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10.12)

2020-03-02 05:1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决策,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一、教育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12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93所;学前教育机构60个。

全县开设中小学班级总数967个,其中:普高66个、职高25个、初中235个、小学641个;在校生33496人,其中:普高3265人、职高1040人、初中10628人、小学18563人。开设各类学前教育教学班130个,学前幼儿4483人。

全县中小学现有在职教职工2587人(其中:中学1150人、小学1437人),专任教师2349人(中学1061人、小学1288人),空编385人。现有幼儿园教职工329人(含县自聘),专任幼儿教师123人。

二、主要成效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56%,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7.6%。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4700人,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达到1556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面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劳技、卫生等器材得到有力充实。城区5所中小学建立多媒体校园网,实验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已全面覆盖。

双语教育有序推进。“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开设学前及中小学“双语”教学班485个,占全县班级总数的59.9%,在校生11375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1.4%。5—6岁入园幼儿4483人,入园率达到52%。

高中教育积极推进。大力实施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中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招生比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63%以上。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减免政策,完成高中阶段招生2213人,高中入学比例达到62.85%。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积极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明显提升。“初三分流”职业班和“绿色证书”教育广泛开展,95%的职业班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达标,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全部合格,教师待遇得到一定改善。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育教研逐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

三、2011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学前双语教育

全县现有幼儿教育机构60个,其中:县级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6所、私立幼儿园3所、村级公办幼儿教学点39个;全县共开设幼儿教学班130个,在园幼儿4483名,在职教职工329名,其中:专任教师123名、生活教师60名、厨师56名、管理员20名、支教干部70名。

2010年下达新建幼儿园15所,2008年已先期建成3所,应新建幼儿园12所,现已完工11所,1所幼儿园(城西“双语”幼儿园)正在施工阶段。

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14所,总建筑面积12000㎡,总投资1200万元(自治区按每平方米1000元下拨),附属工程由当地同步配套。其中四所幼儿园(赛里木镇、克孜尔乡、米吉克乡,大桥乡)已经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新建10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8400㎡、总投资840万元,目前全部完成主体建设,计划10月底投入使用。2011年秋季学期,全县计划开设学前教学班141个,在园幼儿园将达到5250名。

在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严格教学教研管理,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严格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育内容和游戏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

二是加强教学交流指导。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经验交流

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及时整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双语”教学光盘、DVD、电视等电教设施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为幼儿播放汉语儿歌、动画片、故事等形式,积极创建良好的汉语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是突出教师培训培养。充分利用上级学前“双语”教师培训项目、远程直播教学活动、县内寒暑期专题培训,全体提升学前“双语”教师汉语水平和业务素质。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对口支教活动,充实农村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五是丰富教学教研内容。制定学前“双语”幼儿园教研工作制度,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学习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公开课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组织两次形式多样的文体比赛。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半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二)双语教育教学

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中小学100所,其中:小学84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民汉合校4所,其中: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少数民族在校生26002人,其中:小学15118人、中学7202人、民考汉学生1442人。开设“双语”教学班485个,占民族中小学班级总数的59.9%,其中:小学452个、初中26个、高中 7个;接受“双语”授课学

生10917人,其中小学9559人、初中1349人、高中296人。中小学双语教师612人(汉族双语教师45人),其中:小学452人、初中105人、高中55人。目前,城区少数民族小学一至二年级,乡镇中心小学及个别村级小学实行了“双语”教学模式二,城区少数民族中学初中至高中部分实行理科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在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教学督查和教学调研。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局经常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评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组织开展全县“双语”教师示范课、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等活动,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具备使用“双语”授课的能力,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深化中小学双语教学活动。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通过系列活动来充实“双语”教学内涵,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双语”教学工作。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全县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少数民族学生双语书法比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两笔字”比赛、“双语”教师展示课活动、汉语水平大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动员广大少数民族师生踊跃参与,充分展示了师生的风采,调动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升汉语基本素养。

