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2020-03-02 01:29: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奋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略阳县人民政府

我们略阳县位于秦岭南麓,汉中市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6万人,现有贫困人口9.8万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抓扶贫开发政策机遇,认真研究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特别是着眼于破解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难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扶贫理念,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投入机制,大力整合扶贫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程。自2001年略阳县被国务院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6亿元,启动建设扶贫重点贫困村83个,实施扶贫移民1262户5540人。到2006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有粮达到32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元,比2000年净增340元,年均递增5.8%。累计有1.6万个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8000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脱贫。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部门多。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行政措施,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一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县上先后成立了“五到村”工作领导小组、财政支农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将这些机构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有机整合,围绕共同目标,组建一套班子,形成了共推合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扶贫责任制》及《县级领导包抓重点贫困村建设责任制》,对全县33名县级领导落实了包抓责任,确定每名领导联系1个贫困乡镇,包抓1个重点贫困村,负责牵头协调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实行扶贫工作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络和县乡之间的纵向联系,明确了城建、国土、交通、教育、卫生、农业、水利、电信、金融等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的工作任务和服务重点。从重点村建设规划、土地审批、公路设计建设、教育文化设施、信贷投入、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简化办事程序,减免相关经费,加强协调服务。三是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以上对扶贫工作先进乡镇、先进部门及先进村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作风扎实,抓扶贫工作得力的干部实行优先考察,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乡镇主要领导予以训诫谈话,责令辞职或予以罢免。尤其对进展缓慢、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乡镇,不仅要严厉惩罚乡镇领导,还要追究县上包抓部门的连带责任,采取取消当年参与评选优秀或先进单位资格的办法,以此促进其自觉履行牵头包抓职责。

二、创新机制,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

(一)加强组织协调,有序整合财政扶贫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这块“酵母”, 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吸纳汇聚各类分散的项目资金。在不

断巩固完善“三捆绑”、“四结合”、“五到村”扶贫开发投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狠抓财政扶贫资源整合。一是建立资源整合运作机制,规范整合行为。制定了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的整合程序,明确了县级领导及扶贫部门、项目单位、乡镇在整合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及衔接步骤,落实了整合责任,确保了整合工作规范的进行。二是建立项目储备销号机制,分类有序整合。我们将所有扶贫开发子项目进行统一归集,分类编号,建立项目库。对已落实项目资金部门的实行对号入座,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其及时到位。对尚未落实项目资金的,及时为其“找婆家”。对项目资金已到村到户的,进行销号。三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整合力度。县扶贫部门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制度,每个干部包抓1个贫困村,每月到乡镇、村办公5天以上,及时了解督促项目整合及实施情况。实行乡镇专题报告制度。每季度召集当年实施重点村和移民搬迁项目的乡镇负责人,就“五到村”部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县扶贫领导小组将整合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要求项目资金到位慢的部门写出书面报告,限期完成。四是建立财政配套机制,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4年起,县上每年给当年省市批准启动建设的扶贫重点村预算安排6000元启动费。每年依据省市下达的扶贫移民指标,由县财政给移民户每人配套补助150元,集中移民点每人补助300元,每年给有重点村建设任务的乡镇安排6万元扶持资金,对于重点扶贫项目,县财政还挤出资金进行专项扶持。2001年以来,有效整合了以工代赈、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水土保持、电力、广播电视、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各类项目400多个,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775万元,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1.6倍。

(二)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整合社会扶贫资源。为了千方百计做大资金“拼盘”,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还积极争取各级各方面对我县扶贫工作的支持与援助。一是对口帮扶,互利双赢。主动对接包扶单位,加强汇报,积极争取,搞好服务,大力协助3名市级领导、30个中省市包扶单位顺利开展“两联一包”定点扶贫工作,实现了互利双赢。二是干部带动,真帮实扶。近年来,县上先后2次从机关单位公开选派29名优秀干部到贫困乡镇任科技副乡镇长,主抓农村扶贫工作。公开选聘10名机关单位干部到贫困村任支书,乡镇累计有116名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锻炼,担任村主任,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各界参与、提档升级。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大宣传,创优环境,鼓励私营业主、社会知名人士、打工返乡创业者关心和造福贫困群众。积极引进步长药业、利君药业、汉王药业等大中型制药企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金家河镇邓家营村外出创业青年何贵杰致富不忘家乡,捐款260万元,用于扶持我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四是联乡包村,责任帮扶。狠抓组织协调,夯实33名县级领导、2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包扶责任,推动联乡包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2001年以来,中省市县各级包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共为我县贫困乡镇村户捐款捐物和争取无偿扶持资金总额达1856万元,先后援建希望学校63所、建校舍608间、救助贫困学生1087名、修建乡村道路467.5公里、架桥42座、修建饮水工程124处、架设农电线路115.5公里。

