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也有苦涩

2020-03-02 08:42: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青春也有苦涩

——谈谈中学生早恋的心里教育

作者姓名:彭文香工作单位:萍乡市湘东区麻山学校

1

青春也有苦涩

——谈谈中学生早恋的心里教育

彭文香

关键词:关键词:青春 苦涩 中学生 早恋 心里教育方法 摘要:早恋反映了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有效的引导,从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开展集体活动;从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到对他们进行目标暗示,以及有针对性的个别疏导等都是有效的心里教育方法。

青春也有苦涩,中学生的早恋不止是一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是成长中的苦涩。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恰好处在孩子们“少年维特式”烦恼的关键阶段,我们不仅仅有义务更有责任让孩子们在成长中少一份“青春的苦涩”。

那么,什么是早恋呢?

关于早恋,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现代汉语大词典》把早恋解释为过早的恋爱。在此,所谓的“早恋”,是从年龄角度上来说的,主要是针对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而言。习惯上把早恋认为是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

2 过早地对异性产生爱慕的感情并以恋爱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现象。因此早恋又俗称“牛犊恋”。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中学生早恋现象迅速蔓延开来,人数在不断增加并逐渐趋向低龄化。有记者曾对海口百余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32%的同学表示身边的同学在早恋。《中国青年报》做过一次调查,有 62%的中学生认为早恋是很正常。许多调查也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恋情的人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有过暗恋、单恋。从理论上讲,早恋只不过是中学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和发展并成熟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一种心理现象。然而,这样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早恋问题,从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中学生早恋的形成,分析中学生早恋的双重影响,探讨对中学生早恋心理教育的方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早恋行为是中学生青春期性萌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渴望通过接近异性来获得某种情感体验的反应。这种朦胧的性意识并不等同于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也不等同于成年人对异性的追求。它是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条件下的产物,并由此引起心理上的波动和变化。中学生早恋具备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一、尝试心理与模仿心理并存

3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普遍提早,女子大体从10岁至11岁左右开始到13岁,男子大体从11岁至12岁开始到14岁,第二性2征出现,引起性意识觉醒。①因此,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性成熟的高峰期。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中学生尝试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走进异性生活的天地,以满足其对异性的生理结构和情感世界所产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网络、影视、书刊等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人化的情感戏,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不可避免地向中学生灌输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者性观念。②这使得中学生超脱现实地模仿才子佳人、英雄美女的故事,并乐此不疲。

二、愉悦心理与矛盾心理并存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美与真、善处于联想的串联体系中,在理想化的真善美观念的诱使下,中学生对美的体貌容易产生真、善的联想,从而产生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愉悦感。因此,产生于男女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和好感是一种很平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相互欣赏的中学生往往容易超越界限,走向两人世界,从而使群体意识减弱,出现脱离群体的倾向。中学生一旦恋爱,便与以学生为本职的观念产生了偏差,恋爱时间与学习时间不能合理分配,使得中学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

三、逆反心理与攀比心理并存

4 中学生大都处于逆反期,越压制的东西越想尝试,而学校、家长对早恋及有关行为大多持压制态度,这就导致了中学生对这种压制有不同程度的反感,并通过早恋或其他具体的形式进行反抗。③虽然中学生对自己的内心需要有大致清晰的理解和描述,并且显示出一定的成熟性,但在具体的行动中又表现出一定的幼稚,如有些学生需要一种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的感情,但他们不断地更换异性朋友,做情感游戏。中学生心态的不成熟,加之虚荣心的作用促使了攀比心理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以有无异性朋友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能力与价值。

四、回避心理与闭锁心理并存

当代中学生最缺少的是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沉重的学习负担、频繁的人际交往冲突、家长过高的企盼、个别老师的偏见等因素,让中学生承受着让成人难以想象的心理重荷。部分学生在这其中屡受挫折,又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便回避现实中应尽的责任,从而选择异性朋友以填充内心的空荡,找回自己的精神寄托。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中学生在早恋的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害怕外界发觉他们的行为,因此恋爱双方把这种恋情作为自己的秘密,深深地闭锁在心中。

反思中学生的早恋形成,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逐步成熟是内部原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身体发育较快,性器

5 官机能逐渐成熟,世界观、情感、兴趣、性格等都处于形成和发展的旺盛时期。④刘德美在《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剖析与疏导》中这样归纳:

1、心理错觉:在学生生活中,往往有这种情形:男女一方在学习上,生活上给对方予以一定关照和帮助,这是一种纯真的友情,而对方往往把这种纯真的友情误解为爱情,产生心理错觉,于是暗地里滋生了一种爱慕,有的甚至直接向对方求爱,发展为早恋。

2、幼稚的单相思:有些学生对那些聪明漂亮、成绩优异、具有某些专长的学生十分羡慕,随着时间的推移,羡慕程度的加深,有可能发展为爱慕,不自觉地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幼稚的单相思式的心理状态之中。

3、感情冲动:有的学生把义气和友情看得很重,受别人点滴之恩便以涌泉相报。当男女一方受到另一方的关心、帮助后,有的甚至大胆地向对方表白“我爱你”“永远地、爱你”,缺乏理智控制的感情冲动导致了早恋的产生;有些男女之间常常在一起学习、讨论,有些“神经过敏”的同学,便把这种现象议论为恋爱,被议论的双方本无恋爱的意识,但往往被点破,感情上的一时冲动,驱使他们产生一种内聚力,过早地涉入早恋之途。有些老师否定异性之间的纯真友谊,一旦发现男女单独在一起,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斥其为“恋爱”,又起到了催化学生早恋的作用。