三是积极实施“民汉合校”工程。为加速推进“双语”教学,给“双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民汉教育同步

发展,我县加强了少数民族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建设拜城县第四中学。10月8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全面开学。

四是大力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自治区、地区、县级汉语强化、专业技能、教材教法、远程教育等培训,上半年参训教师达到331人次。同时,春季学期实行双语教师实名制管理,建立双语教师资源库,任何学校不得随便调整双语教师。

五是精心组织“HSK”和“MHK”考试。认真配合做好SHK考前的辅导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少数民族教师参加考试,使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HSK合格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HSK五级以上人数达到了604人(其中:五级121人、六级146人、七级以上337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总数的64%。

(三)普通高中教育

全县现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6所,高中在校生4431人(其中职业高中生1166人),教学班91个(普通高中66个、职业高中25个)。高中阶段专任教师217 人(民族教师139人、汉族教师78人),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192人,专科学历25人,学历达标率为88.5%。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中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2010年县委、政府启动实施拜城县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建筑面积9.58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3亿元。9月5日,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顺利挂牌。10月8日,学校全面开学(学生

2380人,教职工265人)

不断完善高中和大学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切实减轻农牧民贫困家庭、城镇特困居民等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制定出台贫困学生助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加大政策上的倾斜力度,全额免除所有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学生的课本费和住宿费,并全额免除在本县普通高中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及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学费,全额补助农村高中生家校往返路费。2011年,我县先后出台《拜城县“木扎提河”扶困奖学教育基金管理办法》和《拜城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贫困大学生和贫困普通高中生进行资助。年初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贫困大学生助学金23万元,高中学生助学金57.5万元,普通高中学生往返路费55万元,落实高中学费住宿费补助经费376.9万元。

(四)职业教育

全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建)、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6所、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班142个。职业教育主要涵盖职业高中教育、初三分流教育、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预备制培训。

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县开始招收职业高中学生。2010年秋季,由于职业高中招生人数激增,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职业高中学生分散至乡镇中学和县三中就读。目前,全县开设职业高中班25个,在校生1041人,职业高中入学率达到22%。职业高中设置有裁剪、食品加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焊接、计算机、地毯编制、汽车维修等9个专业。

2011年春季学期,全县开设初三分流班26个,在校生774人,开设有地毯编织、裁剪、食品加工、农机维修、家电维修、厨师、绣花、电焊、铁皮加工、精细木工、美容美发、手工艺制作、园艺、糕点等14个专业。

2011年暑期,全县统一组织返乡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35天的绿色证书教育,参训学生3325人,培训面达97%。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

针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和农民渴望到外地发展的实际,我县及时在部分乡镇中学创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基地”。2011年,全县已依托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开设技能培训班138期,培训农牧民9482人。

积极开展“两后生”整建制培训工作,全县报名人员达到1947名,正式录取学员556名。第一批于9月6日为新疆化工学院输送学生120名、第二批于9月9日为新疆机电技术学院输送学生50名、安装学校输送学生54名、第三批于9月10日为新疆煤矿学校输送学生76名、第四批于9月12日为新疆钢铁学校输送学生197名、第五批于9月14日为克拉玛依职业学院输送学生59名。

(五)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

1、中小学抗震加固(更新)项目。2011年,地区下达我县抗震加固建筑面积22431㎡,全部为更新项目,包括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涉及中小学15所,总投资3140万元(按1400元/㎡计算),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1615万元(按1200元/㎡计算总量的60%),其余资金由县配套解决。所有项目正在基

- 8910111213141516 -

拜城县创建教育收费示范县工作汇报1006.doc108

拜城县落实乡镇干部基层补贴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10.12

会议纪要.10.12

培训小结10.12

10.12个人总结

10.12德育总结

协议书范本10.12

美术总结10.12

.10.12作风建设

《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10.12).doc》
拜城县教育工作汇报(10.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