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3-03 03:22: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学的几点思考

平潭三中 林锦喜

内容摘要:纵观课改,应该来说,文化生活课是课程改革当中最大的一个亮点,这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何较上好文化生活课,走出文化生活教学的瓶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形成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学

思想政治特点

一、高中开设文化课的重要意义

反观以往的高中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文化专题,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却设置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两个理由:

(一)首先,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三大领域之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特别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很多社会现象背后都会深深折射了文化的影子。如就2010年的4-5月,富士康企业的一系列跳楼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就深刻反映了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富士康缺乏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以及管理文化的缺失。从大的方面来讲,历史进程也表明,任何时代的社会大变革,都是以文化的大发展作为引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酝酿气氛;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铺平文化道路;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指导,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由民主的憧憬。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需要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塑造。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交融愈显紧密。葛优说过,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现在世界相当部分国家都把培育文化产业和培养人才作为立国之本。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个领域上占得先机。如我国的近邻日本,动漫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动漫产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日本汽车制造业,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因此,我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很明确的要把文化产业建设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点。而文化产业最关键是以赔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为根本出发点。

二、怎样看待“四不像”,走出教学误区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有一种质疑:这门课为四不像。这种质疑认为文化生活教材设计与知识理念是介于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之间。更有老师这样的开玩笑:让其他科任老师讲授文化课效果有可能会更好,理由是在高中的所有政治知识结构中,文化生活模块最具有特殊性。但笔者认为,以往的政治理论课过分强调理论化,容易给学生留下空洞说教的印象。文化生活课中的思想教育理念, 91

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自主利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正是由于文化生活知识结构的多样性,给教师提供充分的展示文化修养的机会。文化生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新观念,感觉到政治课原来也可以有这么多的人文知识。这些对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爱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由于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这是目前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可以供教师充分挖掘的资源。当代高中生中对流行歌曲和明星偶像的喜欢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让人关注的文化形象。如著名歌星周杰伦的作品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像青花瓷中的词曲都充满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气息。大多学生对其中的歌词耳熟能详,而青花瓷作为元明清时期重要的瓷器品种,无论是烧造技术还是绘画技术,无不展现出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四、注重活用当地文化资源,理论联系实际

福州,笔者所在的地区,是全国有名的侨乡。班上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家属都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在讲授文化深远影响时,学生会自主的联系到自己的亲属在过春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时,旅居海外的亲属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过佳节。又如我们在讲解区域文化中会特别强调一个例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建省拥有五缘的优势,其中的文化缘是两岸先行先试的重要优势。台湾有80%以上的人口来源于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闽南语成为台湾的主要语言。所以我们在让学生掌握好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加深了学生们两岸一家亲的真实体验。

五、文化生活教学如何面对高考的问题

由于文化生活课在高考中的分值相对于经济、政治、哲学模块生活课较少,并且文化生活课中的理论体系相对分散。我们在高考总复习时也容易走入轻视文化生活模块复习的误区,这会大大影响整个高考复习的质量。其实高考复习当中,更要把文化生活知识模块置身于整个高中复习一个的特殊地位。我们在高考复习中要注重对文化生活体系的再造。在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强调对重大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时政热点的运用。根据近几年的高考特点及走向,我个人认为未来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相关试题仍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时效性彰显

高考命题中,往往会很鲜明的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要形成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注重周围人文热点关心。高考的考纲中也要求反映时政热点、透视社会焦点。大量的高考例题表明,题目都是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突出当前的热点,让学生参与解决时代性的问题。如现在的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国家最高科 92

学技术奖、《选举法》、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以后命题的热点。

(二)实践性体现

政治课程的另外一个追求就是实践性,这也是政治文化课的内在要求。文化生活课不能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应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文化生活方面的试题在今后会倡导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修养的内化。文化生活模块相关的主观试题开放性的设问和多元化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品质,这对充分发挥考生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 开放性突出

文化生活及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今后更会以具体的材料为背景研计出各式各色的题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这体现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结合学过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判断、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点可答。

(四)人文性明显

纵观06年以来的福建省高考文综卷,我们不难发现,文综的卷面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卷面人文性增强,命题材料新鲜,引导考生发挥正常水平和迸发创新火花。另外,试卷的另一个特点是简化试卷结构,突出对思维过程的考查。试题力求控制学生对文字的阅读量,注重将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遵循考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高中文化生活教学,无论对培养学生文化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作为要求,在充分采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让文化生活教学课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 田国生,李宏亮.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3】 钟启泉,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陈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实施策略探索[J],2006,(1).【5】 利烨明.浅谈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7).【6】 金立其.试论以能力为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93

对文化引领的思考

对村野文化的思考

高中政治文化知识点总结

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立足生活改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的摘要

对营造执行力文化的思考

文化思考

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高中政治 体味文化教案1

《对高中政治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对高中政治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