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六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

2020-03-01 17:49: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凤城六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经历了三个阶段,由1998年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到2002年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再到2007年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一次比一次更贴近学生学习方式的内核。

传统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是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参与中不但收获知识,而且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乐学,越来越有责任,越来越有教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改革的初衷。

我认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学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往;通过互帮互助互学,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团结;通过展示汇报,使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创新;通过竞争,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和竞争品质;通过知识的获得,使学生获得成功,树立自信;通过分组联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这应该是我们“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改革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突破。

我校建构的“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六个字:“关注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更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发展”,或者说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学生是被动学还是主动学,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在关注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则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建立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要想把“关注学生发展”落到实处,我们要求教师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原则1: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学生发展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如果违背这一教育规律,限制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那关注学生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原则2: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本能,要让课堂的每一环节都成为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原则3: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收获成功,获得自信。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体验成功,才有可能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原则4:创设情境,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责任。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把学习与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时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凤城六中学习体会

凤城六中学习体会

凤城六中心得体会

凤城六中心得体会

赴凤城六中考察报告

凤城六中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年1

凤城六中参观学习有感

凤城六中考察学习体会_3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实施方案

《凤城六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doc》
凤城六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始于1998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