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2

2020-03-02 06:07: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 最后的姿势

泰兴市分界小学 李冬美

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6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最后的姿势》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第一时间感应到地震发生的谭千秋老师,没有选择只身逃生。他只喊了一句话,就使全班学生的生命转危为安。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就让四个学生安然无恙。他的一言喊尽了对学生的真爱。他的一行铸就了他伟大的师魂。

教学《最后的姿势》,就是要通过解读谭老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受到他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高尚师德。弘扬正气,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爱的精神。另外,使学生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思路:

读一言一行,感悟高尚师德;听沉痛回忆,学习英雄精神;创设情境,感受中华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能让学生很快很快地进入课堂,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 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对家人关爱对工作尽责(“平常”“早早”)

2、齐读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

1、这一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天空阴沉沉的。

对于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单独列为一个小节,是想提醒我们什么呢?

2、然而,此时正在上班的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此时的谭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请大家一起读。谭老师的课让你学到了什么?

3、正在上课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了——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部摇晃起来 地震 ) 此时的情况怎样?(危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里的三个!表达了什么?(情况的危急,起到强行力的冲击感情的作用。)

我们看出情况危险,谭老师也看出来了——

4、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 什么也不要拿 快„„”

从谭老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在危急时刻;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廾,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板书:当机立断)这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老师的话有作用吗?(有,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5、然而,地震发生得如此突然,留给大家逃生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6、出示: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正尘埃腾空起。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情况危急?此时的情况可以用哪些成语水形容?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与场景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害与危急。】

7、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段话中,谭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深受感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帅? (恪尽职守、无私师爱) 立即、拉到:“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谭老帅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你真会读书。)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扩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

8、启发想像:如果没有谭老师拉、撑,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1)学生各抒己见。

(2)(出示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的内容吗? (3)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天灾无情人有情,这四个孩子足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9、在谭老师的保护下,四个学生多了一份逃生的希望,而谭老师呢? (引读第七小节)地动山摇——

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多么伟大的谭老师呀,为了学生,他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让我们把对谭老师的敬佩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读。再现那感人的一幕。

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黑色的文字,要能反映情况的危急;女生读红色部分,再现谭老师的英雄行为。) 【设计意图: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

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

课文描写的这一幕是感人的,但老师觉得他还不能充分表现谭老师的伟大。老师找到了当时的一则新闻报道,摘录了其中的两段话,

(出示)刘丽红和另外3个同学在一阵天旋地转中,感到整个地面都要翻滚过去,屋顶和墙壁山崩地裂般地倒塌下来,她们按照谭老师的吩咐蹲趴在地,惊魂失魄地大声尖叫着,被埋在了废墟中。谭千秋拼尽力气叮嘱她们:“别怕,老师保护你们。”

下午3时左右,第一次余震袭来,继续砸落的顶棚石板再次压向谭千秋,他痛苦地大叫一声,呻吟着死死抓住桌子趴在桌面上。刘丽红等4人缩在被砸断了桌腿、倾斜下压的桌子下一动不敢动。每一次几秒钟的寂静间歇,谭千秋都会发出微弱却清晰的鼓励:“挺——住!一定要„„勇敢„„坚持等到救援„„”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段话介绍了什么内容?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注意指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当我从网上搜寻到这两段资料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谭老师在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依然想到的是孩子们,怎能不令人感动?这一段内容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更能突出谭老师的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3、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为了学生,生命垂危的他还不忘给失魂落魄的学生精神的鼓励:为了学生,他永远告别了亲人和朋友,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他的行为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

4、引读: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救援人员说:“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课文和补充内容的增加,已能充分突出谭老师的光辉形象,所以获救的学生、老师、救援人员的回忆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只需要感情朗读,表达人们内心的震撼和感动。】

7、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同学们,如果将这一切行为都化成一个字的话,那是一个什么字? (爱 勇„„)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的姿势定格为最后的姿势的话,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姿势? (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 师: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呀,多么充满爰的姿势,让我们一起缅怀谭老师,缅怀谭老师那永存的姿势——齐读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四、播放视频,拓展写话

师:2008年6月2日,英雄谭千秋的骨灰回家了!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回到了他牵挂多年的家中。

被救的孩子和家长长跪在谭老师的遗像前,千言万语道不尽对谭老师的感激,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都来悼念谭老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3、学生练笔。

4、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情感:

谭老师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告诉我们:(引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师:谭老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永远定格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隽刻在了四个学生的脑海里,隽刻在世人的心中,成为—座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师雕像,成为激励几代人几十代人的英雄事迹,永远传颂下去。所以人们这样赞颂—— 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师:谭千秋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 在被救的学生心目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家长的心目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我们的心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设计意图:总结是为了再次凸现人物形象,升华学生对谭老师的感动和敬佩的情感。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1、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课后搜集几个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事迹却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地震中谭千秋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故事。

初读课文,让我感触颇多,勾起了对这一事件的众多回忆,我不停地搜索着相关资料,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谭老师的精神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针对这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是脉络清晰,主线明显。本课的教学重点十分明确,即对谭老师精神的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这一情感呢?经过细读文本,我发现文章为了更好的烘托人物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何不此为突破口呢?于是,我重点抓住让学生这些感悟;还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两段资料,这样一来,有血有肉,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学得轻松,也较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二是重视朗读,尊重个体。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是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还是齐读,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因为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次听他们读完后学生又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收获与成功。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面对新生问题地处理机智等,如何更好地解决,终将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 风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2.doc》
最后的姿势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