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0-03-03 11:58: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浙江()学籍()衰落()韶山()恫吓().....

磕头()驯服() 刹那()羞怯()遏止() .....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陆续诲蔑筹办滂沱

B、恫吓唯新天分沮丧

C、指摘驯服荒谬泛滥

D、变故耸听生崖堕落

3、默写填空。

(1)天下兴亡,。

(2)寄意寒星荃不察,。

(3),俯首甘为孺子牛。

4、选词填空。

A、阅历B、经历C、学力D、学历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

(2)他丰富,了人生路上的数次选择。

(3)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大学的人,很难找到工作。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我告诉自己站的越久,失球的机会越大。要是踢不进,那也无所谓,还有别的机会嘛。()

(2)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男孩的一双棕色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6、仿句练习。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轻风,我将吹散所有的阴霾。,。

7、名著阅读

1、“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身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这段话是对的描写。

2、在《贝多芬传》中,作者突出表现了“, 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8、综合性学习

1、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黄河

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环保局要举行“保

护母亲河”公益广告大赛,请你拟一条广告语参加这次大赛。

2、保护黄河,人人有责。请你针对黄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环保局王

局长提几条保护黄河的建议。(至少两条)

二、阅读理解。

(一)《鲁迅自传》节选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

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

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

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

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

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

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宇,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造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厚望。

„„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童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在毛泽东反抗意识和政治思想形成过程中,哪些书籍、事件和人物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学堂里的先生和毛泽东的父亲喜欢让毛泽东读什么书?各有什么目的?

3、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4、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中的“终于”一词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三)

阅读王滨等的《少年爱因斯坦》选段,完成1~7题。

①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fàn làn( )的时期,学校充斥着军国主义的影响。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

②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yí rán( )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小小年纪,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

„„

③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在琢磨:这是为什么?怎么证明呢?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 ,翻着所能看懂的代数书,练着证明这道难题的方法。

④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当他把这个结果拿给那位叔叔看时,那位叔叔几乎惊住了。他对这个小孩子的数学天才产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又出了一些难题,他都一一做了出来。

⑤也就是这一年,阿尔伯特偶然看到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他手捧着这本“神圣”的小书,读得rú zuì rú chī ()。那一个个严密的几何定理,竟使人不能产生半点怀疑。他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了。

⑥现在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雄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

1、把文中加拼音的地方填上汉字。

fàn làn() yí rán()自得rú zuì rú chī()

2、第②段中“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一句,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②两段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④段所记述的内容,表明了少年爱因斯坦有哪些可贵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记叙的那位叔叔的反映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中哪些词语表现出少年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真理的热爱和敬佩。

三、作文

人们都说,最理解自己的人始终是自己,你了解你自己吗?

请以“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答案:

一、

1、略

2、C

3、(1)匹夫有责(2)我以我血荐轩辕 (3)横眉冷对千夫指

4、(1)C(2)A B(3)D

5、(1)心理描写(2)神态描写

6、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所有的大地7(1)罗曼罗兰 米开朗琪罗(2) 扼住命运的咽喉

8、(1)黄河清,天下平/别让母亲河流泪(2)略

二、

(一)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1、(提示:《水浒传》《精忠传》《隋唐》《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饥民造反被镇压事件,使他感到不平。穷人吃大户,父亲怒不可遏,他不同情父亲,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不对。“激进派”教师,使他钦佩,并赞成其主张。)

2、学堂里的先生和毛泽东的父亲喜欢让毛泽东读什么书?各有什么目的?(提示:经书 先生是为了让他接受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封建统治的维护者;父亲为了让他光耀门楣,替自己打赢官司。)

3、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提示: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4、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中的“终于”一词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提示:不可以。 “终于”写出了毛泽东离开了天天学经书的小学堂时的高兴心理。

(三)

1、泛滥;怡然;如醉如痴

2、指那些人缺少独立的见解,没有思想,脑袋是无用的。

3、有独立的见解及爱国主义精神。

4、专心致志,勤学好思,热爱科学和真理。

5、侧面表现出小阿尔伯特有惊人 的数学天赋。

6、“捧着”“如醉如痴”“竟”“肃然起敬”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少年爱因斯坦》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美猴王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第二单元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