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教案

2020-03-02 06:48: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牧羊女》参考教案

第一课时 《牧羊女》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牧羊女》中的抒情柔美的意境,并正确运用力度记号,按三拍子的特点演唱,表现牧羊女的愉快心情。

在特定情境下认识高音re和两个力度记号f、p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正确运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范唱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学生在《挤奶舞》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律动,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音阶练习:

A、用变节奏唱音阶、琶音 B、认识高音re C、展示五线谱音阶 D、听辨音程练习视唱练习:

A、出示《牧羊女》第

一、二乐句,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用口风琴吹吹节奏,唱唱旋律

B、出示《牧羊女》第三乐句,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用口风琴吹吹节奏,唱唱旋律

歌曲体验

导入: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位“牧羊女”(点题),听,她给我们唱

1 / 9

歌呢?

初听范唱《牧羊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节拍。 出示《牧羊女》五线谱,视唱歌谱。 学生观察五线谱有几句?哪几句相同相似? 教师范唱乐谱,学生初步认谱并思考。 学生随教师划拍视唱。

认识第三乐句上的两个力度记号f、p并加以应用。 再听范唱《牧羊女》,学生了解词意。 学生随琴歌唱《牧羊女》

边唱边用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为歌曲伴奏(可加上打击乐器) 歌曲创编

1、导入:我们与牧羊女一起跳跳舞好吗?分四组,每组选一位当《牧羊女》,其它学生扮小羊。

2、教师提示几个动作,学生各自进行创编。

3、分别进行活动展示评价。 小结。

今天,我们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了歌曲《牧羊女》,心里有什么感受?(在《牧羊女》音乐声中出教室)

第二课时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狗这一生肖,了解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描绘出来。

3、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2 / 9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欣赏一段狗叫的音乐。

1、带问题欣赏: (1)、听到了什么声音?

(2)、这声音与日常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 (3)、听着音乐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是一段表现狗叫的音乐,音乐诙谐幽默,形象地展现出小狗快乐唱歌的画面。

(二)、说一说你狗的看法。

1、导语:,你能来说说你对狗的想法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小结:狗是我们最熟悉的小动物之一,它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人类就有意识地驯养它们,现在狗已成为了庞大的动物家族之一,有300多个种类,其中以玩赏犬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今天的音乐课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狗的世界,听一听我们的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表现小狗的。

三、音乐欣赏。

1、《口哨与小狗》。 (1)、欣赏主题音乐。

导语: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主人天天与他他亲密的小伙伴小狗汪汪在干什么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听着音乐感受一下,并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欢快而活泼的。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主人天天与他亲密的小伙伴小狗汪汪到街上去散步。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微风轻拂着脸庞,多

3 / 9

惬意啊!小主人高兴地吹着口哨,偶尔还会朝小狗挤挤眼睛;小狗汪汪也高兴地摇着尾巴,偶尔还冲着小主人“汪汪”地叫两声。他们一前一后悠闲地走在林荫大道上。下面再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听着音乐你想干什么呢?

(2)、再次聆听主题音乐。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小结并介绍:听着这段音乐我们小朋友有走一走的愿望,因为从音乐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脚步声,这种音乐风格叫做“进行曲”(多媒体:进行曲),它最适合走路。

(3)、再次欣赏主题音乐,学生在座位前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4)、听全曲,出现主题音乐的时候,全班学生分组扮演小主人和小狗在教室里跟着音乐走一走。并感受一下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教师小结: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了4次。音乐反复地表现出了小主人和小狗汪汪散步在林荫大道上的快乐之情。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全曲的A乐段(多媒体:AAAA)。

(5)、欣赏曲中不同于主题音乐的乐段B、C段。

导语:刚才我们听全曲时还听到了另外的不同的音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小主人与小狗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一下。(教师放音乐,学生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两段不同于主题的音乐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小主人与小狗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热闹的大街上,只见大街上汽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红绿灯的指引下或停或开,显得热闹而有秩序。小主人和小狗也遵守着交通秩序,站在红灯前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所以,音乐的情绪在欢快活泼的基础上还有些热闹。我们把这两段音乐称为B乐段和C乐段。那么,B、C乐段分别出现在全曲的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再来聆听全曲,当你听到B、C乐段时请你就乐曲表现的画面表演。想一想,你会怎