4、性教育保守:性教育保守。目前,中学生性教育虽已引起了重视,但不少学校还是有教材不用,或虽使用教材,但教材中有关生

6 理章节避开不讲,让学生自己看。性教育的保守加深了相互接触的愿望,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早恋。

客观环境的影响是中学生早恋的外部原因。近年来,影视里过多的异性拥抱,接吻的镜头,书刊上性感,赤裸的图片,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一些学生能够随心所在网上查询任何想要得 到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⑤会使某些格外敏感而认识水平尚低的中学生性意识过早的活跃起来,对中学生的早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亲情淡漠,家庭结构残缺,缺少爱抚等等,都会使中学生在感情上得不到满足,不得不从家庭之外的异性朋友那里求得安慰,获得满足,取得补偿。

爱情是美好的事物,恋爱的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准备,需要稳固的事业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而中学生过早坠入爱河,生理和心理都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事业尚未起步,美好的爱情就必然会成为成长中的苦涩。因此中学生是不宜恋爱的,一方面,早恋会极大地分散个人的精力。沉溺于早恋情结中的中学生感情往往被对方所牵制,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这种复杂的感情,况且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往往沉溺于3感情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学业荒废,最终一事无成。另一方面,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 恋爱的同学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单一的异性个体上,付出丧失与其他同辈

7 群体交往的代价。中学时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与同辈群体建立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各种人交往。处于恋爱中的中学生往往眼中只有彼此,忽略了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往,尤其是与同班异性同学的交往,这极大地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削弱了班级的凝聚力。第三,影响正常生理发育和身体健康。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早恋更是对情绪带来很大的冲击。这种波动起伏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给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早恋往往蕴含着失恋或失足的危险。⑥由于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旺盛期,但是又并未完全成熟,加上中学生对异性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自制力差、感情用事、缺乏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束缚等原因,极易发生自伤和伤人行为。一旦发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直接伤害。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会为日后患上精神病埋下伏笔。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专家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恋爱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抑郁症及酗酒等病症。第五,容易造成爱情的悲剧。恋爱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等等。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确立,对爱情和人生的领悟、

8 理解还不够深刻,导致中学生恋爱的成功率极低。中学生对感情的认识有限,缺乏感情挫折的应对能力,因此爱情悲剧极易形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减少一份成长中的苦涩呢?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育,认清危害。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设法使中学生对这种潜在的危险有足够的认识。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目的,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到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学习上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⑦理想和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加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基本知识讲座。针对目前我国青少年发育提早,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宜早不宜迟。一般应在初一阶段就举办系列知识讲座。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男女生殖系统各器官的构造和生理功能,了解性生理发育的规律和正常现象,破除少男少女对“性”的神秘感,指导青少年认识“青春期”是一个动荡的心理矛盾激化的时期,并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要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破除神秘解放思想”⑧中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应该遵守两个标准:一是不要太专一;二是要保持必要的距离。⑨第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心理疏导中学生一旦陷入“早恋”的误区,

9 就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大。此时,他们需要帮助、关心和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性困惑、调整性心理失衡现象。在疏导过程中必须遵循保密性原则,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依赖感,以便引导他们顺利走出“早恋”误区。同时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出黑板报等形式的团体辅导。其中“心理剧”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表演或观看的过程中有了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感悟,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⑩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正确引导感情的转移。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趣,创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男女同学交往环境,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和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情感向着正确的方向升华。⑾第五,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早恋”。对学生的早恋现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别情况个别处理。不能轻易地把一切涉及早恋的问题都看成是道德问题,动辄给学生加上“作 风不正派、思想不健康、品行不端正”等罪名,横加指责、粗暴处理,定处分、下禁令、找家长。要分析产生早恋的主客观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早恋对身体、学习、前途的影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了烦恼,既要寻找聆听其倾诉的对象,又要求对方为自己保密。⑿切记对学生的早恋经过及心理过程刨根问底,要允许学生

10 保留自己心中的秘密,更不得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公开学生的秘密。第六,引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横加干涉,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情绪的对立,从而强化孩子的行为愈加走向父母良好愿望的反面。

青春是生命之美,“……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但是青春也有苦涩,帮助孩子们走出早恋的误区,让他们怀着骄傲,注视美妙的青春!

参考文献: ①张朝琼.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4 ②吴运友.早恋现象透析[J],心理与健康,1997.2 ③韩宝磊.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与应对策略[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2 ④刘德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剖析与疏导[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2 ⑤邵正亮.谈谈中学生早恋心理与教育干预对策[J].北京教育,2001.10 ⑥俞凤茹,赵章留.中学生早恋的教育对策[J].衡水师专学报,2001.4 ⑦宋书泽.中学生早恋的预防和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1999.21 ⑧孙振芳.怎样巧妙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J],河南教育,1998.7

11 ⑨邱文霞.对中学生早恋的三点看法[J].北京教育, 2001.11 ⑩袁浩龙.青少年早恋的社会心理干预[J].健康生活,2001.4 ⑾李世朝.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与预防教育[J].广西教育,2002.14 ⑿张衍军.中学生早恋现象中的“保密”心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3

青春励志演讲稿:丑小鸭也有春天

青春励志演讲稿:丑小鸭也有春天

苦涩的雨淋不透青春的衣散文

青春励志演讲稿与青春励志演讲稿:丑小鸭也有春天

苦涩的泪水

材料作文 苦涩

苦涩的旅行

友谊的苦涩

苦涩的味道

苦涩巧克力读后感

《青春也有苦涩.doc》
青春也有苦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