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2020-03-03 03:12: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代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写作制定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全过程。 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采访质量决定写作质量。

3.对于写作的构思也影响到采访的进行。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

1.故事是什么? 2.故事如何讲述? 一. 新闻与文学创作:

区别:文学创作:含蓄 主观

新闻写作:直白,客观

1、新闻写作是信息,文学创作是艺术。

2、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

3、新闻写作在进入写作之前必须完成采访,是对采访的来的事实理性选择和真实再现。

4、文学创造则要求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来写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诗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板块: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新闻理论,新闻史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新闻写作决定信息是否传出去。 发现——开发——采集——制作——传播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一章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 事实胜于雄辩(3) 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2、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失实(假新闻):

(1) 体制性失实:指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影响新闻报道。 如:“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大量失实报道。

(2)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2.新闻根据: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2)新闻报道必须新鲜。

A.内容要新。 B.提高采写效率“抢新闻”

C.丰富报道手段,形势,“分段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尤其如此。 D.写作中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表明时间“新”。 (3)新闻报道要素要完备。

新闻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标识性要素:何人,何时,何地。(缺一不可,硬性)

实质性要素:何事,何因,如何。(记者可以表达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4)要适当的交代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人肉搜索”最初来自猫扑论坛) 1.人肉搜索的功能:A核实事件的真实性 B.寻人

C 娱乐或恶搞 D.道德批判。

2.出现的原因:A私人领域公共化。B监督渠道缺少的唯一选择。

C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干预到价值失范和现代性危机的转变。D.后现代的娱乐方式。

3.如何看待和应对网络“人肉搜索”。

A.要有理性自律。B.法治精神。C.公民意识。

媒体审判: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

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新闻写作中的媒体审判 例:2004马加爵案 责问:客观与平衡 求因:从个体到普遍。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一、我国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

1、按报道分工范围划分:经济新闻,体育新闻,会议新闻,

社会新闻,军事新闻等

2、按报道内容划分:动态新闻,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具备六要素

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多侧面归纳综合报道

3、按篇幅长短划分:一句话新闻,简讯,快讯,短消息、长消息等。

媒体审判:指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大量的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

社区报纸:准确提供读者所需的信息。构成社区的三个硬件:银行、教堂、报纸。

二、西方的体裁的分类 1.按传播工具划分: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

有线电视新闻,通讯社新闻。

世界上四大通讯社:AP 1982年 美联社

REUTERS 1850年 路透社(英) AFP 1844年 法新社(前身哈瓦斯社) UPI 1907年 合纵国际社(私人) 新华社 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更名 2.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

地方新闻,社区报纸 。(银行,教堂和报纸是构成社区的基本硬件)

3.按报道内容分:暴力与犯罪新闻,娱乐新闻,天气新闻,讣告等等。

讣告新闻:是对去世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对象可以使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平民。在国外,普通小人物的报道占了大部分。

4.按事件的性质的划分: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又称“纯消息报道”。指体裁比较严肃的,具有一定时新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有很强的政治性,或者科技性的经济的、军事的、内容比较重大的新闻,表达方式庄重,写法也较为标准,相对变化不多。)如:新闻联播。

软新闻:指人情味味浓,写作手法轻松活拨的社会新闻,在题材上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活拨,轻松,灵活,多变等。如:《晚间新闻》。

三、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划分为三大类,每一个实质性要数都可能构成一个报道中心。 1.何事:消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a.动态消息.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

b.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2.何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报道) 3.如何:通讯 (详细的展示过程)

第三章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署名。 第一节 消息头

一 定义: 一般的新闻在最开头都可以看到用黑体字标示的就是消息头。

如:“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电,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讯头:本报讯 本报记者某某

电头: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新闻发布单位+新闻发布地点+新闻发布时间)

(如果是报纸,不管是何家报刊都统一采用“本报讯”) 二 为什么有些用“电”有些用“讯”呢?

在报纸新闻中,记者向自己所在的媒体发回稿件,无论是否在出版地,可统用讯头。但在外地用电子手段发稿,也可用电头。通讯社新闻统用电头

三.为什么要有消息头?

1.是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一种文体标识)。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知识产权,本报所有)。

本报专电:证明此消息本报版权所有,其他媒体不得抄袭。 3.表明消息的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

4.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的联系起来,便其谨慎对待。 四. 为什么要加”据”。

报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无权增补修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中标明:据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第二节

新闻导语

1.导语是新闻中消息这种体裁所特有的。 2.导语处于文章中的开头部分。

(一般的消息导语就是第一段,也有俩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之为“复合导语”。虚写+实写) 3.与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演变

导语作为消息文体的特殊术语,是在消息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的 1.第一代导语

产生过程:1844年,美国,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的前身最先采用电报技术(此前是采用书信) 1865年,导语作为正式发端

1880年,开始普遍使用

五要素概念的提出:指出导语要素要将五要素纳入其中。 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因导入冗长又称“晒衣绳导语”。 2.第二代导语

产生过程:(1)广播出现对报纸而言是个大的挑战。

读者的要求短时间内更多的消息。

(2)1954年《纽约时报》提出不要把五要素全纳入要挑选最重要最能激起人兴趣的要素。

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 (第二代导语是今天新闻写作的主流)。

3.第三代导语就是没有特点,五花八门,多样化,能起到活跃化的作用。

三、导语的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消息中的消息,快报中的快报)灾难性的新闻,灾情一定要上导语,新闻报道尽量用权威机构或人的括语。 1.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导语为全篇定音

