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2020-03-01 16:43: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令计划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必须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统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制定和落实好“十二五”规划、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中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主要考虑

《建议》立足当前世情国情民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央提出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发展大势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更把我国推到了国际社会的前台,谋划我国发展越来越需要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复苏进程将缓慢而曲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调整,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力度;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争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交锋激烈,将对各国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正在重塑,但改革攸关各方利益,博弈会持续下去。国际环境出现的这些新情况,使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正是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新趋向作出敏锐反应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紧紧抓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这些年,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中间既有长期积累的老矛盾老问题,也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新的“两难”问题,呈现出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的情形。最突出的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消费投资出口比例失调,结构调整进展不够快,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体制机制创新有待深化;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群众对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意见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因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司法不公、食品药品安全等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得我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难度加大。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由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面临的困难极为复杂,应对不当很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达到3700美元,进入由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时期,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我们是一个重大考验。中央正是在深入研究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着力破解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各种“两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世纪第一个10年我们抓住机遇推动了发展,现在第二个10年即将到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压力和摩擦也同步加大,面临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风险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是一个必须作出清醒而准确判断的重大问题。应当看到,虽然国际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趋于复杂、安全压力有所增大,但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 1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国对我国的借重、合作意愿增强,为我国和平发展营造了总体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流动加快,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难得机会;我国有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雄厚积累,有着潜力巨大的内需空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我国已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为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的看,我国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的重大结论没有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同时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科学运用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贯彻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中央正是在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深刻分析、对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四)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实践

总结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探索新创造,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累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比如,有的地方超前谋划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结构升级的新战略,有的地方努力走出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路子,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途径,有的地方推出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新举措,有的地方实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办法,等等。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沉着冷静、综合施策,不但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显著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在抗击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团结拼搏,不仅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进展,而且获得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自然灾害的宝贵启示。所有这些可贵探索和鲜活实践,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中央正是在尊重各地首创精神、汇聚各方实践创造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五)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中央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完善施政方略,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教育及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和部署。特别是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从今年4月开始又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中央正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汇总和深化十七大以来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建议》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强调了高举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确保“十二五”规划的正确方向,确保“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了基本着眼点——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这两个基本着眼点体现了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依循的两个维度:一是形势发展的维度,就是要针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与时俱进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

从而制定出体现时代要求、立足现实状况、符合客观规律的好规划。二是群众需求的维度,就是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期待和要求体现到规划中,从而制定出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的好规划。

(三)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这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要是因为:首先,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100位左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最终还要靠发展。其次,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此,《建议》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未来5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是《建议》的一个突出亮点。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主要是因为:其一,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迫切需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弊端更加凸显的情况,只有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基础上,建立在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其二,这是解决我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现状,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切实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状况,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三,这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战略之举。面对各国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形势,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长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才能为经济发展增添充沛后劲、开辟广阔空间。总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二五”时期,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主线的位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突出了动力和目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能取得现在这样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更大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不会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将失去中国的明天。在实现宏伟事业的征程上,无论遇到什么干扰和困难、风险和挑战,都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动摇。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十二五”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注入蓬勃活力。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践行执政宗旨的具体体现。制定“十二五”规划、推动“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下大气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确立了目标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实现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10年时间,“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果如何,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建设方面的指标,而且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不仅追求物的增加,而且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使一些地区、一部分人达到全面小康,而且要覆盖全部城市乡村、惠及十几亿人口。以此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作出艰苦努力。“十二五”时期,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着力抓好薄弱环节、解决难点问题、突破滞后领域,为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清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建议》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从需求结构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外需、投资拉动,导致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从产业结构看,我国一产不够稳、二产不够强、三产不够大,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服务业比重过低;从城乡结构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打破,城镇化率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水平;从区域结构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有所缩小,但经济总量差距仍在扩大。“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在更为庞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在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在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市场条件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口,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化解各种矛盾问题,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建议》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定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放在了“五个坚持”的首位,并从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是根本,培养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从世界范围看,科技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实力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必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更多“中国创造”、“中国名牌”涌现出来,实现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目前,我国不少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比较高,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建议》明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发展转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

(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仅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可以释放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其本身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获得持续动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相当艰巨,必须采取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推动民生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建议》明确提出,要通过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议》针对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突出强调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针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突出强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突出强调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损害成本大,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弊端。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与我国资源消耗总量在世界上的份额不相适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更加剧了灾害的发生。从国际上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高度关注,我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害。“十一五”期间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还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建议》突出强调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同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不同,我

国的现代化不能再走过量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也将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根本上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价格、财税、金融、投资、收入分配、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还不到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时期,必须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症结攻坚克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保障。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为此,《建议》明确提出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强调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四、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

《建议》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具有一些鲜明特点:

(一)统筹国内和国际

《建议》在提出指导思想时十分重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注重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统筹分析,在二者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中把握宏观大势;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统筹配置,在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中获取更好的发展条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统筹拓展,在用好两个市场中开辟更加稳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政策与国际规则统筹把握,在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参与世界经济治理能力;国内期待与国际关切统筹考虑,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努力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二)兼顾当前和长远

《建议》在提出指导思想时,不仅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反映在总体要求上,就是既强调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又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反映在目标设定上,就是既重视完成好五年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又重视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反映在对策谋划上,就是既提出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的短期政策措施,又提出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中长期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高度统一。

(三)明确全面和重点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抓好全局工作的同时,着力在重要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建议》在提出指导思想时,注意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全面中抓重点、在一般中抓要点,特别是确定的主题主线、提出的“五个坚持”,都是事关全局、举足轻重、刻不容缓的重大紧迫问题。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些重要方面取得了突破,就可以带动全局工作实现突破。

(四)照应需要和可能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凭主观努力,也要讲客观条件。《建议》在提出指导思想时,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基本国情,区别轻重缓急,既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热情和需求,又清醒认识发展的制约条件,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体现了保持前瞻与留有余地、鼓舞人心与切合实际、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思想。

五、认真贯彻落实好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谋划一个好思路不容易,把这个好思路落到实处更紧要。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央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力度,切实把全党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工作重心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一)要真正体现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

《建议》是我们党对制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考虑和总体思路,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性文件。全会审议通过后,国家有关部门将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把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不折不扣地体现到纲要编制中,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真正做到目标瞄准主题主线确定、任务围绕主题主线展开、政策针对主题主线设计、措施紧扣主题主线安排,凸显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鲜明导向,真正制定出一个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好纲要。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十二五”时期地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时,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在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统领下谋划思路、部署工作;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找准落实中央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追求速度,不盲目攀比,不层层加码,真正制定出体现中央要求、富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好规划。

(二)要真正贯穿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总纲,而且是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不仅要体现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而且要落实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要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大方向不动摇,即使遇到一些困难、碰到一些问题,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要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切实做到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和生动局面。

(三)要真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

要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保证。要用观念转变来保证,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决破除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切实改变重速度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重虚功轻实绩的思想观念;要用政策配套来保证,制定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强化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和支持,使新思路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用体制创新来保证,全面加强制度、法规和环境等建设,形成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利益导向、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要用组织措施来保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选人用人制度,激励各级干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工作、扎实奋斗。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建议

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doc》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