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纲要》

2020-03-02 02:38: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中 期 评 估 报 告

诏安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06年4月20日

《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评估报告》框架提要

一、实施纲要的基本概况

二、《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四大领域

的主要目标进展状况评估分析

1、儿童与健康

2、儿童与教育

3、儿童与法律保护

4、儿童与环境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

2、区域差异大,工作进展不平衡

3、政府财政困难,难以对儿童事业有大的投入

4、监测作用体现不突出

四、今后努力方向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2、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

3、完善评估机制

《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于2002年8月20日,由诏安县人民政府以诏政[2002]综112号文件颁布实施。为了解和掌握我县2001—2005年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进展状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针对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推进纲要的全面实施,促进终期达标。我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按照上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部署,成立了两纲中期监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监测统计工作组和评估组,下发了关于做好《诏安县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期监测评估工作通知的文件,要求各成员单位对照责任分解书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和监测统计主要指标上报妇儿工委办和统计局,在成员单位统计评估的基础上,经监测统计工作组和评估组的统计评估,形成《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期评估报告。

一、实施纲要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围绕“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年来,我县儿童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高中教育有了较大的提高,《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儿童的教育生存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二、《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四大领域的主要目标进展状况评估分析

1、儿童与健康

我县在农村开展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城乡卫生环境的改造进程,使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复核审评验收达到合格县标准,2001年顺利通过省级灭鼠达标考核验收,2003年对突如其来的抗击“非典”的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4年顺利取得省级卫生县城的称号,为全县儿童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一个整洁、有序、舒适的社会环境。

我县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全面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每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都做到有评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干预措施,2001年至2005年全县共有5例孕产妇死亡,其死亡原因80%为产后出血,100%在医院或卫生院死亡。200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76%、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56%,五岁以下儿童死亡15.58‰。综合5年来的资料,动态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和出生缺陷儿的发生趋势。

大力加强肝疫苗接种工作。2000年和2001年间肝疫苗为有价苗开展接种工作,诏安县卫生防疫站组织对全县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其中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也得到开展,200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37.1%,2001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0.4%,2002年开始,乙肝疫苗接种率纳入常规接种,至今周岁儿童接种率得到全面提高,2002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7.8%,2003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0.2%, 2004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7%,2005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3.6%,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降低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我县儿童的身体健康得到充分保障。

2、儿童与教育

(1)、我县各级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幼儿教育发展有提高。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237所,在园幼儿12428人。儿童早期受教育率达到73%;城乡3-6岁儿童普遍接受学前三年教育;二是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有新的提高。全县中小学校239所,在校中小学生8万多人。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辍学率控制在0.3%以下,保留率达到99.6%;初中毛入学率100.9%,辍学率2.2%,保留率达到97%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81.5%。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达93.3%。三是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始终把发展普通高中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62.9%;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实现了60%的中期规划目标。此外,我县近年来升格边城中学、太平中学为完中,完善各项设施,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在师资、设备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全县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保持500名的递增,高考上线人数突破了2000人大关,荣获市委、市政府“漳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2)、加快职教步伐,促进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核心,积极做好学校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工作,努力为职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创办了“诏安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及“北苑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加大职业教育的招生力度,通过年度招生、岗位培训、厂校联办、初三后分流等灵活招生政策,有效地促进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3)、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县积极稳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加强过程调研与指导。认真总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阶段经验,加强新课改实验教师培训与指导。各完中及初级示范中学和部分初级中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研究课题和活动方式进行各种探索、尝试和总结。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硕果累累,2005年推荐到市参评的14个优秀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创历年最好成绩。全县中考、高考成绩连年大幅攀升。

(4)、加大控辍力度,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水平

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是我县教育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县教育局制定了《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将“巩固率”作为考评的主要内容,对控制辍学好的学校给予表彰,对控辍保学效果差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校长给予调离工作岗位,大大地促进了巩固率的提高。此外,我县还实行初三后分流和职业中专春季招生工作,对部分“学困生”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5)、建立贫困生就学保障机制,弘扬扶贫助学之风

一是争取社会捐资扶助贫困生。通过妇联的“春蕾计划”、团委的“希望工程”、关工委“奖学助教”等发动社会捐资扶助贫困生,2005年,全县共接收捐资40多万元,资助近6百名特困生。二是给符合“两免一补”的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补助款。全县符合“两免一补”的对象2302名,秋季发放“两免一补”补助款22.3万元。

3、儿童与法律保护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2000年以来,妇联、宣传部、团委、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标语、宣传材料、电视专题、法律咨询、联欢会、座谈会、“三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或党和政府关于儿童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儿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公安局积极与学校共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聘请民警兼任法制副校长,并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以学生为重点,以案释法,普及维权法律法规,积极贯彻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县法院聘请2位教师和3位妇联、团委干部为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儿童案件的审理工作,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严厉打击侵害儿童权益违法犯罪案件,有效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为了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全力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合法权益,公安局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同时采用打击、防范、预防、教育并举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侵害犯罪的发生。2000年以来,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数2件,解救被拐卖儿童数2人。

4、儿童与环境

一是创造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利用电视媒体拍摄专题,开展书画、歌手赛、征文等竞赛活动,推荐优秀文章参加省市征文比赛,04年沈佳丽的《我爱我家》获市级三等奖。二是组织开展整治校园治安秩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依法打击、取缔校园周边地区非法营业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严肃查处出售淫秽刊物的地摊、音像店、书店等。三是广泛举办家长学校,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些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儿童工作不够重视,致使目标的落实进展不快。二是群众的思想认识相对低下,影响《两纲》目标的实现。例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面,我县按省站监测方案,在全县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抽查五个乡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监测食用碘盐,食用率2000年98%,2001年96.3%,2002年95%,2003年93%,2004年88.5%,2005年80%,通过大力宣传,全县人民对碘缺乏病,食盐加碘防治缺碘有了进一步认识,减少了碘缺乏病的发生。但仍有部分群众意识不高,认为居住在沿海地区常吃海鲜并不缺碘,而且临近产盐区,这几年还有私盐在流通等,使得我县食用碘盐率有所降低,防碍了我县确保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

2、区域差异大,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县是沿海开放地带,又毗临广东,近年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整体而言,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偏低。另外,我县有几个边远山区乡镇,也是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不便,同时受传统习俗、医疗条件、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在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学龄前教育和女童辍学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3、政府财政困难,难以对儿童事业有大的投入。例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政府这几年都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还是未能得到落实。

4、监测作用体现不突出。各级妇儿工委基本每年都在搞监测,但由于一些监测信息的获得成本高,收集的数据不全,不能全面说明问题,不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使部分统计人员存在应付思想。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宣传《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主要目标、政策措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儿童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动纲要实施的社会环境。

2、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协调议事作用,推动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诏安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把纲要的各项指标纳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投入、有落实。同时,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

3、完善评估机制。加大对监测评估工作的投入,实现监测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建议省市妇儿工委不要每年做广泛粗线条的全面监测,而是要针对某个问题做深入的专项监测统计,调查面临的新情况,研究新对策。

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某村发展纲要

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教育发展纲要

解读《发展纲要》

溆浦县妇女发展实施规划及儿童发展实施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汇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儿童发展纲要》.doc》
《儿童发展纲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