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三〉

2020-03-02 07:0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普通话音系介绍

一、语音的结构单位

一个语句是由许多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构成的。词有的是一个音节的,如“美”;有的是两个音节的,如“祖国”;有的是三个音节的,如“普通话”;有的是四个音节的,如“计算机系”。那么,音节是什么?它以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一)音节和音素

音节 音节是自然的语音单位。人们说话,总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发出来的。在汉语是,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我是中国人”五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五个汉字。有极少的情况例外,“一下儿”这三个字念实际上是两个音节,“下儿”是一个音节,念“xiàr”。

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语音,分析到音素,不能再分了,所以它是最小的。“绿”可以分析出i和û,“红”可以分析出h、o、ng来。当然,这种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才能做到,不过,如果我们把声音拖长念,是完全可以体会得到的。

(二)元音和辅音

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元音 发音时,颤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如a、o、u。

辅音 发音时,不一定颤动声带(有的颤动声带,如m、n、l,有的不颤动声带,如s、sh、x。)声音不响亮,气流在口腔要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阻碍。如:

1 b、d、g、c、ch、q、f。

辅音一般要跟元音拼合,才能构成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韵母、声调是我国传统分析汉语单节的结构单位。它不是最小的单位,因为韵母还有第二层次的结构单位:韵头、韵腹、韵尾。也叫介音、主要元音、尾音。

声母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买mǎi、卖mài、明mæng媚mâi”开头的“m”就是声母。“二âr”、“矮ǎi”这样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叫做“零声母”音节。

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它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鼻韵母有鼻辅音n或ng作韵尾)。比如:“发达füdá”的a,“机器jÿqå”的i,“电线diànxiàn”的ian就是韵母。韵母是每个音节不能缺少的构成成分。没有韵母,就不能构成音节。韵母里面分韵头、韵腹、韵尾。比如“ian”i是韵头,a是韵腹,n是韵尾。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这个元音就是韵腹,如i、a。做韵头的元音只有i、u、û,如ia、ua、ûe。做韵尾的只有元音i、o(u)和辅音n、ng,如:ai、ao、an、ang。

声调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是由音高决定的。比如:“辉huÿ”、“回huæ”、“毁huǐ”、“惠huå”四个音节的声母都是h,韵母都是ui,但是它们的声调不同,就成了不同的音节,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声调是构成音节非常重要的成分。一个音节没有标上声调,这个音节就毫无意义,好像一个人没有生命。

2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相拼构成的基本音节(包括零声母音节)有400多个,加上声调的区别有1200多个音节。这1200音节的能量非常大,它构成我们语言里成千上万的词。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音系就是北京音系。

(一)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ù”和“铺pù”,“变biàn”和“骗piàn”,“标biüo”和“飘piü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

人类能发出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某种语言或方言选择一定的声音来区别意义是有限的。在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这些能区分意义的音素互相对立,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普通话能区别意义的音素有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构成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元音音素:

舌面元音: 前元音 i衣 û 迂 ä

央元音 a啊

后元音 o喔 e婀 u乌

舌尖元音: 舌尖前 -i(zi资 ci疵 si韵母)

舌尖后 -(izhi知 chi吃 shi诗 ri日的韵母)

卷舌元音: er儿

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后元音-i蛤zh ch sh r拼合构成音节。ä、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

辅音音素:

塞音 b p d t g k

塞擦音 z c zh ch j q

擦音 f s sh r x h

鼻音 m n ng

边音 l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 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二)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从声韵调系统来看,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类。

声母 上面所列的22个辅音,除ng不作声母外,其余21个都作声母。

韵母 39个韵母按它们的结构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单韵母10个,上列10个元音都作单韵母。 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有:ai ei ao ou

ia ie ua uo üe iao iou uai uei

****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n或ng复合而成。有: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l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üan ün

5

声调4类

1.阴平念高平调。如:飞妈书家音乒;

2.阳平念高升调。如:池河神床笛重;

3.上声念低降升调。如:马把始可果表;