(三)积极教育引导,大力整合科技扶贫资源。我们在为贫困村注入扶贫资金、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紧紧抓住“扶贫先扶智”这一理念,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充分整合科技、教育、法治、妇联、团委等部门资源,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积极组织“法治、科技、文化、卫生四进村”、“美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等形式各样的创建活动,努力

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积极营造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积极追求新思想、新活法的浓厚氛围。大力整合中药村、农技、种子、畜牧、烤烟、蚕桑等技术资源,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结合扶贫开发,全县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0余期,年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得到明显增强。同时,积极整合贫困群众这一主体资源,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在扶贫项目规划及实施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着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投资观念,激发农户自发、自愿、自觉投入到扶贫开发这一伟大事业中去。由于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据统计,2001年以来,群众自主投资6316万元,累计投劳256万个,折资2560万元。

(四)立足脱贫根本,积极整合产业扶贫资源。近年来,我们充分整合县域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巩固温饱、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及脱贫致富的关键来抓。一是以培育壮大为重点,整合企业资源。制定和完善了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了龙头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药产业发展基金,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有效的资金扶持,先后发展嘉木杜仲有限公司、金盛丝绸公司等18家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反哺作用,有效带动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种养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二是以引导扶持为重点,整合农村购销队伍。全县共组建各类协会312个,农民经济人队伍12个,加工和购销企业11户,经销大户150余户,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以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为重点,整合产业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一个村主抓一个骨干项目,一个流域凸显一个经济特色,一个适生区形成一个产业带的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一主多元”和“一村一品”的增收项目。通过整合,全县形成了中药材一个主导产业和蚕桑、烤烟、乌鸡、核桃、食用菌五个骨干项目。截止2006年底,全县种植中药材达到 68万亩,年均养蚕2.2万张,种植烤烟5000亩以上,年发展优质核桃5000亩以上,发展食用菌220万筒,农户人均从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中获取收入10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统筹兼顾,优化配置扶贫资源

虽然做大了资金“拼盘”,但是全县的贫困面较大,如果分散投入,成效将大打折扣。基于此,我们以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整体效应为目标,以整合资金投向为重点,优化配置扶贫资源。2004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书记(县长)培训会在我县召开之后,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将流域扶贫开发列为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这一工作思路的调整,我们将各级各类扶贫资源进行倾斜安排,大力推进首批确定的青白石扶贫开发示范流域建设。大力整合部门资源,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科学规划,制定了流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2名县级领导,安排14个定点包抓单位,共启动建设8个扶贫重点村,占流域内行政村数60%。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将移民搬迁、小额信贷、水、电、路、交通、通讯等项目倾斜安排,共整合资金1709.7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95.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0.98万元,社会扶贫资金79.82万元,部门捆绑资金805.57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折资528.12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内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有了质的飞跃,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去年以来,我们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八渡河扶贫开发示范流域建设,初显成效。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由点连线、由线连片、全面推

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近两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针对新农村建设同样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一难题,我们结合省级扶贫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探索。2006年,我县白石沟乡牌坊坝村被确定为省级扶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后,我们借鉴整合扶贫资源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和做法,大力整合扶贫、水利、电力、计划、交通、广电等项目资金达203.8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已充分利用这一经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1个新农村试点镇和10个试点村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抓住资源整合这一关键,大力整合人力、经济、科技、产业、信息和社会扶贫资源,加大投入,全民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近年来,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省市的要求、与兄弟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研究,奋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三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创新机制

D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科学管理

企业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从严治检

《创新机制.doc》
创新机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