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0-03-02 19:0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城市化过程中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以天津市为例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作者姓名:蒋翔学号:080534113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天津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天津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对策措施。

关键词:天津市 城市化 生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化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 天津市城市化水平现状

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有超过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天津地区。天津解放前为亚洲第二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在经济上一度落后于其他城市。全市常住人口1,176万(200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7名),其中本市户籍968.87万。人口密度861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城镇人口783.06万人,占全市人口75.11%。全市人口出生率8.13‰,人口死亡率

5.94‰,人口自然增长率2.19‰(2008年末)。

天津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5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7%。在海河下游的滨海地区,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是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的理想场地。

近年来,天津市城市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已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

2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津市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改革开放后,天津没有能够及时实现发展的转型,经济结构没有很好的得到优化,工业的污染以及人口的增加都使天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近几年来,虽然天津市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天津地区干旱缺水,本地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8.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之

一。天津的城市化影响区域的水循环模式,改变水圈的水文学特性,导致区域性水供应衰竭以及水污染。天津市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虽然稳定在95%以上,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远远大于环境容量,对天津市的工业污染源实施总量控制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2对大气的影响

一、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并释放出很多热能,使城市温度升高。

二、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用大量的机器空间代替了土壤和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从而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改变了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的粗糙度,导致大气的物理状况受到影响。

三、城市排出大量的粉尘颗粒物进入大气,除污染城市大气外,还会使城市的云量、雾量和降雨量明显增高。

2.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一.侵蚀和土地质量的其他变化,城市的快速发展能导致河道的严重侵蚀和沉积。

二 污染。在城市周围或工业区、废物堆放场随处可见大量的污染物。用于道路、公路和建筑物的含铅涂料是较广泛分布的进入土壤的一种污染物,另外人们在地下还填埋了大量的废物,它们严重地污染了土壤。

总之,阳泉市在城市化之路上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基础设施建设得力,人均收入增长迅速。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投资硬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伤害。

3天津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为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城市化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明确我国城市扩展的空间发展模式。当今西方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在北美,低人口密度的城市蔓延扩张吞食了周边大量的土地资源。我国不可能跨越城市化阶段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也就是说在郊区城市化的同时要防止城市郊区化因为城市郊区化一般都是低层建筑,并配备花园,占地面积很大。这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采取向上、向下发展而不是向外围蔓延发展的城市扩展模式,这样就能既满足人口增加带来的住房需求,又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保存周边农村地区的绿色空间,让城市地面环境景观更接近自然。

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实施谨慎的开发计划:

一、密集发展城市,工业、购物和休闲活动均相对靠近,能方便地通过步行或公共交通就可到达服务区域,这样可减低人均能源消耗。

二、城市化发展要实行传统性的经济开发向现代化的生态建设转变。

三、加强城乡经济的区域性交流和互动,通过城市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因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交叉的地区,是城市化扩张的前沿以及城市贫困人口和各种新入城者的集中分布区。

四、规划形成具有一定面积比例广场、绿地、水域等环境功能区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使环境容量与发展规模相适应。

五、避免在山地发展城市,一旦需要,应沿土地等高线开发以减少侵蚀与滑坡。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重点应是城市入户电网线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水源设施、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和服务。

实行清洁能源计划。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燃料结构,提高工业气化率;新建的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充分利用电能和太阳能等,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不提倡大力发展燃油机动车辆,科学设计密集型城市使得大多数活动可在步行范围内解决。

认真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通知》精神,要把污水治理工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作为提高城市品位、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护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湿地、草地、沼泽地和树林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保持空气新鲜,过滤污染物,控制洪水泛滥。

参考文献:

【1】 杨国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出路.环境保护,2008.8

【2】 盛学良,董雅文.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环球导报,2001.6

【3】 天津统计年鉴

环境保护论文——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doc》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