4 / 9

样表演呢?(学生说,教师做相应提示:可以举起你手中的红绿灯示意车停下;可以当一当警察叔叔;或者做一回汽车司机)。

(学生聆听感受,教师点击多媒体:AABACA) (5)、再次欣赏全曲,请学生跟着音乐表演。

(6)、请学生为乐曲取名。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普莱尔创作的通俗管弦乐小曲,取名为《口哨与小狗》(多媒体出示)。普莱尔特别喜欢小动物,小的时候就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每天他都会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他悠闲地唱着歌,吹着口哨,与小狗做着游戏。刚才我们聆听的就是管弦乐曲。

(7)、欣赏舞蹈《口哨与小狗》。 第三课时《王老先生有块地》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其节

教学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CD、录音机。

2、小木棍,粉笔一支。 教学过程: 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进场。)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小朋友们今天都很特别,因为你们的头上带了一块纱巾,看起来特别的漂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特别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特别有趣的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教师与幼儿一同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哟”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

5 / 9

光交流、呼应。)

生:我听到“。。。。。”(幼儿哼唱“咿呀咿呀哟”的旋律)、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哟”。

师:小朋友们,听听是这句吗?教师哼唱“咿呀咿呀哟”的乐句。 幼儿表示赞同。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挥挥小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们找到它了。(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把手放在耳边以示专注的听。当“咿呀咿呀哟”乐句出现时,教师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儿挥手互动,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导幼儿注意并不是每一乐句都会出现“咿呀咿呀哟”的。)

师:呵呵,这个“咿呀咿呀哟”还有点调皮呢,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

1、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句的规律。

师拿出一根小木棍,小朋友们别小看这根小棍,它很神奇,是一根指挥棒。师幼一齐听音乐,教师随音乐旋律用小棍指挥。

6 / 9

师:孩子们,看清楚我画的什么形状了吗? 生:好像是波浪。

师幼一齐听音乐,教师随音乐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波浪线。画完后再听一次音乐,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的时候,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1、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哟”还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就来跳跳舞吧!(教师示意幼儿解下纱巾,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咿呀咿呀哟”处挥舞纱巾。)

7 / 9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谁愿意来当小木匠? 生:我愿意。

师: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啦。此时教师将纱巾拉直,幼儿也纷纷模仿着将纱巾拉直。

生: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好吧,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哟”出来的时候才能据哦。(师幼手持纱巾坐在位置上,听音乐,在固定乐句出现的时候来回拉动纱巾,以表现据木头的情景。)

师:本领练好了,来看看这里有没有木头?(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呀,这里有一颗大树,哪个小木匠先来试试锯木头。(教师请一幼儿合作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该幼儿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出现时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来回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据断了。)

师:表扬这位幼儿锯木头的本领。大家想不想来据木头?被我摸到头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变成一颗大树吧。三二一„„啊,出现了一片森林呀。(被邀请到的小朋友模仿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扮演大树,教师调整个别幼儿的站位。)

师:其他小朋友都来当神气的小木匠吧,带上你们的小锯子去找一颗大树,站在大树的身边(其余幼儿一一对应的寻找合作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以便每位幼儿都有合作表现的对象)

扮演大树的小朋友哼唱歌曲,小木匠们随着音乐锯木头,并合作表现。 师:好喽。木头据好了。抱抱自己的木头吧。(幼儿相拥,这一举动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小木匠们,你们辛苦了,就来当一回大树吧。(幼儿互换角色,合作游戏,要求当大树的小朋友哼唱歌曲。)

师:锯木头好辛苦,赶紧拿毛巾擦擦汗吧。幼儿拿纱巾扇风,教师放

8 / 9

音乐,在“咿呀咿呀哟”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教师按节奏适时帮幼儿擦汗。

(三)结束活动

师:木头据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澡吧。(教师高举纱巾抖动,并做成莲蓬头,幼儿聚集在教师的莲蓬头下。提示幼儿将纱巾团成团就可以变成小浴球)。

师:拿好你的洗澡海绵球,一起来搓搓搓。。。。(幼儿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的情景,师幼随着音乐哼唱,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处有节奏的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洗完澡的小朋友就去休息一下吧,今天你们也累了。

9 / 9

牧羊女公开课教案

《牧羊女》教案设计

《牧羊女》说课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三年级音乐牧羊女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上册《牧羊女》教学设计

教案

教案

教案

《《牧羊女》教案.doc》
《牧羊女》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