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教案

2020-03-01 20:12: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熟记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熟记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提示与指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增强理解与记忆;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整理考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通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学考信心与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文化创新

教学过程

([课间] 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2》在新叶村的节目片段,分发学案。) [导课] 通过分组形式的创新,导入主题《文化创新》的复习。 [体系建构]

在明确了考试目标的基础上,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并在学案上记录下课、框、目题,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图。(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演示) [目标导航] 幻灯片呈现《学考标准》中本课的考点,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考点突破] 刚上课时划分的5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考点的知识梳理。然后由各组长负责讲解相应的考点。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在板书上标注出重点,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图。

设计意图:分组,一方面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吸引学生的一些兴趣;另一方面,每组准备一个考点,也能够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去看书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学生自己讲的和听同学讲的一般都比听老师讲的更有效。 [实战演练]

通过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学考的难度,增强学考的信心。选择题选用最近两年的真题,让学生体验学考;主观题采用以“新叶村”为材料的原创命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主观题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与课前的视频呼应。

课后习题

1.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精

神。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改造传统文化

B.吸引外来文化

C.挖掘创作灵感

D.立足社会实践

2.用“交游四海结高朋,挣来财富建中华”的新春联,替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的旧春联。春联内容的演进,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推崇认同,固守传统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浙西山区的X村,充分利用其原生态的历史古貌、最原始的农耕生活方式,走上了一条“播种耕读文化”的新型致富道路。该村的耕读文化不仅成功吸引了《爸爸去哪儿2》的拍摄,还带动了该村生态农家乐和各色民宿的发展。同时,该村积极开展穿汉服、拜文昌星,背古文经、编草鞋、磨豆腐、牛犁田、抓泥鳅、踩水车、挖莲藕等蕴含着浓郁汉学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活动。X村更显“水清流、绿掩映、路整洁、房古朴、人安逸、村和谐”。

X村成功“播种农耕文化”,体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哪些道理?(9分)

板书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7教学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教案

文化创新教案

文化创新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7教学教案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7 祝福 教学设计 教案

7 海湾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7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教案.doc》
7 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