4.去声念高降调。如:电灭醉亚进贡。

音素系统和声韵调系统,都可以用来说明汉语的语音结构。这两套系统可以结合,但不能混淆。比如: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等于声母,因为辅音除作声母外,还可以作韵母的一部分--韵尾。韵母虽然主要是由元音充当的,但韵母不等于元音,因为韵母里面还有辅音。

和汉语其他地方言音系相比较,普通话音系比较简单,它的声母、韵母、声调,一般来说,比其他方言要少,因而比较容易掌握。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跟英、法等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声调区别意义。

普通话声调

一、普通话声调介绍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二、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

7 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

每天mþitiün 每年mþinián 每月mþiyuâ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

美好mþihǎo 厂长chǎngzhǎng 领导lǐngdǎo

声调训练

一、按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念下面的音节。

一 姨 乙 艺 yÿ

辉 回 毁 惠 huÿ

huæ

huǐ

huå

风 冯 讽 奉 fýng fãng fþng fâng

飞 肥 匪 费 fýi fãi fþi fâi

通 同 桶 痛 tōng tèng tǒng tçng

迂 于 雨 遇 yū

yǔ yù

二、按阴阳上去的顺序念语句。

中华有志 zhōng huá yǒu zhå

坚持改进 jiün chæ gǎi jån

中华伟大 zhōng huá wþi dà

千锤百炼 qiün chuæ bǎi liàn

光明磊落 guüng mæng lþi luç

花红柳绿 huü hèng liǔ lǜ

三、按去上阳阴的顺序念语句(上声按变调念半上)。

破釜沉舟 pç fǔ chãn zhōu

调虎离山 diào hǔ læ shün

弄巧成拙 nçng qiǎo chãng zhuō

信以为真 xån yǐ wãi zhýn

妙手回春 miào shǒu huæ chūn

异口同声 yå kǒu tèng shýng

9

四、上声的变调练习。

1、念半上:

北方bþifüng 纺织fǎngzhÿ 广播guǎngbō

简单jiǎndün 马车mǎchý

小刀xiǎodüo 喜欢xǐhuün 美丽mþilå 宝贵bǎoguå 暖流nuǎnliú

2、念阳平:

美好mþihǎo 小姐xiǎojiþ

只有zhǐyǒu 奖品jiǎngpǐn 考古kǎogǔ

手表shǒubiǎo 勇敢yǒnggǎn 演讲yǎnjiǎng 肥水fãishuǐ

扭转niǔzhuǎn

一、n、l对比辨音练习:

无赖lài-无奈nài 水牛niú -水流liú 男nán裤-蓝lán裤 旅lǚ客-女nǚ客

脑nǎo子-老lǎo子 连lián夜-年nián夜 留念niàn-留恋liàn 浓nèng重-隆lèng重

南nán部-蓝lán布 烂泥næ-烂梨læ 牛niú黄-硫liú磺 大娘niáng-大梁liáng

10

二、读准n和l:

哪里nǎlǐ 纳凉nàliáng 奶酪nǎilào 脑力nǎolå 内涝nâilào 能力nãnglå

来年láinián 老农lǎonèng 冷暖lþngnuǎn 流脑liúnǎo 留念liúniàn 岭南lǐngnán

牛奶niúnǎi 恼怒nǎonù 扭捏niǔniý 能耐nãngnài 呢喃nænán 男女nánnǚ

履历lǚlå 理论lǐlùn 联络liánluç 流露liúlù 老练lǎoliàn 拉力lülå

、f、h对比辨音练习:

舅父fù-救护hù

公费fâi-工会huå

附fù注-互hù助

仿佛fǎngfú-恍惚huǎnghū

防fáng虫-蝗huáng虫

斧fǔ头-虎hǔ头

飞fýi机-灰huÿ鸡

非凡fýifán-辉煌huÿhuáng 奋fân战-混hùn战

复fù员-互hù援

方füng地-荒huüng地

防fáng止-黄huáng纸

二、读准f和h:

发话fühuà

发慌fühuüng 反悔fǎnhuǐ

繁华fánhuá

丰厚fýnghçu 复合fùhã

混纺hùnfǎng 后方hçufüng

化肥huàfãi 洪峰hèngfýng 画符huàfú

花粉huüfþn

三、练读下面的绕口令:

