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2020-03-03 11:29: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2006-12-26 10:32:57

古代《管子·权修》里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的,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的,培育人才是为长远的将来打算的。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必须提前准备。古人明白的道理,现代社会的人们自然更清楚。本讲主要谈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一、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紧迫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培养出一个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提前打算,从长计议,“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目前我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人,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10万人,而我国目前急需的专业物流人才至少50万人,2010年以后,至少也需二三十万物流高级人才。

2002年,当许多城市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急于上大型物流项目时却突然发现,能真正胜任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实在太少了。既懂物流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能进行物流管理,又具有一定物流技术专长;既具备现代经济头脑,又善于开拓进取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寻觅。物流综合管理、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操作人才,城市物流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流程再造、供应链物流结构分析人才以及能把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货代、通关、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项工作融合到现代物流中去的人才,更是大浪淘金。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物流人才匮乏的矛盾愈发凸现,不仅国内企业招聘物流人才困难,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招聘物流人才也很难。2002年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热点,有的企业开出30万人民币年薪的高价招聘物流经理;在某城市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精通英语、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在进场的40 000人中,符合应聘条件的不足百人;某高校在社会上招聘物流讲师,700个应聘者中,只有一人从事过与物流有关的工作。目前,政府机关、行业团体、科研单位急需物流专业人才;制造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专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外贸进出口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邮政快递企业、通讯企业、IT企业等也急需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人才紧缺现象,不仅反应出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也明显地提示我们培养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因此,为了尽快疏通这一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重视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十分必要。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形式与做法

人才培养教育一般可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类。学历教育是在学校里学习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方法,侧重基础性和知识性;非学历教育一般由社会团体、研究及企事业单位、咨询机构承担,以培训、讲座、研修等形式进行。学历教育面向在校生,主要是完成学业,学习课程系统性较强,学习时间较长;非学历教育面向在职人员,侧重人员的培养训练,重点放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资格认证、职级晋升等。

1、学历教育

1980年,北京经济学院王之泰教授第一个把物流概念带入大学课堂;1984年,北方交通大学材料技术供应专业改为物资管理专业,同年,全国第一个把硕士培养方向改为物流管理工程方向;1985年,北京科技大学吴清一教授、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润涛研究员开始辅导物流研究生;1993年,国家教委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仓储运输管理”等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北京工商大学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北京科技大学设立“物流工程”专业,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郑州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陆续开办“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生;1998年,教育部第四次修改本科专业目录,将500多个专业压缩到不足250个,“物流管理”专业被并到“市场营销”专业中去;2001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后,会长陆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十分关注此事,同年8月,该联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并向教育部提交了“恢复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议”。教育部很快就批准北京物资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后勤学院也分别向教育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申请设立物流管理专业;2002年,已有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

资学院、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长安大学、四川工业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40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大约有60所重点高校招收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或相关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一些重点高校的MBA、EMBA培养计划中也增加了物流管理方向教学课程。

2002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又在大连海事大学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参会高校达40多所,比第一届会议增加了25%,说明高校对物流人才教育的极大关注和高涨热情。2002年11月,教育部在北方交通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200多所大专院校,教师人数达300多名。目前,又有许多院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都在新增或准备新设物流专业课程,全国已出现了热气腾腾的物流教育新局面。据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物流学者何明珂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飞估计,2002年我国物流本科生人数有2000人,硕士研究生5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加上专科和高职学生400人,合计约有3000人规模。正规物流课程教育(以讲课一门或一门以上2学分物流专业课程为标准)的在校生规模已达到10 000人左右。

2、非学历教育

这里讲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指的是物流职业教育。由于近几年物流“热”持续升温,物流业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各企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由于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就业求职难的情况下,2002年却出现了一些高校三年级的物流专业在校生被预订一空的现象。据权威人士讲,我国企业有1 000万家,真正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的企业还不到10 000家。北京有物流企业15~20万家,有20万左右的物流人才缺口,而一个高校每年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仅有几百名,离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所以从2001年起,社会办学、各种企事业单位开办的长、短期物流培训班、讲座如火如荼,越办越“火”。这些物流职业教育,有的面向高层次物流管理决策者或综合规划设计高职人员,有的面向企业部门经理,也有的面向现场作业管理人员。在培训内容方面,有侧重第三方物流的,有侧重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有侧重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也有侧重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各物流环节的,还有侧重供应链和物流成本的。各类培

