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0-03-02 10:37: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 回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

二、描述自己。

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认识自己。 2.童年的友谊。

3.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认识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的存在。那么,在你的眼里有个怎样的自我?如何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更健康地成长。

二、同伴之间展开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1.明确研究目标。

2.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 3.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自己?

三、完善“认识我自己”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研究成果:

四、完成准备工作。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我的自画像

一、导课。

1 每天都会照镜子,镜中那个你是什么模样?在内心深处,有个怎样的自己?让我们开始学着了解自己,先来画一张“自画像”吧!

二、请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 1.自己思考。 2.全班交流。 我的自画像 我的姓名: 我的生日: 我的身高: 我的爱好: 我的性格: 我的本领:„„

三、学生从以上方面给自己画“自画像”。

四、全班交流。

五、总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

第四课时 他人眼中的我

一、谈话导课。

我们已经给自己画了一张“素描”,如果能知道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呢?

(1)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结:以诚恳的态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

(3)请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你准备怎么做?

三、他人给你的评价。

父母这样说:

同学这样说:

好朋友这样说:

老师这样说:

邻居这样说:

四、综合评价,认识自我。

你的优点:

你的不足:

综合评价自己:

五、全课总结。

第五课时 展示我的优点

一、谈话导课。

在你的身上, 一定有不少闪光点, 或是出众的才艺, 或是良好的人缘, 或是超群的口才„现在就展示一下吧!

二、选择展示方式。

2 我的优点是: 我认为合适的展示方式是: 我想在什么时间, 什么场合展示:

三、小结。

通过此项活动, 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第六课时 正视我的不足

一、谈话导入。

有句谚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和改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二、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不足之处,找出共同的不足,交流造成共同不足的原因.

三、进行一次采访。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采访内容小记: 采访后的思考:

四、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

五、阅读小资料: “怎样克服懒惰”。

六、课后上网查询:克服不足的途径。

第七课时 畅想未来的我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对自己存什么期望和设想?借这个机会,来畅想规划一下吧! 二.自己畅想: 我的外貌 我的学习我的生活 三.交流

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美好理想带来的快乐! 四.阅读“小资料”励志名言。 五.全课总结。

第八课时 制作成长档案 一.谈话导课。 二.制作成长档案:

1.讨论:成长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制作成长档案袋注意的地方:

①成长材料要收全。 ②分类要清晰。

3 ③编号及目录。

三.相互传阅成长档案。 四.评价成长档案。 五.全课总结。

第九课时 总结与反思 一.谈话导课:

经过以上的活动,我们从体验和学习中有了新的收获,掌握了新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现在就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吧! 二.交流与展示

1.展示活动中收集的资料。

2.以“名人的成长足迹”为主题,举办一场故事会。 3.交流展示学生的成长档案。 三.评价总结。

完成“认识我自己”研究过程评价表。 四.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 校外生活 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教学目标:

1.从“现象”、“原因”、“结果”等方面对小学生假日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分布。 3.了解积极健康的校外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合理安排自己 的假日活动。

教学重点:目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不仅有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校园里与老师、同学的亲密相处,还有假日里的轻松欢娱、校外社会的丰富多彩。让我们享受假日里的快乐,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校外生活。 二.研究准备:

1.长长的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你在校外参加了哪些活动? 我思考的问题:

② ③

2.分组交流、探讨。 3.确定研究主题。 三.小结。

第二课时

4 一.导课。

二.研究实施:

1.研究活动应如何入手?„„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制定详细的方案有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组内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3.分组回报。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制定研究方案: a.分组讨论 b.汇报。

三. 全班交流,有补充意义吗? 四.阅读p16:方法引导 五.小结。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二.调查资料:

1.统计小学生假日有哪些?

(可指导学生自制一张假日统计表)

2.分组讨论,了解小学生假日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3.交流,分享我的“假日生活”。

①回忆自己最近的一个休息日,进行“假日生活素描”。

②和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假日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我们班上的假日生活情况。 三.小结。

第五课时

一.导入:

二.探讨,研究:

1.了解我们身边同学假日生活情况后,让我们扩大范围,去了解更多同学假日生活情况。

2.读一读:P18 方法引导:什么是调查问卷? 3.小组讨论并设计问卷中的问题。

4.提示: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写上前言,以便被调查对象了解调查 的目标。最后,可写上感谢、祝福的结语。 5.制作调查问卷。 三.小结。

第六课时 一.导入。

二.整理问卷。

1、整理收集到的问卷,去除部分无效的问卷;对问题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根

5 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简单的问卷分析报告。 2.分析报告。

3.分析假日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的汇报,我们对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你觉得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吗?

