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的流行与防治

2020-03-03 07:1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

——谈谈如何防治疟原虫的流行

【摘要】通过在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疟原虫的流行,从而进行对疟原虫的预防和疟疾的治疗,以降低人们感染疟原虫的可能性。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流行因素、防治

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疟原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仅极少数的种类可寄生在亲缘相近的宿主。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周期性冷热发作,脾肿大、贫血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症。当前,疟疾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无论疟原虫的生物学,疟疾的防治对策和疟疾的诊断都需要加强研究工作,但这些方面的工作都与疟疾流行病学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知识对疟疾防治工作骑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疟原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流行因素

1880年疟原虫被发现后,19世纪末,本世纪初又进一步证实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于是疟疾如何从人通过媒介按蚊传给另一个人的途径得到阐明,即疟疾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带疟原虫的患者)、传染途径(按蚊)和易感人群(健康人)这三个环节。此外,还受到生物因素(虫体、宿主)、自然因素(地理、气温、气湿)和社会因素(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习惯等)。

1、传染源 现症疟疾病人或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而具有传染性时都是传染源。

2、传播媒介

按蚊是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当人被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在我国,传播疟疾的主要按蚊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等。据研究,温度高于30℃或低于16℃则不利于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所以疟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点。此外,输入含疟原虫的血液或使用被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可能传播疟疾。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也是疟疾传播的途径之一。

3、易感人群

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人对人疟原虫一般都是易感的,但儿童的易感性要比成年人高、少数遗传素质异常的人,其易感性有明显差异。住在美国或其他地区的黑人,对间日疟亦不易感,推测是与这些黑人属Duffy血型阴性有关。有镰刀细胞特征者,地中海贫血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等亦不易感染恶性疟疾或感染后表现的症状轻微。

4、生物因素

①疟原虫虫体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寄生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分别称为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被寄生的红细胞随着疟原虫的生长变化而发生破裂等,从而导致疟疾的发生。

②宿主

疟原虫主要有人和按蚊两个宿主。按蚊是疟原虫传播的主要媒介,然而,按蚊种群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按蚊,即使一般情况下不是高效的传疟媒介,有时亦可对流行起重要作用。如中华按蚊在水灾后或其他原因使期数量剧增时,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酿成疟疾爆发流行。在这种情况上,种群数量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率季节消长相一致,即在密度高峰之后一个月左右出现流行高峰。另外,按蚊经常吸人血,寿命长于子孢子增殖期,对疟原虫具有敏感性。具备了作为传疟疾媒介必备条件。

5、自然因素

①气候和地貌的特点决定了人和蚊虫的生态环境。对疟疾传播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气象条件。温度决定了疟原虫孢子增殖期的长短。20-30℃是疟原虫发育最适宜的温度。间日疟孢子在16℃,恶性疟孢子在18℃发育缓慢,当气温高于30℃时孢子发育速度也变慢。根据实验,各种疟原虫在不同温度下,子孢子发育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②温度、湿度、海拔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大多数蚊虫幼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1—35℃,在水温较低时,幼虫发育至羽化时间也相对较长。在海拔过高的地方,由于温度低,亦无疟疾传播。流行区疟疾传播季节的长短,可以通过月平均温度推算。适宜于疟疾传播的平均相对湿度为6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52%时,蚊虫停止吸血活动。 ③降雨对疟疾传播的影响。

降雨对疟疾传播的影响是复杂的。降雨可因增加地面积水而利于蚊子孳生,大量积水的蒸发可使相对湿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而延长了按蚊的寿命。但是过多的雨量或干旱,可能减少疟疾的传播。在热带地区,疟疾流行程度年与年之间波动的幅度不大,但在一年内发病率的季节性升降受雨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温带地区疟疾传播季节的起止由温度来决定,而雨量则可影响某些年份的流行程度。