丰丰和芳芳,上街买混纺。红混纺,粉混纺,黄混纺,灰混纺,红花混纺做裙子,粉花

f f

f f

h f

h h f

f h f

h h f

h h f

h h h f

f h

混纺做衣裳。红、粉、灰、黄花样多,五颜六色好混纺。

h f

h

f

h

h h

h f

一、zh、ch、sh和z、c、s对比辨音练习:

自zå愿-志zhå愿

鱼刺cå -鱼翅chå

私sÿ人-诗shÿ人

仿造zào-仿照zhào 粗cū布-初chū步

姿zÿ势-知zhÿ识

新春chūn-新村cūn

宗zōng旨-中zhōng止 资zÿ助-支zhÿ柱

自zå动-制zhå动

物资zÿ-物质zhå

糟züo了-招zhüo了

近似så-近视shå

搜sōu集-收shōu集

增zýng订-征zhýng订

从cèng来-重chèng来 支zhÿ援-资zÿ源

主zhǔ力-阻zǔ力

木柴chái-木材cái

商shüng业-桑süng叶 申诉sù-申述shù

摘zhüi花-栽züi花

午睡shuå-五岁suå

八成chãng-八层cãng 树shù立-肃sù立

找zhǎo到-早zǎo到

乱吵chǎo-乱草cǎo

山shün顶-三sün顶

二、读准舌尖后音zh、ch、sh和舌尖前音z、c、s:

振作zhânzuç

正宗zhângzōng 赈灾zhânzüi

职责zhæzã

沼泽zhǎozã

制作zhåzuç

杂志sázhå

栽种züizhçng

增长zýngzhǎng 资助zÿzhù

自制zåzhå

自重zåzhçng

差错chücuç

陈醋chãncù

成材chãngcái 出操chūcüo

除草chúcǎo

贮藏chǔcáng

财产cáichǎn

采茶cǎichá

残喘cánchuǎn 操场cüochǎng 磁场cæchǎng

促成cùchãng

上司shàngsÿ

哨所shàosuǒ

深思shýnsÿ

生死shýngsǐ

绳索shãngsuǒ

石笋shæsǔn

散失sànshÿ

扫射sǎoshâ

四声såshýng

宿舍sùshâ

随时suæshæ

所属suǒshǔ

三、练读下面的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成四十,不要

s shs shshsh shs shshs s shshs sh

sh s

s sh

把四十说成十四。

s sh

sh s

一、zh ch sh和j q x对比辨音练习:

墨迹jå-墨汁zhÿ 交际jå-交织zhÿ 密集jæ-密植zhæ 边际jå -编制zhå

就jiù业-昼zhçu夜 浅qiǎn明-阐chǎn明 砖墙qiáng-专长cháng 洗xǐ礼-失shÿ礼

详细xå-翔实chæ 缺席xæ-确实shæ 获悉xÿ-获释shå 逍xiüo遥-烧shüo窑

修xiū饰-收shōu拾 电线xiàn-电扇shàn 艰辛xÿn-艰深shýn 姓xång名-盛shâng名

二、读准下列各词:

缉私jÿsÿ 积资jæzÿ 其次qæcå 袖子xiùzi 下策xiàcâ习字xæzå

戏词xåcæ 资金zÿjÿn 字迹zåjÿ 字据zåjù 自己zåjǐ 自觉zåjuã

瓷器cæqå 刺激cåjÿ 思绪sÿxù 私交sÿjiüo 私情sÿqæng 私心sÿxÿn

15 司机sÿjÿ 丝线sÿxiàn 四季såjå 剪除jiǎnchú 精致jÿngzhå 趋势qūshå

消失xiüoshÿ 秩序zhåxù 沉寂chãnjå 深浅shýnqiǎn 审讯shþnxùn 少将shàojiàng

机器jÿqå 急切jæqiâ 军区jūnqū 求救qiújiù 迁就qiünjiù 劝酒quànjiǔ

汉语有八大方言

北方方言——黄河流域为中心,东北和长江流域中部及西南各省。

吴方言——上海地区、江苏东南部和浙江大部分。

湘方言——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赣方言——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东南角。