4.我认为同学们的假日生活存在这些问题:

① ② ③ ④

5.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假日生活不够理想? 三.小结。

第七课时 一.谈话导课:

通过调查,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假日生活快乐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假日生活的苦恼,怎样才能让假日更充实,更有意思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二.分组讨论 。

三.提倡科学的假日生活方式: 1.尝试制定一份假日生活计划。

2.提倡合理建议,取得各方关注和支持。 四.总结与反思: 1.交流与展示。 2.评价与总结。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 昆虫世界探秘

教学目标:

1、提高科学观察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2、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存留并使用地过程性资料。

3、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做好研究准备,激发研究兴趣。

2、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请生说大自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

2、围绕该自然现象,学生提高问题。

三、选择研究主题:

6

1、出示3个主题供大家参考。

①昆虫世界探秘。

②认识“地震”。

③动物生存之三十六计。

2、确定研究主题。

四、课后小结,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2、明确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重点:制订研究方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学习新识

1、师:昆虫世界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但我们不 可能一一涉足,想一想,我们可以侧重研究哪些问题? ①昆虫的生长过程。

②昆虫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唱歌? ④哪些昆虫是资源昆虫? „„

2、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参照课本表格)

4、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①自我提问式。 ②全班讨论式 ③方案答辨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

三、网络搜索,了解昆虫相关知识。

1、网络搜索信息记录表。

2、昆虫知识交流会。

3、制作昆虫档案。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7

1、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写观察日记。

3、了解昆虫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昆虫的作用。

1、采访一下科学课老师昆虫与植物的关联。

2、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3、没有昆虫的世界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昆虫图片展,把自己知道的昆虫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2、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项目策划,举办昆虫图片展。

1、“昆虫图片展”策划书。

2、总结与反思。

①交流与展示。 ②评价与反思。

三、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 身边的广告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的资料。 3.能设计公益广告,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交流社会现象。 2.讨论参考主题。

三、实施过程。 确定主题 身边的广告

制定方案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找身边的广告。

2.了解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8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找找身边的广告。 1.观察记录表。

2.印象最深的广告词。

三、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从广告中反思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广告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 它自身的优点,同时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广告 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1.讨论广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随机采访,听大家的看法。 3.采访结束,信息汇总。

4.归纳别人的观点,融合自己的想法,概括出结论: 5.面对广告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看法?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

2.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知识整理相关的资料。 3.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设计公益广告

1.你准备从哪些途径了解呢? 2.通过了解,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收集到的一些精彩的公益广告语:

4.认真分析收集到的广告语,谈感受。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设 计一两条公益广告语。

5.班内交流自己设计的公益广告,集体评价。

三、课堂小结。

9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反思活动过程,培养社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2.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汇报与交流

汇报的内容

采用的形式

汇报人

二、评价与反思。

三、收获和体会

你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

今后,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遇到的问题有 1.策划方面

2.与人合作方面 3.其他方面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

学习目标:

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 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尝试策划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服 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的快乐。 实践方式:

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查;社会宣传。 方法引导:

如何组织“知识竞赛”活动;怎样评价自己 学科整合:

与语文,思品与社会等学科融合。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奉献的快乐。 主题目标:

从主题内容出发,遵循以上设计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感悟志愿者的服务精神,懂得关爱他人、友爱他人、帮助他人,并付诸实践。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身边典型的志愿者及感人事迹。

2.调查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并完成调查统计表。

第一课时

活动一:感知志愿行为 1.录像导入

在触动人心的歌曲《爱心飞翔》的音乐中播放爱心天使赵小婷的专题片,引出今天主题班会的关键词——志愿者。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

10 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图片拓展。

利用大量的图片如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会、汶川、玉树大地震中辛勤服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入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

3.知识渗透。

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响亮的口号。

第二课时 活动二: 体验志愿工作

1、走近志愿者。

模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请出如皋“爱心邮路”代表来到班会现场与学生交流。在真情互动中,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 2.角色体验.(1)创设情境:人们期盼已久的新文峰大世界终于开业了,商场中人流如潮。面对新环境,人们肯定有许多的不熟悉。

(2)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顾客提供哪些服务?

(3)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

(4)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或许我们没有光芒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相信爱,我们发现爱,我们坚持爱,我们就是爱的传播者。

第三课时

活动三:建立志愿分队 1.问卷调查

各组分发统计表,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填写个人志愿加入的小分队。根据填写情况,使各分队成员相对集中。 2.部署计划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织讨论本分队的活动安排,给分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3.建队宣誓

拉横幅,各小队汇报分队名字及志愿口号。在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曲《世界》的歌声中让学生在“我是小小志愿者”横幅上签名。最后大屏幕显示志愿服务的标志和志愿誓词:我是小小志愿者, 我谨记志愿者精神,服务他人,回报社会!在庄严有力的誓词中结束本 节主题班会。

4、课堂延伸

主题班会结束后,组织班级志愿小分队按照深入社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如低碳生活的宣传,科学知识的普及,公共设施的美化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让爱传递,让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