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四、导语的大致类型

依据选取事实,反应事实的主要特点,导语基本可以归为四大类: 1.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的方式写作的导语。

优点:事实信息最为简洁明了,便于被大众接受。广播电视大多采用此类写好概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提炼新闻事实,忽略背景。 (2)。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2.描述型导语

与概述型相比,它的特点是:

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描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采访中要扑捉有形的画面即使未在现场,采访也应当做到“立体化”,让采访对象间接地为你提供一些情景。

(2)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能为了

描写而描写)。 3.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找相关的,权威的,与记者观点相同额知名人士的观点进行评论。

a.运用直接引语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内容。 b.运用直接引语变换新闻视点,烘托气氛,呈现立体情景。 c.间接引语,把别人的话略加整理引出。 4.橱窗式导语(一般都是复合型导语) 是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特点:它不是靠议论或描写,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如何标明导语中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分为: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

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

一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予以保密。 二因为不少提供消息的人士并非十分重要。

四、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导语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拟人:导语中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得导语富 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

对比:在导语中,对俩个极端事物进行比较,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称之为“谈话体”。可以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的气氛。

排比: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中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唤起读者的注意。 第三节 消息躯干

一、新闻躯干要达到两点:

1.解释和深化导语,展开导语,使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

2.对导语事实加以补充(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足导语中没有出现的新闻要素,提供其他事实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新闻背景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指报道中与新闻事实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等等。

二.新闻背景的意义。

1.对于受众的意义:帮助受众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帮助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意义的理解, 认识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

2.对作者的意义:帮助作者表达他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

是作者巧借事实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 新闻背景的种类。

1说明性背景材料 2注释性背景材料

3.对比性背景材料。(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的对比)

4.提示性背景材料。(一个背景材料与令一个背景材料的对比)

第五节

消息结尾

消息结尾加上一定的新闻背景,可以增添消息的人情味和深度

第六节

消息标题

徐宝璜《新闻学》1.便于阅读。2.引人注意 一 消息标题的分类

1.从结构上分: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1)单一型标题:即指有一种主标题形式的标题,多数为一行标题,也有少数两行标题,仅主标题就能独立承担标题任务。

2)复合型标题:由两行或三行构成,包含主标题和辅助标题。 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主题(字号最大)

辅题(包含引题和副题。补充主题,加强气氛)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铺题,位于主标题之前,起引出主题的作用。

副题:又称子题,下铺题,位于主题后面,是“后勤部队”。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 复合标题三种结构方式:a.引题+主题b.主题+辅题

c.引题+主题+辅题

2.从表意程度划分:

1)实标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

特点:具体标明新闻事实。 2)虚标题:即虚化,抽象的标题。

特点:烘托气氛,揭示新闻本质,阐明新闻意义等等。 二. 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单一型标题都是实标题。

2.复合型标题中一定有一条是实标题。 3.题文相符:

a.标题表现的新闻内容要清楚明白。

b.标题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要与新闻报道的内容完全一致。 c.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任意的拔高夸大。 4.生动形象。例:标题: 美“立歼”对手 伊“拉克”敌军

第七节 消息的结构形式 一 结构分类

1、倒金字塔型:每个段落都独立成段(方便删节),按照重要性递减排列。

2、时间顺序式:编年体结构

3、并列结构:概述型导语+消息驱干

4、悬念式结构

二 事件性消息和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 时间上:突发性 渐进的

六要素:何人、何地、何时(都不能少) 时间地点不具特别意义 内容上:展示一个点 ,以具体的题材报道 全面的展示事件

三 精确新闻

定义:新闻机构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以及实地试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的内容能更精确的反应和解释社会现象。这种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称为精确新闻报道。

四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定义:报道新闻时,开头往往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人物的故事,以此再引出所有报道的新闻,进而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枯燥、抽象变得引人注目,提高人情味和传播效果。 双通道传播:理性传播+情感传播

第四章 通讯

一、什么是通讯?

1.定义: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记录深入而又生动形象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

闻体裁。 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有消息头、导语等标识,简略单纯, 通讯:篇幅较短,时效性较强,无文体标识,内容详细丰富,创造性强

二 通讯的作用

1.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 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三 通讯的类型

1.人物通讯:以人物为中心,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的风貌。

以景写人,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2.事件通讯:以事件为中心

3.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成就,成功的经验,揭示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材的指导性强,理性认识寓于新闻事实。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抓住特点写出特色。

新闻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表现了的片段进行描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要求:现场感、局部化、可视性

会议新闻 :写作时应抓最有新闻信息的事实加以报道,不计较会议程序和规模问题 多媒体报道

信息形态的种类:视觉类媒体 听觉类媒体 触觉类媒体 多媒体信息必须围绕单一的主题 深度报道

一 什么是深度报道

定义: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信息全面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

《一个自由而负责人的新闻界》

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可以表象真正意义的脉络。 二 起源

前身:解释性新闻 美国20世纪30年代 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

要求:What Why background 西方新闻界的三次写作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

从英国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住解放出来形成

顺序记事新闻写作文体

第二次,19世纪中期 讲究导语写作,以倒金字塔结构为框架的报道 第三次,现在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写作 1.开头

经常采用“聚焦式“结构(写报道有关的个案最为典型的人 或事件的白描,提供个案场景,引起兴趣

2.过渡主题

在个案与社会问题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再点出主旨使报道由个案转到大问题考察分析上去。

3.发展主题

对大问题进行分析报道,所层面透视主题,使之全方位展现

4.意味深长的结尾

考试题型:(10个填空+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1个论述+2条导语+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
新闻采访与写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