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苏艳娥

2020-03-01 20:3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平均数》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七小学 苏艳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今天操场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四年级各班派出了自己的队伍,人数不等,比赛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师:出示PPT1

1、四(1)班派出两位选手。还真巧,两位选手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四(1)班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2、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四(2)班出场了。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问:四(2)班每人投中个数都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四(2)班的一般水平呢? 质疑:能不能用9来表示四(2)班投中的个数呢?4呢? 师:怎样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呢?

(1)移多补少(借助象形统计图,动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四(2)班平均每人投中了几个?(6个)能代表四(2)班每人投中的一般水平吗? (2)计算

(5+4+7+5+9)÷5=6(个)

师:能不能代表四(2)班的一般水平?(能)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算总数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在这里,我们就说6是

5、

4、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追问:这里的平均数6是四(2)班一号投中的个数吗?(不是)是二号、三号投中的个数吗?(不是)那奇怪啦,哪一个也没投中6个呀?那它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代表的是“平均”的数。

师:“6个”是三人投中的个数“匀”出来的,平均数6代表的是这三为选手的平均水平(板书:平均水平);平均数6是他们投中的一般水平。(板书:一般水平)

3、你们这会儿是不是已经等不及了,(出示PPT)计算四(3)班的平均数,(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4、四(4)班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他们共派出三位选手,先出示平均分,再出示一号、二号得分,猜一猜3号选手投中几个?说说你的想法。如果三号选手投中5个,也就是少投3个,四(4)班的平均分会是几呢? 追问:为什么?三号少投了3个,而平均分只少了1个?

二、联系生活——深化理解“平均数” 师: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生: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 现场测量全班最高和最矮的两位同学的身高 师:你估计一下我们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 师: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身高是1.65米呢? 师: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身高是1.41米呢?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应用练习——深化理解“平均数”

1、辨一辨,说一说:

(1)中国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200厘米,其中有一位的身高有可能是220厘米吗?( )

出示:篮球队员集体照,印证同学的说法。

师:看来,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

2、在“六一”活动中,老师作计分工作,出示PPT,读题,计算。

3、环保小队有10位同学,( )名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 )名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合并平分 整体水平

移多补少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苏艳娥.doc》
《平均数》教学设计苏艳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