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正文

2020-03-03 23:26: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之农家书屋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 “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调查时间:2012.1-2012.2

调查对象:湖南省郴州桂阳县周边乡镇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访谈、新闻媒体报道观察数据等。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我的调查情况表明,我的家乡及周边乡镇新农村建设主要项目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远程教育中心、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等各个项目作为新时期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推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精神食粮”匮乏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学知识、用知识的热情。

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村里也有个图书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需求层次日趋多样化。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农活动面临的新情况,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农民群众的需求,作出了建设农家书屋的决策部署,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我的家乡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有4.7万余个行政村,农村人口多,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尤为繁重。全省在2007年试点建设200家农家书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了踊跃建设农家书屋的良好局面。

在2009年桂阳县把“农家书屋”纳入了为民办事实的“民生100工程”之一。为了扩大“农家书屋”的在各个行政村的建设,村里说建设一个“农家书屋”将会获得政府的相关补助,在去年的暑假开始我村的村委会就开始筹备“农家书屋”的准备工作。到了去年2011年11月现已经建设完成了。“现在农闲时看书学习,干活时用上实用的

知识,感觉真的蛮有用”、“明年的西瓜种植一定会大丰收了,原来以前我没掌握施肥的一个时间”、“生猪的生病了我也会治病了”,邻居的大叔家谈时聊到了“农家书屋”带给他的好处。在我们村“农家书屋”的管理是书全部放在村里的村委会,要看书的村民在通过联系村委会借相应的书籍到家里看。这样村委会就成了一个小图书馆了,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图书,从书中学到实用的技术与知识。从周边的乡镇的村来看现在都已经开通了“农家书屋”,满足了村民看书学知识的需求。以前空闲时除了“围着牌桌转”外就没有什么能做的了,现在有了书看,没事就几个一起还可以讨论一下相关的种植、养殖的技术。据村里的村委会介绍 “农家书屋”每天的借书量也不是很大,也就3-7个人,一个月下来也就50人次。目前村里的藏书已经达到了1500余册,主要以与农业相关的书籍为主。

二、“农家书屋”成功建设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寒假期间我到同学家玩时,了解到他们家乡桂阳县方元镇农家书屋建设的情况。“要奔小康路,先要多读书”。如今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农民新编的顺口溜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她们带来的实惠。在我的家乡不远的桂阳县方元镇村女党支部书记侯小娇说,如今,村民闲聊打牌的少了,学科技致富的多了,就算是农忙时节,也有很多村民到书屋“充电”学习,赶上雨天,农家书屋更是座无虚席。为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农家书屋真正趁成为农民致富的“加油站”。据方元镇村的村民介绍说农家书屋每天的人流量10~20人呀,相比我们村的人流阅读量还是有较大的一个差距。

到了桂阳县方元镇了解到了他们那边的情况是,他们是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极医疗室等结合起来建设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这样子就有了很大的一个人流量上了,相对我村的一个建设情况与人流阅读量来说,我们村的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改善空间的。

三、对“农家书屋”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农家书屋”现状分析

农家书屋的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到农村书屋看书和借书的

农民很少,到农村书屋来看书和借书的多为较为年轻的人。而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农家书屋的了解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书的内容选择方面比较盲目,不会根据需要选书;另一方面是当前随着劳务市场的扩大,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青人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大都是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文盲的老年人,这些人根本不进书屋。第三是农村大部分家庭经济水平低,整天还忙于从事解决基本生活的具体事务,无进书屋的时间和精力。以上情况导致图书的借阅率相对较低,使用情况不乐观。许多书放在书架上成了摆设,很少有人借阅。同时,许多书籍是从各个部门配发下来的,有的书籍与农民的现实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目前,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文化结构运转乏力,文化市场经费严重缺乏。就目前以为我村来说,在过年时没事做除了打打麻将摸摸牌就是最主要的了;在建设农家书屋时又缺乏一点资源的配置,比如说在图书的种类配置上,图书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欠缺的。

(二)“农家书屋”建设的建议

1、理顺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及村的文化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让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专人服务,专人管理。而不是把书屋建设随便放在一个角落,使之变成一个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摆设。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虑配备较为实用的图书,如法律法规类、科学种植、养殖类、文化娱乐类等。添加一下适合青少年与儿童的书籍,以满足不同人群读书的需求,达到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来吸引更多村民读书的热潮。

3、建设信息网站,整合资源,可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方式与农家书屋接轨,从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把好农产品销售关。通过农家书屋为基点作为农村市场农作物的供求关系的作出一些导向,引导村民对市场的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对农产品的“升值”。

4、扩大农家书屋的藏书量,在目前来说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还是比较少的,无法满足广大村民的读书需求,那如何做到扩大图书量呢,单靠政府的的支助还是不够的。可以通过换书的方式的扩大,就是自家看完的书可以放到农家书屋供其他人阅读。还可以与村里的小学共享农家书屋的资源,让小朋友们也有书看。

5、每年也可以通过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感想的分享活动比赛等,促进村民的读书热情,发挥农家书屋的最大效益!

(三)“农家书屋”建设之感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千年来人们对书的评价。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颇有成就的人都懂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很多农民却因为生活条件的因素没能读书,这对他们的确是有很大的一个遗憾呀。回家过年听到亲朋好友对在读书上学的小孩子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呀!是呀,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现在应该好好珍惜读书的日子,多看书、读好书。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书改变了我对万物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当你失败时,教你乐观的面对;当你成功时,教你不骄不满;当你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时,书给了你枚特殊的指南针„„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4)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正文.doc》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