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020-03-01 16:46: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精神,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新课程实施教改为契机,实现“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一切”、“四个转变”的目标。

一个中心:以教师、学生发展为中心。

两个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四个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式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启实质是导,学生探究的实质是学思且思是根本。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方式: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媒体:由辅助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课堂教学要求

1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及方式

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导师”这一理念。为此,要实现以下转变:

(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思想观念的转变

(2)由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上的启迪者和引导者。教师启迪、引导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即“变教为导,以导达学,学思结合,促进发展。”——教学行为、教师角色的转变。

(3)由注入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克服“满堂灌”以及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活动的现象,实现由问题情景引导下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4)教学由只重结果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在过程中培养方法和能力,在过程中培养情感和态度,达到知、能、情并重的教学目的。——这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得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

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学生要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启迪—导学—释疑”为前提,教师要做到:

(1)知识内容教学:能让学生自学的要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总结、推导、归纳的要让学生总结、推导、归纳得出结论;能让学生表达的要让学生表达;学生有问题或发现问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能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解决。

(2)习题教学:要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要让学生分析题设情景得出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动手完整、规范写出解题过程;要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解题方法,提升能力。

(3)实验、图、表教学:要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让学生做的要让学生亲自去做;要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3、多媒体教学

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巧妙使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并能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收集信息与资料,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课堂教学一般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

总之,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中华小学

2008年8月

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我校实践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落实“双提升双满意”的工作目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意见

1.抓住核心——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学校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校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晨(夕)会、班队等各种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抓住根本——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校要增强执行课时计划的法规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不得擅自增加和删减课程门类和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抓住重点——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校首先要深化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是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

探究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勇于创新,不断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抓住关键——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现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证。学校要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培训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师德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师德师风为首要内容的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

5.抓住质量——加强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

没有高效的教学管理,就没有教育质量的提升。各学校要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位教师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勇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化、规范化和精致化。加强平时的检查、督促和落实,要做到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抓住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创建学校特色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凸显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的立足点。各学校要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创建学校特色。要积极进行国家课程的转化研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合本校的校情、课程资源现状,创造性地设计、开发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实施能力。

中华小学

2009年8月

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推广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的普通中小学新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对待和处理深入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各校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深入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

(二)以校为本。充分发挥各校深入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以学校为基地深入实施新课程的途径和形式。

(三)科研引领。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对深入实施新课程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采取有力措施,激发、调动和保护广大教师深化课改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

(一)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管理体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二)突出新课程实施的科学性。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

(三)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健全质量检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健全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制度。

(五)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

四、主要工作

认真总结前几年课改经验,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新课程研究

各学科以学科教研大组为核心,每月组织力量对新课程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课改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努力解决新课改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二)加强教师培训

1、深入进行新课程培训。

2、切实做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

(三)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网络手段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和完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教育装备建设,引导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课改资源。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切实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

2、加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3、发挥教研员业务引领作用。学科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听课、评课,上研讨课、开专题讲座,指导一线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中华小学

2010年8月

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实施新课程改革演讲稿

实施新课程改革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实施新课程改革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一

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doc》
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