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2020-03-02 04:41: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摘要:自从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伴生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问题,致使目前我国大部分水体已被严重污染。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治理被污染的水环境和防止水资源进一步被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分布、水污染现状、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我们并没有保护好我们珍贵的水资源,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³,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我国水资源总量与需求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总的来说,南方水多、人多、地少;北方地多、人多、水少。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5%,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到全国的34%和39%。南方和北方相比,前者人均水量为后者的4.5倍。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1、河流污染

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

3、地下水污染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4、海洋水污染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上升。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北部湾海域水质优,黄河口海域水质良。海洋水污染情况对我国海上渔业有很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的一次持续达72d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666.67hm²对虾就减产上万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

5、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工业污染主要集中

在少数几个行业,造纸、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采掘、纺织等7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5。造纸和食品业的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2/3,有色冶金业的重金属排放量占重金属排放总量的近1/2。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三、水污染治理

1、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3种。一是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二是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三是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水体自净的3种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水体的水文学和生物学特征。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2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体污染的总特征。因此,当污染物排入清洁水体之后,水体一般呈现出3个不同水质区,即水质恶化区、水质恢复区和水质清洁区。

2、采取防治措施

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清洁生产是国内外二十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总结,它着眼于全过程的控制,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推行清洁生产,是深化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又有很大区别,如造纸废水和电镀废水就大不一样。对家庭这样的污染源就应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而对于那些有特殊污染物的污染源,则必须采取分散治理的方法。当然,有些污染源,如造纸废水,如果几家造纸厂相距不远,就可以几家联合投资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实施由分散治理到相对集中治理。

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工业废水处理正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用以进行沉淀和曝气的大型混凝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别是,目前废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这在提高废水处理装置的稳定性和改善出水水质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对城市污水所采用

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二级处理就近排放。此法不仅基建投入大,而且占地多,运行费用高,很多城市难以负担。因此,有效提高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187-188.

[2]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上海化工,2008,33(7):27-30.

[3]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

2006,32(5):9-13.

环境保护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09级四班

姓名:韩苗

2011年6月27日

水体污染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如何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状况分析

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治理水体污染的措施

11水体污染防治程序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体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中国水体污染和保护状况

环境科学概论 水体污染调查报告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doc》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