训活动的组织者,有的是国家级学会、协会、联合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有的是正规高校或职业中专,有的是有一定名望的研究院、所或杂志社等媒体,也有的是顾问咨询机构。人们已明显地感觉到物流教育正越来越被重视。

国家级物流行业团体,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交通企业协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民用航空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船舶代理协会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培训物流专业人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多次呼吁“加快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他认为21世纪是我国物流业大发展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要把物流人才培养和教育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抓。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制订物流人才培养计划。他还建议建立多层次物流高等教育体系,强化物流职业教育,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要产、学、研相结合。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纷纷启动物流证书培训工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于2003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写培训教程。该标准规定,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三个等级。

各地开办各种物流培训班的做法各具特色,一般都请知名教授、专家和企业决策者授课,大学和研究所以及外国专家备受青睐。有些网站也在开办物流课程,企业请专家教授开办讲座或举行报告会的做法也屡见不鲜。

三、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简况?

在物流成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的新经济形势下,国外的物流专业人才享有很高地位和待遇,物流职业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概念。根据《200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记载,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主持的一项为期20年的物流职业类型调查,统计了物流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大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被调查者有硕士学位,22%的被调查者有正式从业资格证书。国外高等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陆续开展物流教育,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

的教育培训体系,有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料和规定程序。据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的资料,1997年,美国、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合计有180多所高校开展物流教学。2000年5月,欧洲物流协会在雅典召开的“2000年物流教育工作者会议”上,欧盟各国物流专家发布了对欧洲物流教育的调查结果,欧洲当时已有87所大学开设物流课程,其中约1/3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卡迪夫商学院、法国的波尔多商学院、德国的科隆大学、多德蒙特大学、意大利的波哥尼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丹麦的哥本哈根商学院、荷兰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希腊的雅典潘廷大学等都在开展世界顶级的物流研究。美国约有50所大学开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迈哈密大学等高校都十分重视物流人才培养教育。日本早稻田大学、流通经济大学等也设有物流管理专业。日本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如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都非常重视物流人才教育,并为我国提供过物流人才培训机会。日本最权威的物流团体——社团法人日本物流系统协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办“物流管理士”、“国际物流管理士”等资格培训班、研修班,三十多年来,规模越办越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培训突出实用性、多样性、灵活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兼顾,脱产培训与不脱产培训并举,结业后发给资格证书,对学员实际工作很有帮助,非常受学员欢迎。

四、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都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教育。争相办学,广开渠道是好事,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需要及时纠正,以确保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单位资格审定

因为物流本身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边缘科学,国际上尚没有对物流学作出统一标准界定,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发达国家之间,在物流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有若干分歧;我国引进物流概念不仅时间短,渠道也大相径庭。所以,国家应联合相关行业团体,研究制定一个物

流人才培养教育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筛选一些大专院校、团体、研究单位作为物流人才培养教育的指定单位,统一管理、统一布置、统一课程、统一考试标准。凡不具备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资格的单位一律不准办学。这样,既可保证教学的质量,又可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搅乱市场。

2、加强物流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全国应该统一。可是现在我国使用的物流教材版本很多,有美国式、日本式、英国式、德国式,五花八门,很不正规。而且相互间还存在矛盾,有些教材本身有严重的观点错误;有些教材内容与物流“风马牛不相及”;也有些培训课程标新立异,独出心裁。物流人才培养教育如初始阶段就各行其事,杂乱无章,以后就更难以规范。国家权威机关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写标准教学大纲和标准教材,全国统一使用。这种教材要准确、适用、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既吸收国外精华,又符合我国国情。

3、物流人才培养要有计划、分层次

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物流人才培养不仅是为了满足目前需要,还要兼顾长远利益。国家应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这项工作。搞规划是一种战略措施,一定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前景等情况对物流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再根据分析预测结果制订物流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只有有计划地推进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少走弯路。同时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分层次地进行。学历教育有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分,非学历教育也应分高、中、低层次。还应按照培训对象划分业务种类。这样,学员可各得其所,事半功倍,较快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

物流人才培养的比较、思考与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系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管理论文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律师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doc》
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