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感悟

2020-03-03 14:30: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船长》教学感悟

每一篇课文,都是孩子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方法的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最好的范文和教学工具。教师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特点,使用让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写作,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孩子的语文素养提升融于潜移默化之中。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船长》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这样的课文,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好教材。文中很多地方耐人寻味。如果在短短一节语文课中要面面俱到,实则有难度。为此,我想:以前课文中已经讲过的知识点我就一笔带过,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前课文中没有出现过的知识点,应该作为新知识作重点传授。

上课时,我让学生来学一学大作家雨果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很容易地找出了两种方法:

一.环境描写。五年级时,学生学过《爱如茉莉》。文中的多处环境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有效地烘托了家人的温馨与关爱氛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第二自然段中的“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学生感受到当时因为有“薄雾”,再加上“沉沉夜雾”,当时的视线非常模糊,所以造成两船相撞。通过这样的描写,就像电影画面一样,给人以即将发生灾难的一种沉重、恐怖的感觉。

第二十九自然段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句话与前面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相呼应。首尾呼应,更加渲染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同时烘托出哈尔威船长牺牲时的悲壮。

两处环境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黑暗、危急的背景,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故事氛围。

在学生体会这两处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作比较:“如果这里的描写改成爆竹声声、鲜花掌声行不行?”显而易见,是不行的。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学生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知道了环境描写要和故事情节与氛围相吻合。

二.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在五年级很多课文中出现过。所以到了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得很牢固了。通过第六自然段到第21自然段的对话,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镇定机智、敢作敢为的船长。

但是,再让学生寻找写作方法,就说不出来了。于是,我就顺势引导他们作以下阅读:

1.运用对比,反衬人物形象。

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可文中第四自然段又介绍道:“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通过两个数字“60”和“61”的对比,给人留下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忘我境界的深刻印象。

当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比”的方法后,马上有学生举手说:“文中描写事故发生后船上混乱的场面‘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和哈尔威船长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了他与众不同的英雄气概。”至此,学生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

2.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在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的背景之下,一个高大的恪尽职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下。让学生聆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就像看电影一样想象这一幅画面,感受特写镜头的妙处。

随后,学生还找出了“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等多处特写镜头的描写,进一步感知特写之下的灵动。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每一篇课文,就是老师最好的工具。老师要充分挖掘每篇课文中的独到之处,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方法的多样。特别是针对一些名家名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感受大作家的独具匠心。“润物细无声”之下,相信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必然会架起一座“金水桥”,到达读读写写的神圣彼岸。

柯延凤,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走进文本 品读感悟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案例

船长教学实录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 教学反思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感悟.doc》
《船长》教学感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