客家方言——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部分地区。

闽北方言——福建北部和台湾部分地区。

闽南方言——福建南部、广东潮汕、台湾大部分、海南部分地区。

粤方言——广东中部及西南部、广西东南部。

普通话的标准

1955年,我国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通过了普通话的定义,那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该标准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普通话的语音

普通话的语音音系中,包括32个音素,400个左右的音节,只有4个声调,带调音节1200多个,是所有方言中最简单的一种。它的音节结构形式也较少,尾音只有 i u (o) n ng,没有入声掉的尾音;而声母中的b d g 等都已经弱化,不象方言中的b d g 那么用力。

普通话发音明朗舒缓、清亮高扬,再加之轻声和儿化等音变,更富于表现力。

汉语声调系统的发展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中古汉语声调正确地归为四类,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当时由于四声初发现,了解的人还很少。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还问周()什么是四声,就是一个证明。直到陆法言《切韵》一书出来,把比较重要的汉字的声调全部确定之后,四声的知识才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因为史有明文,而《切韵》一书又为我们提供了完整而确切的资料,所以是十分可靠的。至于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声调,由于文献不足,比较难以确定。自清初以来几百年间学者们有种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上古声调不太固定;有人认为上古声调的类别比中古的要少,比如有平、上、入而无去,或有平、上、去而无入,等等;有人认为上古声调和中古声调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上有差别。在这些意见中,我们觉得最后一种意见根据比较充分,因为它和上古韵文的押韵情况基本相符。

从《诗经》和《楚辞》的押韵情况看,在中古属于某一声调的字老是在一块儿押韵,而不搀杂中古其它声

18 调字。这在那些用韵较多的长诗章里,犹为明显。比如有连押七字乃至十字而不改调的:

《诗经.公刘.一章》押:康疆仓粮囊光张扬行

《诗经.七月.五章》押:股羽野宇户下鼠户子处

《楚辞.九辨》押:带介慨迈秽败昧

《诗经.(bå)宫.九章》押:柏度尺(xå)硕奕作若

第一例全押中古平声,第二例全押中古上声,第三例全押中古去声,第四例全押中古入声。上古声调如果不是和中古的相同,似乎不可能出现这类押韵现象。另外,《诗经》里有些诗每章一韵,而一韵一个声调。比如《召南.(biào)有梅》:

一章 押:七吉(入声)

二章 押:三今(平声)

三章 押:(jå)谓(去声)

这也清楚地表明上古有和中古相同的四个调类。

至于每个声调里的字上古和中古有个别的不同,也可以从《诗经》的押韵里得到证明。比如“庆”字中古在去声一类,可是在《诗经》押韵里它出现七次全部和平声字相押,说明在上古属于平声一类;“享”字中古在上声一类,可是在《诗经》押韵里它出现六次,全都和平声字相押,说明它在上古也属于平声一类;等等。

可见从上古韵文的押韵情况来看,说上古和中古一样,也有四个声调,只是在个别字的归类上与中古有所不同,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二)从中古的四声到现代汉语的四声

19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调,现代汉语分化成两个调,即阴平和阳平。这种分化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凡中古的清声母平声字,现代多读阴平,即第一声,比如“公”中古声母是g,现代读gōng,“多”中古声母是d,现代读duō,凡中古次浊声母(指m,n,ng,l等声母)和全浊声母平声字,现代读阳平,即第二声,比如“明”中古声母是m,现代读mæng,“驼”中古声声母是d,现代读tuè.

