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图书编辑

2020-03-02 14:59: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章 图书编辑

★本章新修改内容已用粉红色标记出,复习时请注意参考。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1.广义的审稿是指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在稿件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工作内容。

2.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重大选题备案的有关规定,出版单位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重大选题备案时,除了提交备案申请报告、出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党委宣传部门的审核意见外,还须提交书稿、文章、图片等材料,由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审核或转请有关部门协助审核。

3.审稿制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的审稿制度,第二种是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通常简称“三审制”的审稿制度。

4.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指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辑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

5.三审依照初审-复审-终审的次序由下到上地循序递进;前一审级对后一审级负责并以本审级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一审级对前一审级制约并以本审级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与补充。只有三审通过以后,才能对稿件正式做出处理:或在签订出版合同后开始编辑加工整理,或将稿件退交作者修改,或将稿件退还作者。

6.三审制的作用: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的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7.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初审,初审者要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稿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进而对稿件的质量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不是组织得来的稿件,还要对它可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预估。最后,以审稿意见的形式表明是否可以采用,是否需要退修以及如何退修,是否需要外审等,并将审稿意见随同稿件一起依次报送复审、终审,由终审者做出最终决定。复审,复审者亦通读全部稿件,以对稿件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以此为前提,对初审者关于稿件优缺点、价值、质量、效益的审稿意见进行审核与判断,表明自己或认同,或反对,或补充,或存疑的态度。对于初审中提出的原则性问题,尤应注意分析;如果与初审者的看法不同,复审者应充分说明自己的意见。对于初审者遗留的问题,复审者应予以弥补,帮助解决。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初审,复审者有权要求初审者返工。对于初审提出的退修或退稿意见,复审者应表明自己的态度。终审,终审者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有违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从本单位的专业分工、出书特色、种类结构、品牌营造、经济实力诸方面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徒然浪费人力和财力等情况发生。

8.外审原因:因出版单位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难以把握其中专业性内容质量的稿件,才需要进行外审。目的:对稿件作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专家的条件: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熟悉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该学科专业著作的出版状况;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学术上无门户之见,能做出客观的学术评价。

9.外审送审报告的内容:原稿和作者的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的看法,需要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外审的原因和要求,拟请的外审人选,外审的费用标准等。外审者可以特约

编辑、特约编审、顾问、编委会委员等身份出现。

10.稿件内容质量评价: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稳定性、艺术性等。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结构框架、行文格式、表述形式。

11.审稿结论分为接受出版、退修和退稿三种。接受出版的稿件,在内容质量上必须符合上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在形式上也没有问题,或者仅仅存在个别的、经过编辑加工就可以改正的体例下一致或表述形式不尽规范的现象。需要退修的稿件必须在内容质量上基本符合上述各方面的要求,仅仅在个别地方尚不够妥当或存在错失;或者内容基本合格,但是在形式方面,尤其是在框架结构上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调整和改动。凡是在内容上存在重大原则性错误,并且这种错误贯穿其整体的稿件,必须退稿。有些稿件虽然内容上没有重大错误,形式上去十分混乱,或逻辑不清,或体例混乱、毫无章法,或语言文字与量和单位的使用大量违反规范。

12.初审者撰写的审稿意见通常包括第一,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的基本过程等。如曾外审,要介绍外审者的资质及外审情况,并附上外审专家意见。第二,稿件的主要内容。包括稿件的主题、内容概要和形式特点等。第三,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说明稿件的主要优缺点,与同类作品相比所体现的特点,与目标作者的契合程度等,并据此提出稿件如何处理的意见即作出审稿结论。第四,审读时的疑点难点。包括初审者觉得自己难以把握其正确与否,需要提请复审、终审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何难以把握的原因。第五,对于拟退修的稿件,还应该针对稿件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13.出版合同签订的主要内容:签约双方的名称、住所地和联系方式(如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信箱地址),签约日期,伤口名称;作者对合法享有该作品菱权的保证;作者授予的图书出版权是否专有以及该权利所涉及的文种、期限、出版与发行地域;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出版权可否转授权及转授后所获利益的分配;作者是否同时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等其他权利;图书重印、再版的条件与报酬;作者样书的赠送办法和作者的优惠购书条件;违约责任;对发生纠纷时所用解决方式的约定,其中一般应说明对仲裁机构的约定;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等。

第二节 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14.编辑加工的原则: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15.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消灭差错、润饰提高、规范统

一、其他工作(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和规范辅文)

16.稿件整理主要包括复查稿件、清稿誊抄、检点稿件、编排次序。

第三节 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17.校样处理:审读校样、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检查付印清样。

18.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校样处理、样书检查、做好图书宣传工作、收集反馈信息。

第四节 图书辅文

19.图书辅文的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强化图书的功能;指导购买和阅读;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20.辅文的种类:识别性辅文(封面文字、书名页文字),介绍性辅文(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封面宣传语),说明性辅文(出版前言,序、前言,凡例,跋、后记,译后记,出版后记),检索性辅文(目录、索引),参考性辅文(注释、参考文献表、名词解释、译名对照表、大事年表、各种附录),其他辅文。

21.编辑对于图书辅文的工作:选择辅文设置、选择辅文作者和对辅文作审读加工。

第五节 图书重印和再版

22.重印是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制。重印的意义: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23.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也不变,但若定价有调整,则必须在原来的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24.例子:初版书第一次印5000册,第一次重印2000册,标“第1版第2次印刷,印数5001-7000”;第二次重印6000册,标“第1版第3次印刷,印数7001-13000”。

25.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再版书的意义:再版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再版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再版可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再版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再版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26.再版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除书名外,其他如封面装帧、开本、版式等都可以重新设计。

27.例子:如某书初版重印过三次,共印了30000册,第二版的第一次印刷印了6000册,应标“第2版第5次印刷,印数30001-36000”;再版书第一次重印印了7000册,则标“第2版第6次印刷,印数36001-43000”。

28.重印的程序:市场调查,提出重印报告单,查验出版合同,审读重印书,办理重印发稿手续。

29.重版率是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书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重版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

第5章练习题

第5章课后练习

第5章 催化重整

上半年图书编辑工作总结

上半年图书编辑工作总结

图书编辑个人工作总结

图书编辑转正申请书

第5章施工部署

第5章 教学心理

第5章零售习题

《第5章 图书编辑.doc》
第5章 图书编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