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2020-03-02 01:39: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中江县富兴镇中心学校 孟伟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站在生活的高度,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永具活力。下面就初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本体观念”

就阅读教学的目的定位而言,必须强调“本体观念”。如同航行者必须握紧方向盘一样,阅读教学必须明确其实践目的。当今社会,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初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朗读能力和诵读能力

朗读和诵读不是小学语文课的专利,它不仅有助于识字等语言教学,更是为了信息的传递和潜移默化地训练表达能力,初中要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诵读课文。

2、速读能力

速读一般是指无声阅读,如默读、跳读、浏览。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传播愈加密集,速读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初中阶段要使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初步掌握跳读和浏览。

3、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就是把阅读对象的整体分为局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够对文章的层次思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文章的要点,如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等有适当的分析和阐释

4、概括能力

概括也就是归纳综合,它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5、筛选能力

筛选是按照需要对阅读对象进行选择和提炼。这是现代社会阅读的根本性目的,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初中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

6、评价能力

评价包括对作品品味、鉴赏和评判等。初中生要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是阅读的最高级形态。

几种阅读能力虽有层次之分,难有先后之别,它们相辅相成、综合表现为人的阅读能力。

二、强化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念”

“学”的方面,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主体观念”,进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强化阅读教学的训练系统至关重要。

首先,养成阅读习惯。其中尤其要注重背诵和默写,背诵和默写不仅是积累知识、增强记忆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增强整体感知和丰富现象的重要途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就是说读多读熟了,整体感知就会增强,文学形象就会充实在自己的脑海,从而为鉴赏创造条件。有些诗文要进行默写,以增强记忆和理解,记下的多了,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除了背诵默写外,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并要求其阅读内容要与课文内容同步,阅读时列出内容提纲,做读书笔记。

其次,传授阅读规律。一是分析课文时渗透鉴赏成分。教杜甫的《春夜喜雨》,要把握诗中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作品中展示出的春夜毛毛细雨随着微风纷纷飘落、默默洒向大地滋润世间万物的情景表达出来,以达到读者与作品的情感一起跳动的境界,那学生的理解就会得到升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或印发讲义等,让学生懂得“篇”及“类”的创作规律,共性的、个性的都要指点。

再次,尽量让学生自己释疑。教学中最忌以师代生,老师的重点、难点、疑点不一定与学生“同步”,老师的思维方法、角度、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等不可能完全与学生“合拍”。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生“疑”,应给时间让学生思“疑”,更应让学生积极讨论,自己质“疑”、解“疑”,如此,教学活动才能生机盎然,活力无穷。

三、深化阅读教学,强化“综合观念”

语文能力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有联系意识,努力构建读、写、听、说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开展语文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可使阅读教学得以拓展和深化,

语文实践设计是丰富多采的,教师可以设计出很多和阅读教学相关的语文活动,如,在学习完《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邓稼先》等一组写人的文章以后,可以进行一次“介绍名人,讲故事”的活动,以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教学;学习了《最后一次讲演》,可以组织闻一多诗歌朗诵比赛,也可搞歌颂闻一多事迹的演讲比赛;学习了《白毛女》、《陈毅市长》可将戏剧搬到教室的舞台。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做到教与学一体化,精心设问,激活创新思维

针对因循守旧的教学思想影响,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在心目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看作一个自觉能动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人。

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商量商量”。这种商量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确实解决不了时,教师才予以插手,给予解决。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只有强化其“本体、主体、综合、创新”观念,才能真正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只有注重阅读训练与语文知识训练的联系,注重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的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使语文教学才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训练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doc》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