平声分化成阴阳两调在现代方言里非常普遍,说明这一音变的发生一定不会太晚。日本和尚安然在他所著的《悉(tán)藏》(公元880年)一书里曾经提到日本所借的汉字音平声读起来“有轻有重”,显然那时平声已有分化为阴阳两调的方言。和安然差不多同时的段安节(公元894-898)在他的《乐府杂录》一书里有“平声羽,上声角,去声宫,入声商,上平声调为zǐ”的说法。段安节把平声分为“平声”和“上平声调”,又拿它们分配于不同的乐调,也说明当时他的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两调。

宋代也有关于平声分化的记录。比如南宋的张炎,在他的《词源》一书中,谈到他父亲填词十分讲究音律的时候,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他父亲作《惜春花早起》一词,其中有一句是“琐窗深”,唱起来声音不和谐,把“深”字改为“幽”字仍然不和谐,又把“幽”字改为“明”字,这才觉得和谐了。“深”、“幽”、两个字都是阴平调,“明”字是阳平调。“深”、“幽”不和谐,而“明”和谐,显然是因为声调不同的原故。可见在张炎那时的话里,平声也是两个调。

《中原音韵》是第一部把平声字分为阴阳两调的韵书。阴阳的名称就事周德清创造的。他的这种做法使我

20 们清楚地知道平分阴阳在他那个时候的方言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

浊上变去

中古的上声字,凡事属于全浊声母的,在现代汉语里都变成去声。比如“杜”和“赌”中古都是上声字,可是“杜”的声母是浊音d",现代就变成了去声。而“赌”的声母是清音d,现代就没有变,仍然读上声。

浊上变去开始的也很早,到了唐代末年,已经不止一个方言有这种现象。那时,有个李涪在他所作的《刊误》一书中,批评《切韵》把一些去声字错误地归为上声字。他举了很多他读着是去声而《切韵》归入上声的例子,比如“舅、辨、皓”等等。而这些字正好都是全浊声母的字,比如“舅”的声母是d",“辨”的声母是b",“皓”的声母是h",等等。可见在李涪那时的语言里,浊上都已经变成去声。他因为不了解《切韵》的语音是古音,他的语音是音变的结果,因而他站在自己语音的立场上去批评《切韵》,认为《切韵》把这些字的声调归错了,那当然是不对的。

在和李涪差不多同时的敦煌俗文学抄本中,浊上的字大量地和去声字互为错别字,比如:

仕 错成 事

被 错成 备

“仕、被”都是中古浊声母上声字,“事、备”都是中古浊声母去声字。“仕、事”的声母是z",“被、备”的声母是b"。“仕、事”同音,“被、备”同音,说明当时西北方言浊声母上声已经变成去声。

浊上变去估计到南宋就已遍及全国大多数方言,因

21 为南宋以下,各种反映当时语音情况的材料,都显示了浊上变去的事实。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入声变入阴、阳、上、去四声

中古的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分别变入阴阳上去四声。变化的情况大致如下:

全浊声母字--阳平蝶 直

次浊声母字--去声 力 密

清声母字

--阴平督

阳平烛

上声 笃

去声 粟

除了中古清声母字的变化看不出明显的条件以外,全浊和次浊声母字的字变化都很有规律。

入声的丢失是在入声韵尾丢失以后。在十五世纪中叶嘉定人章黼著《韵学集成》一书,在这本书里仍然有入声。不过在有些入声字后面往往注明“中原雅音”读什崐么,比如“觳”是入声字,但附注说:“中原雅音音‘古’”;“哭”字也是入声崐字,但附注说:中原雅音音‘苦’”,等等。“中原雅音”是一部韵书的名称。这部书既然叫做《中原雅音》,当然是反映北方通行语音的著作。它把入声字“觳、哭”等分别读同上声字“古、苦”等,说明当时或早些时候北方已有很多失去入声的方言。

至于北京话入声的失去比这可能要晚些,直到十七世纪初年,才在徐考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一书里有所反映。在这本书的韵表中把中古的全浊入声归为阳平,次浊入声归为去声,清入归为阴阳上去四声。虽然作者对他归为去声的清入声是否失去,表示了模棱的

22 态度,但至少当时北京话入声的大多数已经并入其它三声是毫无疑问的。后来到了清初,我们从顺治帝“北京说话独遗入声韵”的话里,才获得了北京话入声完全失去的明确记录。

23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三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二〉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教案

普通话培训课策划书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教案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三〉.doc》
普通话培训课教案〈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