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认识实习——实例分析

2020-03-01 20:48: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筑实例分析:

实例

一、江南临水民居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所以古时的江南民居多建造在滨水区域。此类民居靠水一侧多开窗或者门,有良好的观水视野,体现出明显的临水性。而沿岸所设的码头及近水平台,进水阶梯使人们能近距离靠近水,但由于多数河流水太深,岸堤台面大多比较高,对水的隔离性较强,导致亲水性体现并不明显。

实例

二、济南护城河

黑虎泉附近建筑多为传统中式楼阁亭台,台基较低,没有大面遮挡能直视水面,具有良好的临水性。但这种临水性只是针对河道两侧近距离的观景建筑而言,由于沿岸筑造的堤台过高,导致附近公路及稍远建筑根本无法看到水面,产生了隔离感,其临水性大打折扣,自然也无法满足亲水性要求。《“泉城”的水岸复兴——济南大明湖及护城河沿岸景观规划》一文中给出了很好的解决临水亲水性的方案,如下图:

经改造后,通过对驳岸的不同处理为护城河周边提供了很好的观赏视野,使“岸”的面积扩大,在心里上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增强了临水性,也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

黑虎泉:泉眼被三面石护栏与沿水道路隔离,虽然临水性良好,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要,但水边台面高度过高加之护栏围合,导致人与水的距离过远,忽视了人们的取水需求,使人们打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亲水性要求没能满足。

这是护城河驳岸其中一段,由于护城河一侧有泉眼,故而形成了横穿驳岸的水域。此处采用天然石块作为汀步,且通行道路不止一条,给人驻足戏水的空间,很好的增进了人与水的距离,满足了亲水性要求。

临水性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受水边建筑物高度几人与建筑、人与水的距离影响。芦原义信指出,人的眼睛通常以大约60度的顶角圆锥为视觉范围,如果建筑物的视点的距离为D,建筑的高度为H,当D/H=1时,高度与距离存在一种匀称性,以此为界,D/H1时则产生远离感,同时围合感被削弱;而D/H>2时产生开阔感,围合感随D的增大而逐渐削弱至零。在考虑水体空间围合要素的尺度时,建筑和水作为一体成为建筑水空间,它们共同决定人对水的感觉和体验。如上图的两层驳岸设计,上层视野开阔,两边的临水性均较强,而下层只有一侧与水贴近,另一侧被高台围堵,导致一面临水性强而另一面很弱。

实例

三、流水别墅

说到临水性和亲水性,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赖特的流水别墅就不能不被提及。这座凌驾于瀑布之上的流水别墅与天然水结合得浑然一体。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生活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虽然在室内未必能直接看到流水,但在这个平台上,沉浸在瀑布的响声里能享受到极大的生活乐趣,而这正是亲水性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

建筑设计及人工水景

水体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有其生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局部微气候。在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不仅包括使用功能、空间序列等,还要考虑建筑的时间因素。在利用水体时,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因地制宜。不要为造水而造水,而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水体利用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综合考虑,达到最理想的建筑空间效果。另外,在建筑空间中适宜地运用水体这一元素,能较好地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氛围。 大尺度人工水体

当环境中的建筑倒影在水面上时,形成了一个“虚面”,在视觉上增加了一个层次,使建筑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一: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在超椭圆形壳体剧场的四周是平静如镜,万流归心恬静的湖面。设计者大胆的方案构思和巧妙地利用大尺度水体可以说是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的一大亮点。在四周水池的整体烘托下剧场建筑物倒影清晰可见,夜晚剧场钛制壳体上灯光闪烁,池中倒映更加美丽,给人一种崇高安详的感觉。

例二:泰吉·玛哈尔陵

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长576米,宽293米,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红砂石墙围绕。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是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登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泰姬陵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十”字形喷泉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

例三:水之教堂

大尺度人工水体又一经典之作:水的教堂。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

小尺度人工水体

建筑水环境可以理解为建筑空间和水环境的一种相互结合关系。建筑与水体的结合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水体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协调,一种为建筑群体内部筑池引水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通过使用小尺度的人工水体是建筑和空间巧妙的融合一体。 在都市,一条不经意的小溪会让人的神经获得松弛,精神得以平静。一座广场中心的喷泉会凝聚广大公众的深情与激昂,就是街中心的一池清水也会纾解都市人的身心疲惫。所以,无论是居住类建筑亦或是公共建筑还是文化建筑,水环境都十分重要。我们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建筑有机会临近自然水体,绝大多数建筑只有通过与人工水体结合,才能在建筑环境中引入水之美,也只有千变万化的人工水体,预付了建筑更多的表情,把建筑环境妆点得生机勃勃。

在建筑设计中。古典园林中的水环境做的十分完善。所以我们认为现代建筑的水环境设计应该多从古典园林中吸取营养。古典园林的水环境包括 胡海 池沼 溪涧 泉源 和瀑布水帘。在现代建筑水环境的设计中。这些元素都有大量变体。单万变不离其宗,在现代建筑水环境设计中就是将他们不断变形交叉而已。这些在泉源房中都有几种变形。

泉乐坊借鉴济南传统建筑与园林手法将泉乐坊建成涓涓细流经众多店铺与特色景点。里面有泉源池沼。溪涧和瀑布

池沼 池沼是中国园林水环境中最为普及重要的一种。

图中可以看到一条小桥横于池沼之上。这条小桥便源于古典园林的桥。只不过采用了现代的材料与现代的手法。但他依然保留着古典的空间。桥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中。池沼如一面镜子。烘托着建筑的氛围。显得幽静典雅。

泉源:在泉乐坊中的泉源仅为池沼的点缀,没有主体性,在很多现代建筑中泉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映雪湖的出水口,周围的杂草很难发现。

