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2020-03-03 01:56: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

教 研 室 工 作 计 划

一、中心工作及指导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是本学期教研组的中心工作及指导思想。本学期在教科研方面主要做好如下几个工作:

(1)着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2)努力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4)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争取使得数学教研室在全县有自己的位置,为学校的升档进位作出贡献。

二、数学教研室现状:

目前数学教研室共有教师39人,高一年级15人,高二年级10人,高三年级14人,其中:高级教师12名,一级教师22人。从师资结构上看,高一备课组有青年教师10人;高二备课组有青年教师7人;高三备课组也有4名年轻教师。其好处在于教师整体朝气蓬勃,但同时也暴露出另外一个问题,即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师每人都必须顶用,因此这种矛盾也愈加明显,亟待解决。

三、理论学习:

本学期,教研室每两周进行一次理论方面的学习,主要任务是:(1)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高中的选修制、学分制等有关方案;(2)学习新课程实施方案,加强对高

一、高二新课程教学的研究; 1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

(4)加强对高考试卷的研究工作,从中把握高考命题的脉搏。

四、常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

响应学校对两个队伍-----“班主任队伍、备课组队伍建设”的要求,教研室在每学期初制定出宏观的教学工作计划,以备课组长为主要牵头和负责人,对教师的听课活动进行安排,并在听课之后到指定位置进行评课,务必遵循实事求是,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的精神进行评课,杜绝“假、大、空”务虚做法,使每个人通过听课、评课这种活动得到知识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五、教学要求:

尽管学校对“一三五”教师过关率的要求是95%,但数学教研室提出的要求是100%的合格率。

具体:(1)“一三五”的指导老师要本着为学校负责、为青年教师的后期成长负责的精神对青年教师进行无私的指导;

(2)青年教师必须以一种谦虚、塌实的态度向师傅学习。“一三五”青年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安排:一年青年教师要听一课上一课;三年青年教师一周至少要听2~3节课。五年青年教师一周上一节示范课。师傅听徒弟三节以上,徒弟听师傅五节以上。备课组安排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听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及评价。评课时每次确定主评2-3人,其他老师补充,争取讲的精彩,平的到位。全体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六、教科研工作:

本学期,每位教师力争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并能有阶段性研究成果;至少写出一篇有个人实践体会的教育教研论文(或教育故事、2 案例分析);高一和高二继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或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积极参加各种论文竞赛及年会论文的评比,力争获奖。

七、具体措施。

1、本学期数学组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各年级备课组,突出年级备课组长的职责,充分调动和挖掘备课组长的潜能,提高各年级备课的质量,定期交流教案及教学心得体会,利用好年级开展调研周的契机,通过“同课异构”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主要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

2、认真抓好12届高三高考质量分析,借鉴12届成功的经验,吸取备考的不足,加强对本届高考的备考复习工作,高三毕业年级要加强年级备课,学期初就要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应考策略,减少应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根据学校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本学期第三和第四周分别安排高三年级教学调研周,届时数学教研室将组织本科组有经验的教师下到高三年级听课,察看备考复习计划和措施,与毕业班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坐谈,努力提高本科组毕业年级的高考的备考质量。

3、稳步实施校本研训方案。以本教研室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多层次的问题,以促进本教研室教师的成长。

4、开展新一轮师徒帮带工作,继续抓好年青教师培养工作,促进年青教师专业成长。

5、稳步实施校本研训方案。以本教研室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多层次的问题,以促进本教研室教师的成长。

6、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风气,以教研促进全组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数学教研室全组教师一律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选题工作已经在上学期末完成,本学期正式开题实施。

7、大力开展网络教研。以教研博客为平台开展教学案例交流。要求每位教师学期结束时上传一则案例或心得、反思、以及其他有关数学教学的资料,并要求全室教师本学期每人至少要上

3 传一篇有交流价值的文章。

8、计划组织全教研室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高一年级:

1.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6、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注重学生学习反馈。

7、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教学计划中要有培优规划和竞赛规划。

高二年级

4 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进生,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轮流出题,讲求命题质量,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形成电子化文稿。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

4、全力筹备学业水平测试,并做好尖子生的辅导。做好数学竞赛辅导。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以及竟赛的组织工作。6.认真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与数学选课的开展。7组织好学生的扶优补偏工作,每位教师尽量在自己所带班级发现一些优秀生与困难生,力求尽可能的做扶优补偏。8普通班完成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冲进班除完成普通班要求外,还要渗透高考要求,倡导自主学习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班在完成冲击班要求的基础上,加深适应高考的要求,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注重数学思维能

力的培养。

9.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10.注重学法指导及心理辅导.(1)及时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并弥补学生的不足.

5 (2)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成功情感体验,促进其提高.(3)解决优生的数学缺门问题,重点巩固与提高中等生的数学解题水平和能力;带动数学困难生努力跟上学习.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A类边缘生采用各个击破,B类边缘生抓基础,促能力,A类边缘生注意备课组集体研究,个别指导;B类边缘生手把手的教,主要课堂重点关注,课后重点辅导

高三年级

复习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对双基进行梳理,使之到达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规范训练,使学生理解掌握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对各种题型注重通性,通法的讲解。

第一轮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计划要细而实,避免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在抓双基复习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使学生解题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强化运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时安排适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规范的解题训练,从而减少非智力失分。

具体措施

资料的选用,学生统一用一本资料即《优化方案》,老师拥有两种以上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资料进行具有针对性选择,改编和重组,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佳。

学习研究《课标》,研究学习2013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对2012年高考试题全国卷和部分省市试卷进行细致分析,学习考试中心对2012年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作用:利用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总结上周复习效果,训练落实情况,制订好下周复习计划,训练安排。同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使复习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周安排一个中心发言人,负责本周教案,训练试题编制)。从而使复习,训练效果最佳。

备好“两课”(即复习课、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力求做到:

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

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⑤发展性:传授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

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应该做到:

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多难;

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考练结合。每周一次单元检测;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月一次月考;每次认真批改、评讲,要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题量难度适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听有所获。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好常规教学和分层辅导的关系,做好优生临界生学困生的动向定位和分层教学。努力提高平均分,同时增加100分和120分的上线人数。

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夯实解题基本功。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 2.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

7 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3.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速度。考试的时间紧,是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

(2)计算。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近年试题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

(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 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模拟考试后要求交“满分卷”。

总而言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自身要加强业务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阜南一中数学教研室

2012-9-1

1.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工 作 计 划

数学教研室

2012年9月1日

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年应用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教研室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精)

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计划(优秀)

经济管理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基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公共教研室工作计划

教研室工作计划—学年度第一学期(an)

《—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doc》
—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