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

2020-03-02 17:33: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

孔庙是祭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庙宇,源远流长。北京孔庙始建于1302年(元大德六年),1306年(大德十年)建成,初具规模。1530年(嘉靖九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扩建大成殿,孔庙始成今日的规模。整座孔庙分三进院落,占地约22000平方米,采用了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这里成为元、明、清三代统治者尊孔崇儒,宣扬教化,主兴文脉的圣地,也成为众多志在功名的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殿堂。这组比故宫还年代久远的皇家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数百年的漫漫科举之路。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雅事。

北京孔庙,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的封建贵族和士大夫,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至了1302年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在今址正式建庙于1306年大德十年建成。根据“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又称太学。1307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块“加号诏书”石碑,现仍耸立在大成门前。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皇帝下诏恩准孔庙配享宫城规制,许孔庙四隅建角楼。元末,孔庙荒废。1411年(永乐九年),又重新整治,并修缮了大成殿。1429年(宣德四年)修整了大成殿及两庑。1530年(嘉靖九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崇圣祠。1737年(乾隆二年)皇帝亲谕孔庙使用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只有崇圣祠仍用绿琉璃瓦顶。这时的孔庙已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了。到了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孔庙也大规模地修缮。工程尚未完成,清朝被推翻,但修缮仍继续进行,到了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孔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名碑记载,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砚水湖位于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乾隆赐名“砚水湖”。虽然现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没有人饮用,但这口井雅致大气的名字及动人的传说,为孔庙增添了几分文采。

还有那里的美食文化,像全聚德烤鸭、北京涮羊肉等。“全聚德”是中国著名的老字号,始建于1864年。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全聚德烤鸭采用挂炉、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烤制而成,鸭体形态丰盈饱满,全身呈均匀的枣红色,油光润泽,赏心悦目。配以荷叶饼、葱、酱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尽。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涮羊肉也已有百年,今以“东来顺”所作最佳。05年在北京东安市场后挂起“东来顺”招排,成为首屈一指的清真馆。肉嫩无膻味切片匀薄调料多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此次国子监孔庙之行,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建筑之宏大,精神之深远。

孔庙国子监观后感

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有感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北京国子监中文导游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为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题字

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观后感

北京孔庙双语导游活动总结

《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doc》
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