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观后感

2020-03-02 10:22: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孔庙国子监观后感 11223027 如果不是选择了古文名篇鉴赏这门课,我大概不会知道北京有个孔庙,更不会有机会来这里参观。位于成贤街的北京孔庙古韵古色,踏足这里的我一时失神,竟似乎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封建王朝时的景色,那浓浓的文化气息中似乎又带有一丝苍茫,似是在诉说这什么。

进入庙门,两侧又是沧桑的侧柏,将历史的厚重带给游人。漫步庙中,朱红色的大殿,浓郁的树荫给我一种置身幻境般的感觉,尽管环境类似,但是这里却并没有故宫的威严,有的只是一代先贤的睿智和岁月也带不走的历史厚重感。并没有什么令人奇异的景观,只是普通的碧水,肃穆的汉白玉栏杆,但是因为孔庙这两个字,却带起我无限的敬仰。 作为中华五千年来最正统文化的缔造者,孔夫子当年门徒三千,游历各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大毅力大智慧呢?然而最终无人愿意实现他的理想,只能回国著书的他心中的苦闷又有谁能理解呢?时间能改变一切,他终究不会知道五千年后自己会有这么的伟大,也不能感受孔庙中每个游人对他的敬仰,但是我想即便他知道了也不会快乐吧?一个只为平天下的理想而奋斗的大贤者,大概从未期望过也不希望自己得到的只是人们的敬仰吧。

他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即便在无数年后的今天,天下大同仍然只是理想罢了。我们一直在学习他的道,然而我们却没人能够真正领悟他的道,反而学到的都在遗失。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推翻了封建主义,赶走了资本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然而这是马克思的学说,是西方圣贤的智慧了。我们都在说古老的东方是多么的文明,多么的神奇,但是为什么偏偏把孔夫子抛弃了呢?从前还有举国上下都习儒术,尽管可能有些较为偏激,但是我们还是走在自己文明的道路上,并不平坦,甚至有些偏离目标,但是我们心安,然而转瞬间周围变了,只有孔庙的天,孔庙的地还是这样,外面已经全球化了,现在或许能理解孔夫子的只有路旁这沧桑的侧柏了吧。

身旁游人依旧,崇敬之心仍在,但是我却突然发现其实孔夫子并不需要这些空洞的名声。他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是怀着一个善意的心在为自然,为身边的每个人着想。渴望看到一个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然而从古到今所有人都错了。皇帝以为这是安抚控制子民的工具,改革家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阻碍,而我们缺仅仅把他看成了一种引以为傲的文化,可是谁又真正的看到在历史中难过的孔夫子呢?无人知,无人解,最终只能无奈站在了神坛之上,莫然接受众人的膜拜,不知该悲还是该喜。 出来时看到了碑林,上前细观,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明代首辅张居正、明朝指挥北京保卫战的于谦、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清代文人纪晓岚、清代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者龚自珍、清代帝师书法家翁同龢、清道光年间查禁鸦片的林则徐与邓廷桢、清北洋水师的创建者李鸿章、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末代进士沈钧儒等。不知道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家能否读懂孔夫子的心呢?

孔庙以西可以遥望见国子监,作为儒学的缔造者的孔子,国子监建在孔庙旁也十分正常。但是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终究学究气过于浓厚,与孔庙这样浓浓的圣贤气息相比还是落了下乘,也就免去了想要参观的心思,然而他还是与孔子有所关联,远远观望了一刻,最终还是踏上了归路。

2013.11.24观后记篇二:祭孔典礼及参观国子监感想

祭孔典礼及参观国子监感想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很难得的机会去跟随老师一起去参观祭孔典礼及国子监,我一直很想去国子监及孔庙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古代最高学府及做学问的氛围,我觉得这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必要性的。

