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

2020-03-02 06:1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关于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为以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内容做好基础铺垫。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进而使学生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关于形成过程,教材的表述空间感较强,而学生的立体空间分析能力较弱,因此本节主要通过提问和借助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推理探究的方法突破“过程”这个难点,继而让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

【设计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导入

1、复习回顾热力环流和风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事件”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引发推理。

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下,地球的大气环流状况,并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发现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第三环节:引导探究,推理发现过程,总结规律。

1、以北半球为例,通过多媒体(Flash)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展示形成的三圈环流。

2、以北半球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纬度带近地面风向的画法,而后由学生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近地面风向,老师简介风带的命名。

3、看图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并识记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名称。

4、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动画演示,发现总结规律。 第四环节:巩固检测,评价提升。

对应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置练习题,评价提升。 【设计板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条件:a.地表性质均一,b.太阳直射赤道,c地球不自转

一、假设abc,则单圈环流

二、假设只ab,则三圈环流

分布规律:7压6风,风压相间,南北对称

3低4高,相间分布

三、

假设只a,则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doc》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