6、社会因素

①人类的某些生活和生产活动,如住房周围大量增加坑洼积水,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修筑公路、铁道、兴修农田水利、发展排灌系统等,都可能增加按蚊的孳生地。

②牲畜数量的大量减少,个体缺乏防蚊保护,夏秋露宿户外增加了人蚊接触的机会。

③医疗保健系统不健全,病人不及时就医,又增加了按蚊感染的机会,这些都可加剧疟疾的传播。

④战争、社会*、民工的季节性流动、其它原因引起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或人口聚集,往往是疟疾发生爆发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二、预防与治疗

我国目前的疟疾防治策略是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针,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坚持长期作战,反复斗争。针对疟疾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加强监测、制止疫情等综合防治措施。

(一)预防

1、现症患者管理

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及时、全程、全量治疗”的原则管理现症病人。采用磷酸氯喹 1.2 g(基质)3 d分服,合并磷酸伯喹 180mg(基质)8日疗法正规治疗现症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3、注意个人生活卫生:勤洗澡、换衣,勤理发、剪指甲,洗手要认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吃瓜果蔬菜时,清洗一定要彻底,不吃未煮熟的河鲜、海鲜及肉类。

4、加强宠物的卫生管理:养宠物一定要注意卫生,定期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和驱虫,宠物排泄物要及时处理,而且,不要与宠物过分亲近。

(二)治疗 (1) 西药:

a.氯喹:杀灭红内期成熟裂殖体,作用快、毒性小,但不能防止复发。b.伯胺喹林:杀灭红外期疟原虫和红内期配子体,根治疟疾、防止复发。c.乙胺嘧啶:杀红外期疟原虫和抑制未成熟裂殖体。d.砜类及磺胺类药:对恶性疟红内期原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故凶险型疟疾不宜选用。 (2) 中药:①菁蒿 ②柴胡 ③常山 ④马鞭草

(3) 抗氯奎恶性疟治疗:① 菁蒿素(首选)② 甲氟喹③ 哌喹④ 磷酸咯萘啶 到目前为止,间日疟及三日疟尚未发现有抗氯喹株,故使用安全。

三、参考文献

1、梁裕芬,汤冬生.《人体寄生虫学》

2、刘慧,杨恒林,张军,等.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缅甸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3、朱淮军,李军,郑徽.诺氏疟原虫的人体自然感染

4、李凤文.我国流动人口对疟疾的影响

5、张庆军,蒋明森.疟疾诊断技术现状

6、李军.疟疾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进展

总结及个人建议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寄生虫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正式接触这门学科之前,我只听说过有蛔虫、疟疾什么的,根本没有仔细去了解,也没有去想过。但当我真正的接触这门学科之后我发现了人体寄生虫的奇妙与实用。学习了人体寄生虫,不仅让我懂得了五大寄生虫乃至更多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流行条件与防治的方法等,使我又向医学更进一步。更让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朋友免受寄生虫的危害。可以说学习寄生虫学对我们来说很有必要,它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和临床工作中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寄生虫的过程中,汤老师不仅传授了我们知识,还让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不应该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至于建议,个人觉得汤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还有几点改善一下就更好了。因此,提几个小小意见:

1、希望汤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课程中多一些笑容,少一些严肃。虽然办学是一个严肃的过程,但我们90后还是希望拥有一个笑容满面的慈祥老师。

2、上课提问要尽量多,不要只是因为弄一个平时成绩就算了。因为我们的大学如果没有压力的话就没有动力,更不要说平时看书了。

3、不考试对我们来说虽然轻松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将考试与写论文结合,因为只有考试才能看出我们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建议虽不多,但均出自内心。另外,希望老师生活天天开心。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疟原虫检查工作总结

第三章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

关于尘肺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的初步探讨

落实“四早”,防治春季流行疾病

经典与流行 作文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词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古典与流行、含蓄与直白

《疟原虫的流行与防治.doc》
疟原虫的流行与防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