溪涧:在古典园林中溪涧随处可见,又是又如壁立万仞,有时又如旁家亲切的小姑娘,有时又如远离人事的仙人,拒人千里之外。当环境优美,安静时溪涧就会被匠人们用假山修饰,宛如山峡。当环境热闹。如门前屋后,溪涧就变得和蔼可亲。吸引着人们前去溪水,但气氛紧张。庄严是,溪涧变得笔直简约。在古典园林中溪涧就随着氛围而变。

现代建筑的溪涧都与泉乐坊相似,都加入了现在审美观,一般比较笔直、简约。但一般都不如古典的 。古典溪涧火静或优雅或庄严。溪涧有时展开形成水面、形成亲水平台 瀑布与水帘:瀑布和水帘在古典园林中一般随源泉而产生,有时如一丝清水,有时又倾泻直下。实际上采用何种瀑布,取决于处于何种环境。当幽静时侯采用一丝清水。环境热烈是采用倾斜之下的瀑布。其实采用何种形式是环境决定的,其实质与溪涧是一致的。 在泉乐坊中瀑布也仅是点缀,并没有起到活跃空间的作用,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瀑布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么细如水丝。要么倾泻而下。

在倾斜而下之中有的如泉乐坊瀑布一样。如同真实的瀑布。有的则在叠石上叠水。 在泉乐坊中,水环境也为空间的划分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联系 当面状水体运用于众多建筑形体或者建筑物要素中时,能起到统一的联系作用,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园林里运用可谓是淋漓尽致。水体在这里作为一种关联因素,能将散落的建筑和建筑统一起来

建筑与建筑之间隔一道溪涧。是两个建筑融为一体。消除了之间的独立感。同时是空间显得丰富。

过度由于面具有空间延伸感,面状水体往往运用于建筑形体和形体之间、形体与构成要素之间、构成要素与构成要素之间,使建筑空间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过渡。

水景小品 水景小品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她能展现出水体的活动和动态美,动态的水体有湍急的溪流、喷泉的水柱、瀑布等,给人们欢快清新、变换多彩的感受,满足人们的亲水要求。

喷泉

喷泉是最常见的水景小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空间。它不仅自身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而且能够增加局部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灰尘,有宜于改善环境,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喷泉的类型很多,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空间形态、使用不同的喷泉类型都能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喷泉在人流来往比较大,商业气氛活跃的建筑周围最为常见。

如济南泉城广场上的莲花喷泉,即为典型的室外大型喷泉水景。它位于泉城广场的中轴线上,成为了整个广场上除泉标外的另一个标志性景观。

广场周边多为高层商业建筑,从高处向外眺望,喷泉更是成为了这片景色的亮点。配合炫丽的灯光和动感的音乐则更是不禁引人驻足观望。

香港的半岛酒店入口,就设计了一个较为大型的喷泉。半岛酒店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嘴梳士巴利道,紧邻繁华的商业街道。1928年开业,七十多年来誉满全球,备受推崇,位列世界最优秀酒店之一。白色的西式建筑形式给人印象深刻,而入口的喷泉池也成为酒店入口的标识,它阻隔了街道的人流,哗哗的水声也阻隔了街道嘈杂的噪音,人从街道往酒店行进,水声渐近,逐步进入酒店区域。

此外,还有璧泉、涌泉、跳泉、雾化喷泉、喷水盆等。

璧泉:泉水从室内壁面隙口流出称为壁泉。壁面可采用天然石或人造石,可塑成岩壁也可加工成光滑平整的表面,前者给人自然天成的野趣,后者则给人以技术精湛的现代感。

在建筑立面的处理,我们常常对建筑表皮加以处理,将立面附以装饰的元素。而这样用有趣的水的设计无疑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活力。

涌泉:水流利用设备减速由下向上冒出,不作高喷,称为涌泉。如济南市的趵突泉,就是在大自然中的一种涌泉。如果用人工设计不同压力及图形的水头,亦可产生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涌泉

跳泉:是一种高技水景艺术,水通过特殊效果的喷头喷出,水形似根根晶莹透彻地冰柱,从一个水坛跳跃到另一个水坛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一条条富有生命力的水段。主要适用于酒店或购物中心、花园以及各种戏水乐园。

瀑布、跌水、溪流

瀑布的形式多样,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瀑布的水流量较大,具有较好的声音效果,显出蓬勃的气势。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它的水流较缓,给人以沉稳、绵绵不息的感觉。

溪流则是提取了山水林园中溪涧景色的精华,是回归自然的真是写照。曲折多变,叮咚做响的溪流给人以亲临自然的感觉。

水景小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空间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能使人感受到轻松、自然、灵动和具有生命力的空间环境。在多种多样的设计元素中,水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室内空间的更丰富的内涵会通过水元素的合理运用体现出来。

流动的水元素

流动形式的水元素运用到室内空间中,可以起到活跃空间气氛的作用,可以增强韵律感,水流顺着墙面流下,形成流动的水景,这样自然活泼的水景壁能给室内空间带来更多情趣。

静止的水元素

静水的形式运用到室内空间中,可以使空间在宁静中多了一份清新,并且有烘托周围环境的作用。由于静水的形式可以是规整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格局来设计静水的造型,这样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打到观赏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比如室内空间中常见的水族箱,楼梯拐角处的小水池等。

水元素与光照的结合

由于水的律动,打破了室内环境中的一些垂直于水平的装饰,当水元素加入光照元素之后,水体开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水景与室内空间其他原色结合起来,会有一种身处户外,具有独特的安静与安详,自然和谐的气氛。

建筑质量事故实例分析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

景观建筑实例分析

建筑认识实习

建筑认识实习指导书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施工认识实习

建筑施工认识实习

《建筑认识实习——实例分析.doc》
建筑认识实习——实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