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2020-03-03 06:32: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从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0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根据县安委办《关于做好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从安委办通„2011‟63号)要求,现将我局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三个不发生”为根本目标,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按照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四项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加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和超前预防,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安全培训、查禁违章、隐患排查、安全性评价、应急体系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等工作,顺利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巩固和发展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未发生任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我局内部及所辖各建筑施工工地均未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应急管理及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根据省住建厅《贵州省建设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县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要求,分别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建筑施工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建筑施工领域抗震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制度,落实责任人员,定期开展演练,基本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建设行业应急管理体制,确保一旦突发事件发

1 生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保障有力。各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施工现场都结合实际,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指导、协调辖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同时,每年度下达建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研究本地建筑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办法。

(二)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易发事故环节安全管理,切实防治施工重大危险源,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一是贯彻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开展季度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使全县工程建设主体行为综合整治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全县各方主体共自查41个项目(标段),存在问题63条,已基本纠正和整改。今年以来,我局组织了两次督查和上半年监督执法检查,共抽查了23个在建工程,下发督促整改通知单16份、督促停工(局部)整改通知单56份。二是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建立辖区施工重大危险源台账,督促各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时填报重大危险源信息,在重大危险源消除后予以撤销。以建立台账和申报重大危险源为载体,加强施工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三是认真宣贯落实住建部《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安全监督报备制度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建筑安全专家库,严格实施专家论证制度,促进超规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四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针对本地多发性安全事故特点,我局采取重点监督和防范井架、竹外架、模板木支撑等落后设备工艺使用的安全管理,推广应用钢质脚手架、模板钢支撑和施工电梯等先进工艺设备的技术

2 政策,在全县受监工程中推广使用井架提升机、竹外脚手架和模板木支架。五是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建筑市场承接业务。在此基础上,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A、B、C、D”四个级别评定企业安全生产等级,采取奖罚措施,促进企业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整改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六是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局组织3个督查小组对建筑工地不间断地开展巡查、检查,共检查全县建筑工地56个。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监督台,及时对文明施工较好的监理、施工单位给予宣传报道,并曝光一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力的建筑工地,收到较好的整治实效。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我局把建立与实施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作为每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下达到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汛期暴雨来临和国庆、春节期间或重大建筑安全事故易发的时期,监督做好值班和防范。督促各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组织检查组,由单位领导带队,到建筑工地危险作业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汛等防灾救灾工作情况或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安抚、救助受灾职工群众,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在自然灾害到来时建筑工地没有遭受到大的损失。国庆期间,我局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省住建厅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节前安全检查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建立节日值班制度和应急预案,保障节日期间安全稳定。

(四)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各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充分利用宣传栏、知识竞赛、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最大限度使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我局举办

3 了2期施工企业负责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累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达88人次。另一方面,我局积极运用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施工重大危险源防治知识,切实提高一线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五)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我局组织各建筑施工企业积极部署开展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认真研究制定演练方案,落实演练资金,从应急报告、救援队伍、信息公布、医疗、物资保障等方面提高建筑工地应急响应能力。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能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在模板坍塌、深基坑、施工用电或起重设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分别举办了建筑火灾消防应急演练、建筑工人触电急救演练、施工电梯空中故障停车救援和动力试验等大型活动,积累有一定应急管理经验。应急救援演练在提高我市建设行业应急救援能力,也是对建筑工地员工一次较好的防范事故安全教育。

(六)建立伤亡处理和事故保险机制。为保证建筑安全事故中受害职工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安抚与补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我们推广普及了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选择在本地综合实力较强,社会信誉较高的保险机构负责意外保险业务,施工单位在开工时按工程造价大小以不计名方式为现场全体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基本做到每一名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均可享受到双重保险待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挥协调机构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一些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难以适应我县建筑施工安

4 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要求。

2、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无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如遇重特大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难以有效处置。

3、尚未建立起网络化应急指挥系统。主要表现在预测预警、信息传递、快速反应、指挥决策、有效救援、评估统计等方面的功能尚不完善。

4、应急保障相对滞后。如应急救援装备严重不足、专业救援人才缺乏等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及时、高效、科学救援。

5、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不够。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预案演练不够,缺少专门进行模拟培训和演练的设施和基地,应急救援队伍和协调指挥人员缺乏应对综合性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面向现场作业人员和全社会的有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够,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强,缺乏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

6、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非常突出。建筑施工行业属高危行业,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高空作业,建筑环境复杂,大型机械运作,施工程序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施工作业动态性较强,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加上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施工现场务工,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矛盾十分突出。

(二)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省、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完善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急救援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强化危险性施工环节和安全管理薄弱

5 环节的监管,防范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进一步落实应急保障措施费用。针对部分中小型建筑工地安全措施费用开支不足问题,在委托工程造价管理单位测算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督促企业建立安全措施费用专户管理制度,按在建工程项目列支应急保障资金,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队伍建设,提升工地应急保障能力。

3、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预警和监测。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汇总分析建筑工地重大事故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4、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把建筑工人应急救援培训列入三级安全教育、农民工业余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建筑职工应急救援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安全素质和防范事故意识,积极争取社会劳动保障和医疗卫生部门开辟安全事故应急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我县应急保障实效。

5、积极探索建设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AQ/TS002-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系统前言中指出:“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个人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定》(国办发„2007‟13号)明确提出:“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根据安监总局的要求,应急预案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

6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综上所述,高危行业及重点企业均应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可能减轻事故对人员及财产的影响,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6、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联动和支援。各部门、各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某单位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后,若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能力不够,县政府可协调其他应急救援组织参与应急救援。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

乡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公司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doc》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