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

2020-03-03 11:58: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

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笔者对大学生心理、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7—24岁,处于青年中期,相比较中小学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大部分。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习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的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处在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关键期,并能根据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且创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大学阶段,随着知识经验急剧增加,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向前发展,在思考和讨论问题时,已不满足与对一般现象的罗列、现成的结论,而喜欢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认识问题,这促使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更进一步迅速向前发展,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在思维的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方面,他们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等,从而产生了许多新需要,伴随着这些新需要的是否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较强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们对需要的认识和评价尚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强,会出现时而情绪高涨,时而自暴自弃,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其次,进入高校后,他们在逐渐产生更广泛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求知识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得他们出现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体现在虽然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虽然理智成分增加但还缺乏自制力;虽然勇敢但缺乏毅力;虽然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依赖性;虽然果断性增强但仍带有冲动型。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低 1

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喜欢更多地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来衡量和评价所从事的活动和接触的事件,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中得来的,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他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到了大学高年级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从思维发展水平看,因为这个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不仅能对科学知识进行抽象的概括,而且能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概括的认识,对社会和人生问题也力图进行深入本质的哲理的思考;从自我意识水平看,他们已经能够经常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我的生活意义进行反思;从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等的需求。这些都促使高年级的大学生人生观趋于确立和稳定。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报答性和附属性的学习动机,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一个大学生不是受某一种学习动机支配的,而是受多种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的培养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因此大学教育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防止教育培养的一般化,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动机;其次,要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种种切身体验,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出现的如“学习无用论”“学问越高,钱越少”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引导;再次,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动机,同时要使学生获得满足这种学习需要所必要的知识、技能,以便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还要有超前意识,即为学生更高阶段的新的学习需要创设各种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后,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或是内在的动机,要使这一潜在内在动力转化为一种活跃状态,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一种实际的、激活的动力,还需要的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它,而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是一个局部学习问题,而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这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的经验及智能水平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其次,可以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新异性,教师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而且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也要力争保持新异性;再次,利用反馈信息,做好检评工作,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进程并加以鼓励,其练习成绩会有显著提高,学习过程中即使是批评也比不闻不问更能促进学习成绩提高;最后,要知道学生对学习结构进行正确的

归因,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过去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使优生不至于过分骄傲,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培训心得

心理学培训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