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心得

2020-03-03 12:44: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送教上门感想

很感谢这个学期学院开展了针对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服务,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通过短短的2月时间对我的孩子(吴跃)送教,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课上听老师说特殊儿童,以后走在教师的岗位上会遇见许许多多的特殊儿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是特殊儿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和耐心。

我们送教是和14级学妹一起去的,每周一次,我送教的对象是贵阳市云岩区慧智学校8年级班的吴跃,是一名后天因高烧未及时治愈患得的癫痫病孩子,现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癫痫症状已经很少发病,但还需每天吃药维持,现在主要问题是高烧癫痫后,引发的轻度智力障碍,通过日常接触和《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评定》,发现他在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洗漱,洗澡,洗碗(并按大小顺序叠放好碗筷),不会穿鞋,系鞋带;在情绪及社会行为方面,情绪稳定,性格温和,努力完成家长老师布置的任务,无情绪问题;在认知沟通方面,生活常见物品都认识,对交流中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能够正确理解,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语言简单,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害怕与陌生人沟通。 第一次去,吴跃父母很热情,我们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只是简单地教他折折纸,折了纸鹤和百合花。其实之前我已经教过很多人折纸,但是我觉得今天教会他,反而更开心呢!下次如果去,我就会带上我的折纸书过去,把我所会的或不会的都要学好教给他们。他们也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一名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关注、爱与耐心,但要做到这些会令人疲惫,有时几乎让人精神崩溃,特别是当孩子只能取得有限进步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他们,我们送教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特殊人群啊。其实到了孩子家里比我想象的要差很多,父母小学毕业,外地务工人员,家里2个孩子,居住在很小的出租屋内,吴跃是老大,还有一个小2岁的弟弟,家庭条件真得不好,父母对吴跃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对他自行购买生活用品的购物行为做出帮助,在制定了详细的《个别教育计划》后,每周的送教服务都是建立在帮助他自行购物的基础上,详细分为了6个阶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研究的书。可以说送教学生吴跃是我服务的重点,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他们的个别教学目标,为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对象有进步。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要让这些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我重视情感的投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我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支持孩子。

吴跃更多的障碍是体现在智力低下带来认知沟通、理解与表达方面的缺陷,特殊孩子在智商或心理发展上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从而导致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差,分析、批判能力低,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引导,智障儿童很容易受人挑唆与诱骗,做出越轨等不可预见行为。在这简短的2个月时间里,我很惭愧,许多专业知识没有学好,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也只是完成了大概,对孩子的帮助都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面上,因此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如何开展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大学课程的学习与这次送教实践的经验,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正确对待特殊儿童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智障儿童。首先,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是儿童,是有着一定的潜力并发展着的人,因此,社会有义务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在开发其潜能的同时,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毕竟是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耐性,要像对待婴孩学步一样,耐心地等待他的发展。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通过这种积极的反馈,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高特殊儿童自信力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有行动的动机。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人,就是要唤醒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根据智障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设适宜的情境,让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多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要给予适宜的奖赏,要让其说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用什么方法,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析,让智障儿童逐渐形成正确的归因,提高自身的价值感。不要简单地用聪明、能干等来评价,否则,在其失败时就可能归因于自己笨、不能干等内部不可控制的因素。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特殊儿童具有心理调节功能弱,认识水平低,分析能力差,容易冲动、固执的特点。这些行为障碍严重地影响智障儿童的求知与进步,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大部分智障儿童在家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这种环境促成了他们性格孤僻,不会与人相处,更不懂得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从而让他们立足于社会,被人群所接纳。首先,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摆好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其次,根据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这样劳动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另外,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念,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社会生存。

四、爱要适度,爱而不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儿童是成人的美德,得到成人的关爱,是每一个儿童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对智障儿童来说,其生存和发展更离不开成人的爱。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爱的策略。现实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生下智障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千方百计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凡是能想到的都替孩子想到了。他们以为,用这样的方法来弥补孩子,这是爱孩子。其实,这种没有原则的溺爱,恰恰会害了孩子。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产生对幸福的感觉明显减低和害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所以,对智障儿童来说,要爱,但不能溺爱,要做到有理、有方、有度,否则,他们将永远丢不掉老师或家长这些拐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智障儿童教育的越来越受到重视。智障儿童教育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持续性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智障儿童。整个社会也要形成关心和尊重弱智群体的氛围,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人格,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使其在这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中快乐、茁壮地成长。

2013级特教送教上门服务已经结束了,我们做的并不好,接下来的

14、

15、16......级的你们,希望越做做好,能够在实践的同时,更多的帮助到有需要的特殊孩子,特教的明天会更好!

送教上门听课心得

“送教上门”培训心得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送教上门管理制度

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送教上门小结

送教上门教学计划

《送教上门心得.doc》
送教上门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