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

2020-03-01 16:33: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千万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

——写给高三同学

同学们: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模拟考试,经过一个轮次的考试反思回馈的完整过程,同学们已经开始适应这种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回顾我们整个一年的工作,如果说,一轮复习重知识,二轮复习重能力,那么三轮复习可以坚定地定位于“重技术”,也就是通过模拟考试,有效提高考试的整个把握能力、速度、准确度和规范化,锻炼对于考试的心理适应能力。

下面通报一组对学生问卷调查中得到的数字(对20个班的调查统计,来自市教研室韩建华主任):

1、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心理紧张而丢失的分数是:(10.95)

2、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做题马虎而丢失的分数是:(21.2)

3、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答题不规范而丢失的分数是:(10.3)

4、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失的分数是:(11.75)

5、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卷面书写潦草而丢失的分数是:(7.7)

6、你认为自己在考试中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而丢失的分数是:9.76)

合计71.66分,还不包含因涂卡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这些数字是从1400多名学生填写的数字中取的平均值,学生的填写和市教研室的统计都十分认真。想必同学们看了以后,心中会有所触动,很多地方可以对号入座,这也是多数同学成功和失利的分水岭。数字警醒我们,我们能否在认真的模拟考试中,致力于考试技术的提高,努力做到在上述方面不失分?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收获和提高!

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模拟考试的重要意义。

1、模拟考试最大意义在于找出自己复习的漏洞,以便补救。模拟考试在形式和题量上接近高考,又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一段复习内容的检测,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在学习中的弱点和不足以及自己复习的漏洞清楚地表现出来,从而得到及时补救。同时同学们可以继续把错题整理出来,经常翻翻看看,从而有效地防止“一错再错”的现象。

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适度的紧张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防止麻痹大意;认真考试,就能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缓解对高考的神秘感,做到把模拟考试等同于高考,视高考如同模拟考试。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同学们可以在考前大致规划一下各科I卷和II卷以及II卷中各种题型的时间分配,特别是综合科各科的时间分配,借模拟考试检验能否真正落实,其次训练答卷的规范化,(答题卡涂抹中出现的问题:A、涂卡不规 1

范:不满格、超界、连涂、太轻、不均匀、涂成圆点。B、漏涂(不会做也要涂上。否则可能没有回头的时间。C、涂错位。一错百错,后果严重。)所以,在涂写答案卡时,对准题号不错位;涂写不能太轻、太细,或涂写不均匀,黑度差别太大;或连涂、斜涂、偏涂等都会失分。

答II卷时应从方便阅卷的角度出发,揣摩如何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印象,如书写清楚、规范,把自己认为的得分点摆在突出醒目的位置上等。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无论题目难易,分数高低,只要自己的名次位置和平时的学习情况一致,就算正常发挥了,如果是下降了,就要查找一下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模拟考试

考试是竞争,而模拟考试更侧重考试技术的提高。为此,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模拟考试。(送大家“四千万”):

1、千万要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模拟考试的目的重在发现问题,以利再战,而不在于评价。因此成绩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给老师以虚假的信息,从而误导老师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些同学虚荣心强,考试就想作弊,这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部分同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模拟考试的作用,不能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我们要求同学们尊重自我,高度自觉。我们的口号是“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大家”。

2、千万不要害怕考试,同学们自上学以来,记不清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可以说久经沙场。但还是不少同学害怕考试,一考试就紧张,一想到考试心就慌,这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如何战胜自己,消除怯场,考试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甚至部分成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无法躲避的现实,考试是一种竞争,竞争的根源是社会差别。只要社会差别存在,就存在竞争,考试只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因此同学们要正视竞争,积极投身于竞争,不能害怕竞争。我们强调“高考意识”,就是投身竞争的积极态度。高考是一种特殊“仪式”,是真正的成人仪式,当一个高中生通过高考,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

3、千万不要因胜利而陶醉。如果模拟考试成绩不错,的确可以增强信心,缓解紧张情绪,但此时要注意不能自我满足,因为暂时领先不说明就是最后胜利。也不要因为失利而失去自信,暂时失利也不就是注定以失败告终。要慎重对待模

拟考试,但不要为它背上思想包袱,老是陷在自责的圈子里,影响了复习,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毕竟不是高考,你还有时间和机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4、千万不要轻视模拟考试。有一部分同学眼高手低,盲目崇拜一些高难度题,而对很有复习针对性的模拟考试题满不在乎,在考试中草率作答,对考试成绩淡漠。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懒散的应试习惯,到正式高考时,即使想认真,也会因习惯不良而导致容易写错,且卷面混乱。同时,不注重对成绩和试卷的分析,也会使复习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之中,而对自己的不足浑然不觉,这都是复习中的大忌。

模拟考试以后应做些什么

1、做好模拟考试以后的总结。一要认真审视各科成绩,看自己各个学科成绩是否均衡,判断那个学科是自已的强科,那个学科是自己的弱科,那些学科成绩说明自己发挥的正常,那些学科发挥得不太正常;二要查找薄弱的原因,从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科学性等方面找出症结所在;三要主动配合教师强化补弱措施。

2、分析试卷,开展查得失、改错题活动。要重新审核试卷,认真查对得分和失分的不同情况。

3、迅速找到应回扣的课本章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这一阶段,回扣课本,重新巩固基础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高考中低档次题目比例大的有效措施。