这天也是孔子诞辰2564年的纪念日,刚进入到国子监,就看到好多来祭孔和观看祭孔的人群,粗壮的树干足以看出它经历多少岁月,处处透露着一种治学的庄严感,这是国子监带给我的第一印象。祭孔大典开始的时候,在远处就听到了中小学生诵读孔子诗书的声音,处处彰显着蓬勃朝气。走到近处,祭孔典礼已经在进行了,祭孔官们都穿着古代的服饰、古代的学生长服,还有漂亮的汉服,这是对圣人孔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儒学的尊重。在井然有序的祭孔典礼结束之后,我们进到了孔庙,宽敞的大殿,排列着孔子的神位,还有其他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以及他学生的神位。先前在书上看到说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今天一见果然给我很大的震撼力。 祭孔典礼也让我对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些思考,在当今充斥着追求利益的社会,儒家思想虽然已经有些淡化,但这是我们民族很大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绝不能丢失的。其中,“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和文化。之后,我们还去了国子监参观旅游,在老师的介绍下,也懂了不少科举及古代治学的情况,我觉得获益匪浅。篇三: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 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名碑记载,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分四部分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砚水湖位于中心院落御道的西侧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故乾隆赐名“砚水湖”。虽然现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没有人饮用,但这口井雅致大气的名字及动人的传说,为孔庙增添了几分文采。

还有那里的美食文化,像全聚德烤鸭、北京涮羊肉等。“全聚德”是中国著名的老字

之后陆续又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还有“古代钱币”等。其中玉器的展品让我大开眼界,论工具的先进,古人绝对是弱势,但是他们做出来玉器却是精美绝伦。除了这些常设的展厅,在我参观时也有许多临时的展厅,大部分是中国的艺术品,也有从国外挑选来展览的。很明显不同国家的作品都体现着自己国家文化的精髓,我也不禁要感慨这些艺术的奇妙,可以传承记录着各种文化,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的辉煌。

最后不得不说的陈列就是“复兴之路”,这是馆内的基本常设陈列,采用了大量文物和美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回顾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也许每个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对这个时期的史实有了解,但是当你看到那些惟妙惟肖画作,记录真实场景的照片和真正参与历史的文物时,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将中国人民在当时收到的屈辱画面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出来,似乎现在都还历历在目。随着看到的陈列品的变化,我感受到了人民反抗的艰难,也感受到了人民在追求自由独立的渴望,同时也默默的感激着他们为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所做出的牺牲。走过这段“复兴之路”,忽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自己的安逸生活是多少劳苦大众,勇敢士兵和机智的将领用血肉换来的,浪费自己的生命就是在浪费他们的生命。如果每个人可以将建设祖国的责任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也许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他们的牺牲也会更加有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有着创造历史转折点的机会,但是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从做好自己开始。

项目名称

《2013北京孔庙秋祭大典暨『国子监』成年礼》项目

活动日期

2013年9月27日至29日

《2013北京孔庙秋祭大典暨『国子监』成年礼》

一、活动时间:2013年9月27日至29日

二、活动参与人群: 2-1)海峡两岸师生、家长、嘉宾及团体 2-2)成龙、杨澜、李开复、俞敏洪、姚明、傅佩荣、李敖、倪萍、郎朗、李鸣迪等代表性知名贤达

三、活动相关流程:

活动安排(草案)总体包括祭孔大典、成年礼、party晚会、长城宣誓共四部分。参加人员七百余人,其中包括大陆参与礼生500人,礼生家长、师生代表、台湾儒学团体及海峡两岸知名贤达。

四、活动亮点:

亮点一:

通过祭孔大典仪式,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两岸同胞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亮点二: 2-1)祭孔和成年礼场面宏大、庄严肃穆,使人身临其境、心灵震撼。 2-2)party晚会上成年礼生、家长、具影响力嘉宾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进行言讲、演艺互动(拟邀请于丹、傅佩荣、李开复、郎朗、李鸣迪等嘉宾),其中将插入“六艺”的“书”和“乐”作为表现形式。 2-3)长城宣誓取“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意,成年礼生登长城集体行成人礼宣誓。(拟邀成龙为领誓人) 亮点三:

《2013北京孔庙秋祭大典暨『国子监』成年礼》项目,儒家孝贤文化与茶文化中敬茶仪式水乳交融。让参与活动的全部礼生感恩父母18年养育之恩,是该项目核心价值体现之一。孝文化源远流长,是家庭幸福的道德基础,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

孔庙国子监观后感

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导游词

北京国子监中文导游词

合肥国子监传媒教育

北京国子监孔庙心得

祭孔典礼及参观国子监感想

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有感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导览词

《国子监观后感.doc》
国子监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