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实践报告

2020-03-02 03:17: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望历史 思现在 展未来

今天去了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开始我们几个还嘻嘻哈哈,到了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之后,却不再这么轻松了。我们参观了全部,从日军妄图侵袭东北三省与内蒙,进而侵占整个中国开始,到东北沦陷,到全国抗战爆发,到国共合作,再到抗战胜利。我们好像身处当时的时局一样,感国人之所感,痛国人之所痛,悲国人之所悲。

中华人民战争的导火索是发生在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寸河山一寸血。历史永远铭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晚上,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沉睡。 76年前,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7日的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一天投下长达八年的暗夜,遮覆了3500多万同胞的尸首;这一天印刻着一个民族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一天记录着中国人的难以忘却的仇恨和耻辱。最大的仇恨是日军的暴行。

抗日战争纪念馆就记录了这一切。它揭露日军暴行的部分与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们。在说明日军在华暴行方面,有一张地图让人印象深刻。这张地图上很多地方标着小的坟墓标志,坟头最小的是日军杀害的中国人少于100人的地区,然后是大于100人的地区,坟头最大的是日军杀害的中国人大于1000人的地区。整个东北跟华北地区密密麻麻的大小坟墓,加上南京大屠杀的大坟墓,让人不禁愤慨。而许多襁褓中婴儿的尸体照片,许多千人坑、万人坑的照片,被解救出的大着肚子的慰安妇照片,当然,还包括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所做的一系列残忍的实验让人觉得侵华日军的罪行真的是令人发指。但当我们看到日军一系列罪行的时候不禁想要问,为什么没有反抗?一个日本鬼子可以杀100个中国人而没受到中国人的一丝伤害,我们在谴责日军没有人性的同时,是不是应该也要反思我们自己被那颗被奴役惯了,只想逃避,只想偷生苟安的心呢?宁死不屈的烈士们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榜样,杨靖宇,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只身与敌人周旋了五个昼夜,慷慨就义之后,日军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竟然以树皮、草根、军大衣中的棉花为食,残暴的侵略这也不禁震惊了。但杨靖宇究竟怎么死的呢,其根本原因竟然是有人向日当局报信,而这个人竟然是我们自己人,是一个中国人。这样的败类的存在加上大部分人的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心态,就造成了我们被区区一个弹丸小国侵略的可能,也导致了抗战胜利迟迟不能到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是逆来顺受,害怕枪打出头鸟,持一种能晚死一

会儿是一会儿的心态,恐怕现在就已经没有了中国。是革命先辈们教育了我们,不想被压迫,就要有反抗,不想做奴隶,就要站起来!终于我们站起来了,抗日战争胜利了。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令世界赞颂。抗日战争无疑使中国受了难以计量的破坏,八年的炮火对本来就贫穷落后的中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但是,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提炼,百年受辱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抗战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正是这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国何以取得抗战的胜利,两个不可忽视的通则就是团结协作和坚持必胜的信念。

团结才能生力量,合作才能出智慧。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将维护团结合作视为关乎民族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许多事实表明,团结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受到各种挑战。从统一战线内部来说,国共摩擦不断,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常有发生。从外部环境来看,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裂破坏、亲日派和汉奸的引诱唆使、投降主义的思想影响,都是对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的挑衅。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实践看,帝国主义和一切敌对势力,害怕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团结。精神团结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可靠保障。

坚定必胜信念在抗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日本气势汹汹,以“闪电战”的方式侵入我国领土时,各种混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信念等方面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比较典型的倾向有两种,其一是

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即“速胜论”;其二是亡国的悲观论调,即中国“必亡论”。前者使人产生轻敌思想,后者易使人产生妥协倾向。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就会解除人们的精神武装,使战争遭受失败。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毛泽东从分析抗日战争双方特点入手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然遭到最后的失败,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这一必胜信念在中国军民心中扎下了深根,伴随着抗战中每一个前进的脚步不断击溃敌人。他统一了全党和全国革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人民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和力量保证。

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高兴和欣喜,更多的则是教训和经验。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之所以屡屡受挫、难以控制局面,是因为其没有争取到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屡次迁就国民党,致使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伤亡惨重。第二,要认识到切实组建和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关系 到中国抗战力量能不能结合起来,以最强的实力给与侵略者以反击。然而,国民党的独断和唯我意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屡遭破坏,使中国军民饱受战争折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实现。第三,要注重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必须全面的联合和发动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第四,要积极的借助和利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大力争取国际援助,尽量孤立日本,加速抗战胜利的进程。

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六十余年,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深远。中华民族源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抗日救亡”、“不作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曾经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结成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存自立、奋发进取、兴盛发达的永恒的历史主旋律。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抗战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我们的能力决定国家未来的能力,为了让中国不在挨打,让中国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推动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实践活动报告

历史寒假综合实践报告

历史实践作业

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

历史报告

历史实践作业——辛亥革命

历史实践考核方案

历史实践教案《走进奥运》

实践概念的历史根源

历史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实践报告.doc》
历史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