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基本介绍

2020-03-01 19:44: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昌平区基本介绍

【概况】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是首都的中郊区,最南端距市中心10公里,在历史上素有\"京师之枕\"的美誉。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北企公司,常住人口82.9万。1999年,昌平撤县设区,区政府驻地设在城北街道办事处(距市中心34公里)。在北京市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划分中,昌平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根据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昌平新城被确定为首都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之一,功能定位是\"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同时,昌平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公路自行车赛事的举办地和旅游服务区。未来一个时期,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三个首选之区\"(投资创业首选之区、旅游休闲首选之区、生活居住首选之区)建设,努力构建一流的首都城市发展新区。

【环境资源】

昌平地处平原与山区连接地带,西北部的山区、半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9.2%。区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林木覆盖率为5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了全年的70%以上。

昌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1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以及十三陵水库、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均位于其间。全区有旅游景点36处,有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包括著名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坦克博物馆、银山塔林等。昌平地下水储量充足,且具有独特的地热资源,现已探明地热面积86平方公里。区内的小汤山镇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是国内外闻名的温泉疗养胜地。

【区域经济】

经过多年来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的发展,昌平初步形成了以\"三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三区\"(以十三陵特区为龙头的旅游服务区、以回龙观和北苑北经济适用房为主的文化居住区和沙河高教园区)为龙头,以\"五个经济板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旅游会展业、现代流通服务业、现代农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2亿元,实现区域税收4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7:44.5:53.8,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76家。

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国科学院沙河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了CEC(中国电子)、三五电子、博鳌生物芯片、诺华制药等1700多家企业,主要产业类型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以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为主,拥有北汽福田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2.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值占80%以上。

旅游会展业现有旅游企事业单位21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23家;有各类客房17000余套,可同时接待3万名以上的游客餐饮和住宿。其中,九华山庄是北京郊区规模最大的会展企业之一,拥有2.4万平方米的会议会展设施。龙城丽宫国际酒店是北京郊区首家民营的五星级酒店。龙脉温泉、凤山温泉、

天龙源和温都水城已成为北京知名的温泉疗养场所。2006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4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亿元。

现代流通服务业现有新世纪商城、阳光商厦、国泰百货等商城10家,物美、美廉美、小白羊、国美、苏宁等大型超市和专业店34家,以及欧德宝汽车城、亚运村汽车贸易服务园、水屯批发市场、回龙观建材城等一批专业市场。目前正在建设中关村国际商城、龙德广场等一批大型综合物流设施。已发展农村便利店230余家。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7.6亿元。

现代农业区内有北京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4家,总投资额31.7亿元。已建成苹果、林木种苗等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现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8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20家、农业观光园174个。形成了以苹果、草莓、肉羊、温水鱼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优势产业,其中,\"昌平苹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天翼草莓等众多特色农产品享誉京城。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9.38亿元。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90家、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19家。2006年全区房地产开复工面积803.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3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9.1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3亿元。2006年全区共销售商品房249.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 132.8亿元。

【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昌平具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境内有八达岭高速公路、六环路、立汤路、京承高速路等48条区级以上公路,有北京市最长的公路悬索桥--南环路大桥,通车里程达1666公里。京包、大秦等铁路线和北京城市铁路13号线从境内穿过。有公交线路126条(含市过境线路),公交客运车辆2800余辆,日均客运量79.5万人次,居民乘坐公交车40分钟内可到达市中心。

区内有集中供水厂15座,日集中供水能力24万吨;有35kv以上变电站18座,日最高供电量可达1200万千瓦时;有集中供热厂3座,集中供热单位89家,集中供暖面积为2568万平方米;已铺设天然气管道294公里,发展用户5.3万余户,日供气量最高可达6.85万立方米。有集中污水处理厂2座,日均处理污水16.3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为55%。全区生活垃圾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管理模式,全部实现定点收集、密闭运输和集中处理,日集中处理垃圾量达106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政府服务区内投资环境良好,进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企业均可享受国家级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区政府先后成立了投资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办公大厅,并制定了《关于扶持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政府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全区各政府职能部门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部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到昌平投资发展的企业均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并可依据税收贡献情况获得不同的奖励和扶持。

【城镇布局】

撤县设区以来,昌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以八达岭高速公路为轴线、由北到南的昌平卫星城、沙河卫星城和回龙观、北苑北居住区三大城镇组团为支撑,重点镇、一般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人口城镇化率达54.78%。其中,位于昌平最南端的回龙观、东小口地区,已累计竣工住宅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约30万,成为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住宅区之一,目前已被列入城市中心区管理范围。小汤山、北七家、阳坊等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小城镇。

根据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昌平新城规划》,正在建设的昌平新城将覆盖原来的昌平、沙河两个卫星城以及马池口、百善地区,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昌平区将坚持\"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按照\"两轴一带、多点一城\"的总体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现代化新城的基本框架。目前,昌平组团的东区建设和沙河组团的巩华城改造正在实施。

【社会事业】

科技区内有科研院所113家,科技人员近2万人。即将在昌平中部沙河地区启动建设的中关村国家工程创新基地,由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发起,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重要行业的工程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和承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若干产业前沿攻关项目的技术集成创新基地。2004年,昌平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教育区内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8所高校,目前正在建设的沙河高教园区还将入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5所大学。区内有幼儿园110所,中小学138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幼儿)65000余人。其中,昌平一中、二中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昌平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区内文化氛围浓厚,现有各类文艺团体371个,文化企业1036余家,镇级文化中心18个,社区、村文化场所258个。区图书博物馆面积达1.2万平方米,藏书约34万册,藏品约1100件,年接待读者、参观者35万人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文物工作先进区。

卫生区内有卫生机构884个,其中医院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医疗床位5765张;卫生技术人员4258人,其中执业医师1882人、注册护士141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58人、注册护士1.93人。已建成面积1.5万余平方米的区医院门诊大楼。建有120急救中心和4个地区急救站,成立了北京市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昌平分中心。全区305个行政村均实行了新型农村医疗大病统筹制度,参合率达到91%。

体育区内体育设施较为完备,有各类体育健身场地285处。建有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昌平区体育馆,可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区体育活动中心2006年接待各项体育赛事20余次、健身群众5万人次,经改扩建后,将成为奥运会铁人三项训练基地。昌平籍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了1金2银2铜的成绩,并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获得金牌1枚。1996-2000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区。200

5、2006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北京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目前,昌平区正在致力于打造首都户外体育运动休闲产业区。

【人民生活】

2006年,昌平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650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3.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8%,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1700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215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09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7217元。全区养老、事业、医疗、工伤、计划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次已达62.7万。

昌平区

礼仪基本介绍

童话 基本介绍

1 基本介绍

会展基本介绍

稀土基本介绍

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昌平区环保局

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

《昌平区基本介绍.doc》
昌平区基本介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