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与孤女

2020-03-01 21:4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军与孤女》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指示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学情分析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目标:

1、能较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理解聂将军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人民友谊的使者”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听抗战歌曲。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1、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那血与火的岁月中,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情,是无数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去触摸那段心酸的年代。

2、在无数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中,有这样一个人(出示图片),他的名字叫聂荣臻,他对新中国的贡献可谓是功勋卓著。

3、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将军,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板书题目)。

4、齐读课题,读了课文题目,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或你想知道什么。

18、将军与孤女)

5、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

6、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5、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丧心病狂的日寇为阻击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还未撤退,便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狂轰滥炸。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和婴儿的哭喊声。三团一营的两名机枪手,毫不犹豫地冲进烈火中,背出了两个小姑娘和他们奄奄一息的母亲。——她们的父亲已被本国军队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虽然战士们拿出了当时奇缺的急救包抢救,但也无济于事。两个孩子成了孤女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陉煤矿时救出来的。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剪辑。师:18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嘹亮的号角响云际,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在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般扑向敌人,迅速抢占了东王舍矿区,!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环境。还有八路军战士的仁义。)

(二)品读感悟

1、看着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事很快被聂将军知道了,他怎么对待这件事呢? 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从聂荣臻将军的言行中,你读懂了什么? “立即”“送”表现了聂荣臻将军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关心。 “言”出示说的话引导理解:

从“残忍地杀害”你想到了什么?(九一

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电视上看到的画面等。)师补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至少有3500万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将近3300万人是被敌人屠杀或残害致死,而非牺牲在战场上! 而聂将军却说:(引读)我们一定要……后代。理解“伤害”:使人肉体或精神受到损伤。这只有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才能做到呀!而聂将军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萨!板书。 这是因为—— 理解“受害者”:谁都是战争的受害者?那我们的敌人是谁?——挑起战争的人:日本法西斯! 指导读:我们不是法西斯,所以,面对不能理解的战士们,深明大义的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对战士们说——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因为聂将军(),所以,他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

2、他的心肠慈善、宽仁大义不仅表现口头上,更表现在他的音容举止中。出示要求,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点勾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和宽厚。 学生自学自读。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关心照料:看伤口、找奶——细心周到

问名字、吃梨、喂饭——消除恐惧心灵安慰无微不至

侧面描写:从小姑娘的神情、表现也可看出聂荣臻将军的慈善。

小结:叱咤风云的将军却有着温情善良的一面,有着母亲般的情怀!在两个年幼无知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

在那血与火、仇与恨交织的岁月里,却上演着温暖的一幕:配背景声音读第3自然段。

3、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想象,聂荣臻将军做出了什么决定?

出示信的内容: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土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从这封信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道理?

聂荣臻: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的品质政治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义正言辞不卑不亢 军队:至仁至义不畏强敌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精神:国际主义保家卫国艰苦奋斗 道理:我们的抗战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了人类的和平。对待敌人,我们要——;对待无辜的人民,哪怕是俘虏,我们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填充) 片言只语,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内容,这就是一个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新中国元帅的风采!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齐读。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过渡: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妹妹不幸死去,美穗子由亲友抚养大。40年后——读文最后一自然段。

(1)出示课后3题。学生练笔。提示,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刻画。

(2)播放感恩片段。师解说,介绍。1980年7月10日,美穗子一家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接待。人民大会堂。美穗子终于见到了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聂荣臻将军。一声“父亲”道出了美穗子心中无尽的感激!他们互赠了珍贵的礼物。4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交流:(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凶残”,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一定要”、“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

(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A、从“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 (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升华。

1、介绍美穗子的后半生:劫后余生的美穗子一直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被选为日中友协都城支部的理事。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从战火中走出的他们,今朝又相聚。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座桥梁,这桥的两边便是——中日两国人民。

是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善良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所以,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

2、如果说,将军救孤女的善举是一粒种子,那么,由此而缔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便是这种子开出的鲜花!愿这朵扎根于战火之中,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远离战争,和平友谊,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四、演读中悟,通过表演诠释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可分六步: 1.自选角色。(旁白、战士、聂荣臻、日本姑娘等。) 2.揣摩角色。(要想演好,必先读好,要记住台词,要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有些动作和台词还要靠想象设计。) 3.组内演练。 4.代表表演。 5.师生点评。 6.评后再读。

《将军与孤女》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军与孤女》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指示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 学情分析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品位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5。教学时间:一课时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听着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那血与火的岁月中,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情,是无数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诗篇.聂荣臻就是其总的一位。 出示课件,简介聂荣臻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率领我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的将军,却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板书题目)。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后有问题吗?

4、介绍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攻克谴责仇怨义正词严感慨无辜寸草不生 泣不成声戈化玉帛兵戎相见 (2)指名读——齐读

(3)用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再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 细读课文,想想聂荣臻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梨给美穗子吃,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是我们绝不能伤害无辜的日本孩子。”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残忍”,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

(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侵略中国并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愿。中日两国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

A、从“本无仇怨”、“应携起手来”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 (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小练笔

如果你是这位孤女,你和聂将军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总结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和蔼可亲、友善真诚,所以人称他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五、布置作业:

1.试着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并互相合作演一演。 2.观看电影《将军与孤女》。

将军与孤女教学设计

18.将军预孤女

孤女俱乐部读后感:

将军与蜘蛛

《孤女努力记》读后感

《将军与蜘蛛》读后感

聂将军与日本小女孩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将军与孤女.doc》
将军与孤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