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活着读后感

2020-03-02 17:10: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活着》读后感

——一段人与命运的友情

《活着》是我在几年前度过的书,初步接触《活着》这本书其实是多年前的一部由《活着》改编来的电视剧——《富贵》。在电视剧中,瘦小的演员陈创,生动的演绎了一个败家,苦命,一生坎坷,由嗜赌浪荡的阔少爷到朴实憨厚的农民,再到善待生命的老者。其中的辛酸苦楚,是很深刻的。在我个人来觉得,电视剧的喜剧效果比较强,在这种喜剧效果的衬托下,富贵凄苦的命运愈加显得凄苦。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主题就愈加明显。

这篇关于《活着》的故事是这位活着的老人向作者讲述的。他叫徐福贵,曾经是个阔少爷。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等等,都通过男主人公的眼睛和亲身经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动的再现。而在此期间,福贵也经历了与每个亲人、朋友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后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后来发现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几年后,女儿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继续下去。凤霞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死去后,一直善良贤惠又体弱多病的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也给它取名叫“福贵”,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下去。

命运是如此的捉弄福贵!他的命好悲苦!但是,他依旧活着,否则,作者又怎么能听他讲述自己。

就是那段艰苦的日子,中国政局不稳,苦了老百姓的安稳生活。但是,人间的情义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这种情不管是深是浅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是真情!伟大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交织在这个故事里,文字叙述的突兀感一直压迫着人的心灵,使人欲罢不能。文字间流露出的感情像小溪般,流淌在读者的心田,又像牛奶一样,十分细腻,牵动着读者的每一根神经。没有大喜大悲的跌宕,但当我看到福贵的儿子与孙子都是懂事且孝顺时,我总会发自内心的愉悦,看到凤霞找到了一个厚道本分的丈夫二喜时,我总会为之而喜;但同样,当我看到那些可爱的子孙和孝顺的女婿一一离去时,又会有种揪心的离别的痛楚。终于,当福贵唯一的孙子也有些死亡的征兆时,我会在心底小心的呼喊:“不要,别再让苦根死掉了!”但,接下来的文字已无法改变,唯一的苦根也死了。

但有些东西依旧活着,比如那头即将被人宰杀死的老牛,为人类辛勤劳苦一辈子,最终逃脱不了被贪婪的人吃掉的命运。但它遇到了福贵,他在众人的嘲笑和不解下买下了它。也许它不会死了,至少不会死在人类残忍的刀子下。它最后会在活着的状态下死去,归于尘土,像人类一样。

他说: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

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从他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像他这样尝尽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对生命的那种平静、自然的态度。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被富贵这种彻底的转变打动了。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之后,活着便是最大的奢求了。即使孤独,寂寞,即使到了连一头老牛都不能够陪伴了的时候,活着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电视剧里,编剧可能是实在不忍让这么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孤独下去,故事的情节安排苦根并没有死,爷孙俩牵着老牛,走在田间的路上,夕阳洒下来的阳光是那么美。

原著的结尾写道:

我听到老人对牛说: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

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三句话道出了富贵这位老人的一生。当然远远又不止这些。晚年的富贵老人与老牛为伴,他很坦然的接受了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他似乎看透了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痛苦,没有绝望,平静的讲着自己的一生。晚年的富贵俨然是一个生活的智者,可以说是生活和苦难改变了他,是苦难让他学会了劳动,学会了珍惜生命,关爱战友、妻子和儿女,学会了自立。 这种变化估计是富贵自己也想不到的,想当年,他是地主徐家少爷的时候,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长大后一身的丝绸,梳着油头,整天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浪荡不羁,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徐家的败家子”,为了赌博,甚至去偷家里的首饰。由赌博造成的大破产,时他也得到了一点觉悟,他说“我想自己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我得养活我娘和家凤霞”,在被抓壮丁后,见过沙场上一幕幕的惨状后,他说“我是一遍遍的想着自己的家,想着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着我娘和家珍”,这时候,败家少爷的温情一面也显露出来了。 当富贵的这种变化,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不觉为生活这个大熔炉的力量所折服,人的棱角总是会在环境的变换中逐渐被打磨,至于变好变坏,环境因素非常重要,但作为人这个主体,人自己起到的主观原因更不容忽视。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内因是主要原因,外因是次要原因。 所以,不管怎么说,富贵这种改变是值得欣慰的。

而富贵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让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友情,在富贵还是地主少爷的时候,他浑浑噩噩,命运却不嫌弃他,及时输掉了所有家产,气死了亲爹,生活窘迫成那样,贤惠的妻子家珍还是回来跟他一起过着苦日子,被抓了壮丁却也平安的回

家了,亲人全死了,剩下他自己,但也还有头牛陪着,这就是命运对他的不放弃。从富贵来说,这样的命,他也不嫌弃,虽说是凑凑合合的过着,但也是坚强的活着。这就是富贵与命运的一段友情。

从《活着》这部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余华写作上的明显改变。学者张文淼先生的文章《从“先锋”到“现实”——由《活着》看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变》中写道:

“余华早期的先锋作品把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黑暗、残酷及卑琐释放出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惊恐不安和绝望的世界。然而他九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却明确显示出向\"现实\"转变的倾向:减弱了形式试验,开始关注人物命运,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逐渐从先前的哲学化命运思考向情感化生命体恤过渡,从冷静的理性立场向感性的人道主义立场转变。这种转变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先锋文学自身的局限性和作家自身的求变意识及创作心态的演变等都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余华早期的先锋作品充满了血腥、暴力、冷酷与诡谲,然而从《活着》开始,取而代之的却是无限的悲悯和温情。”

我读完活着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回忆富贵的一生,那种苦楚是那样的真实。因为许是因为富贵经历的这些大事件,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等是真实存在的。文化创作一旦与历史联系密切,给人的真实感就会很强。余华从这一个人物的一生写出了多少人的生活,写出了多少人的记忆。笔法朴实,却真是感动。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

政治学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政治学活着读后感.doc》
政治学活着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