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作用——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例

2020-03-01 17:1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新兴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例

廖晶静

(公共管理学院 20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114032009007)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在党建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在新兴媒体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基层党建的过程中,积极地利用网络文化多元化、快速性、隐蔽性等特征的积极方面加快建立并健全党建机制,尽可能避免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促进和推动高校基层党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培育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基层党员群,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秀人才和中流砥柱。这也是党在基层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的重要目的之一。 关键词:新兴媒体 高校 校园网络文化 高校基层党建

一 新兴媒体、高校网络文化的涵义、意义及二者的关系

(一)新兴媒体的涵义及意义

1、关于新兴媒体的涵义,目前,学界认可度比较高的是:新兴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I

2、新兴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新兴媒体的舆论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社会公众几时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不同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因而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住那个来。其二,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再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狭小的范围,网络与手机等新技术支撑了它无孔不入的传播,并且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上有了一个飞跃的提升。使之能够在较短较快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3、新兴媒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统计报告还指出,2010年网民的上网工具更加多元,主要包括台式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与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形成 I 《新媒体带来新变化 有利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光明日报2009年12月02日 优势互补。因而媒体对信息的有效、真实地传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涵义、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及其意义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指高校校园中,由教职员工,尤其是作为校园主体的青年学生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手段的大量使用,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文化和这些网络手段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情感、思想多个层面在内的文化形态的总和。II

2、具有“高度的主体创造性、高度开放的社会性、高度集成的多功能性和高度复杂的价值多元性”III等四项特征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心里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从而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它丰富了大学校园的沟通方式,丰富了校园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上的信息混杂,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它同时带来了许多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因而在建设网络文化的时候就需要“扬弃”,在利用网络文化的时候就需要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高校网络文化与新兴媒体的联系

高校网络文化,即将网络,如电脑、手机等工具运用于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建设中来,充分利用其快速、开放、自主性,使得学生的想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表达,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它将新兴媒体的传播工具融入到传统的校园文化中,打破了原有的校园文化结构,形成了新兴的网络校园文化。所以,可以说,校园网络文化是新兴媒体传播工具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精神文化的表现。

二 高校基层党建的涵义、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涵义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高校学生党建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发展工作、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IV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建设大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 II 《“新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周洁贞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唐亚阳、梁媛/湖南大学 光明日报2007年08月08日与《“新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均采用这样的说法 IV 《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2日 III义建设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符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三条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应肩负的职责,从六个方面给予了规定:一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二是参与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党政负责人在其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三是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具体指导党支部工作;四是领导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做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六是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三)高校基层党建存在的现实问题

由于受到国际形势和社会大众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同时学生党员的考察、教育、管理机制存在着不完善等双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入党动机的不单纯性,组织生活的单一性,管理制度和入党后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影响党员发展质量等诸多问题。

三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基层党建积极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一)利用网络积极因素培养出优秀大学生,使之成为发展优质党员的重要土壤,以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1、利用网络普及的普遍性,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站,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有线(固网)用户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这足以说明网络普及率十分的高。而在高校大学生中网络的普及率更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许多,因而网络普及的普遍性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网站,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宣扬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观和判断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利用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性,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死板和枯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传统的由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教学方式死板而枯燥,不仅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更阻碍了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针。利用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性,开展积极的网络教学,使得每一个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自主地学习、发表真实的看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活跃大学生的思维,使之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3、利用网络信息的快速更新性,建设网上图书馆,扩大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学底蕴和知识素养

网络文化常被称为快餐文化主要是因为其信息更新的快速性,高校可以利用这个特征,建设网上图书馆,及时地更新图书馆的信息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途径和广阔的阅读空间,使得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只是素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4、利用网络文化的隐蔽性,设立意见交流平台,或者“校长意见箱”的网站。

网络的隐蔽性虽有它的缺点所在,却也可以成为言论自由的基本保证。通过网络,让在校大学生能够以匿名的方式对学校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可以直接与校长等校领导进行交谈,如建立一个校园论坛等。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更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大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方面的影响,避免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有利于高校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人才,更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优质的对象。提高了基层组织中党员各方面的质量。

(二)利用网络新兴技术的支持,建设和不断完善党内管理制度、健全入党后教育机制。

1、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对党员进行定期的教育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网络思想教育课程,定期地对已经成为党员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思想理论,使已经成为党员的大学生的思想不偏离社会主流,保证其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建立网络讨论组,对近期时事政治进行讨论、交流 建立关于时事政治的网络讨论组,让在校大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甚至不受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充分表达对当今时事的看法和观点,调动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避免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脱节的严重现象的发生,甚至现象的恶化,或者说是减少和缓和这种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网络等新兴技术,能够使得党内民主更加健全、党内管理更加科学、入党后的教育更加深入。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这一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⑴《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2日

⑵《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李鹏银、张宝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6年第3期

⑶《新媒体带来新变化 有利于政府提升执政能力》光明日报2009年12曰02日 ⑷《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01月 ⑸《“新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周洁贞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⑹《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唐亚阳、梁媛/湖南大学 光明日报2007年08月08日 ⑺《网络文化的正负功能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研究》高晓钟 发表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08年18期

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陈玉琴 发表于《都市家教》杂志2010年11月19日

⑼《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新华出版社

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王凯 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7月

⑾《新兴媒体公共传播的核心价值》石长顺、周莉/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第22卷第1期总第89期

⑿《浅析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季建华 发表于《景德镇高专学报》第24卷第4期 2009年12月 西昌学院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⒀《网络文化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孙进/徐州工程学院 发表于《教育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校园新媒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新媒体校园市场推广策划书

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高校新媒体环境总结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助推高校发展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高校新媒体运用主题发言

尊重党员在党建中的作用

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作用——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例.doc》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作用——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