关于得分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有把握的,题意理解清晰、原理、方法运用得当,解题步骤和结果正确,这是自己真正的成绩;另一种是虽然答案对了,得了分,但自己对题意理解还较模糊,甚至是猜测或瞎蒙写出的结果,这是侥幸得分,不能算是自己的真实成绩,也应采取补求措施。

关于失分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和能力要求方向有某此漏洞和缺陷,但自己在以往的复习中忽略了,通过考试发现了漏洞和缺陷,这恰恰是一种好事;二是题目的要求是自己会的,力所能及的,可能因为时间紧没有做完,可能是因为心理紧张造成差错,也可能是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熟练,不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还可能是因为粗枝大叶,马虎出错。这些反映了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缺点,都是应该认真改进的。

把得分、失分的情况查对清楚以后,就要把错题逐个认真改正。通过查失分、改错题,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会到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找到自己还可以得更多分数的感觉,从而提高自己的信心,明确下一步复习的主攻方向。

总之,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坚定必胜的信念,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方法、顽强的毅力去迎接每一次模拟考试,一定会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特别推荐》:

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

考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层次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后,高考时还应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这里讲的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方法与技巧,这对实现考试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有一些考生考试时“怯场”、“晕场”,除了心理上的原因外,没有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命题专家认为是难的题,考生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容易过;命题专家认为是中低档题,考生有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因此考生参加高考一定要有难的准备。但是考生应当记住这样一条规律“办法总比困难多”,这里说的办法包括应试策略,包括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高考答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的应试策略?

一、要不要把卷子先看一遍?

这个问题不需要统一认识,完全依照考生的习惯而定。有些考生习惯把卷子浏览一遍,然后再做答,这是可以的。有些考生习惯于做一题看一题,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语文试卷的作文题还是要先看一看,知道是什么题就可以了,不必构思,千万不能一边答题一边构思作文,这样容易出错。

二、遇见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正式高考时,有一个答题时间分配问题,平时训练要有意识地培养分配答题时间的习惯。如果遇到一些找不到切口的试题或者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的试题可以做个记号,暂时放一放,先做下面的题。停留时间过长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情绪。

三、新材料、新情景没见过怎么办?

高考试题基本没有书本上的成题,即便是一些容易的题也是书本上的成题经过改造后呈现出来的。材料没见过,情景是新的这是命题者的初衷。在“知识篇”中我们提到过命题专家在命题时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当中考查陌生,陌生当中考查熟悉”,就是说命题专家要给考生创造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让考生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让考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释、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新材料、新情景完全可以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已经具备了的能力去解决它。

四、如何提高考一卷选择题的得分率?

一卷选择题有一个正确选项,其它三项叫做“干扰项”。命题专家在设定干扰项时要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典型的错误。因此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就是要提高抗干扰能力。一要明确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二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三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自信、精神集中,排除分数的压力,不猜不押。方法可以采用选择法,也可以采用排除法。

五、有的学科试题一开始就不容易,怎么对待?

理论上说试题的梯度由易到难,而且近几年大多数学科试题也是这么做的,但也有些学科发生过前边的试题开始就不容易。考生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高考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同时也是心理的考试。考生一遇难题就思维闭锁,就产生心理障碍,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前面有个别难题,不一定后面的题就都难。命题专家在前面也设置一两个难题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心理品质。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要学会“挤”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都“长牙”,每一道题都“咬人”。只有这样试题才能达到区分度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可以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考生好比是漏斗里的沙子,每一位考生就是一个沙粒,沙粒进了漏斗就可以得分了;沙粒挤到漏斗中间又可以多得几分;沙粒从漏斗当中挤出来就可以得满分了。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躁,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七、答不完怎么办?

有些学科的试卷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特别是数学、理综这些理科试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试卷有一个长度标准,试卷长度是指试题量与考试时间的一个

相宜程度。命题时对试卷的长度有一个限制: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全卷,这就是试卷长度的标准。为什么规定是中等程度以上考生可以答完?这和录取率有关,就全国而言我们的平均录取率是在50%,因此指标就设定在中等程度以上考生。有一个问题要提醒考生,没有做完是不是就上线无望呢?这不一定!第一,决定上线与否是总分,某一两个学科答不完不见得总分不够;第二,“做完”与“做对”是两个概念,如果后面个别题没做完,前边的题正确率高,也完全可以得高分。

八、答不完还要不要检查一遍?

一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答不完试卷,特别是数学、理科综合,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抽出时间把前面的试题检查一遍?结论是肯定的。在考试还剩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如果还有个别题做不出来,不会做的,那就干脆舍去,一点也不可惜,因为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个别难题是给考名牌大学预备的,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花过多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不如用这点时间把前边做过的题再认真检查一遍,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在最后时段中检查前边的试题都能找出错误,挽回损失,争取到了分数。这一失一得,值得考生深思。

九、最后一道题一定是最难的吗?

不一定!许多考生对试卷梯度的认识有一种定势,总以为最后一题是最难的,当时间不充裕时,连看也不看了,走出考场再一看,这题并不十分难,起码可以做几步、得几分。因此每一道题都要认真看,每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往往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步就做几步。

十、送给考生一个顺口溜: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

最后一句话“舍去全不会”要慎用,高考试题不是一看就会的,信息要提炼,知识要整合,问题才能解决。“舍去全不会”是指十分难的题,是指做了一半做不下去的难题。一看不会就舍去,那高考就得不到分了。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不但不能舍,而且要做对。

实现高考目标除了这三个要素外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只要考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些要素,高考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班主任寄语——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

班主任寄语(一)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推荐)

课外阅读要重视

选拔干部要重视民心

为什么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要重视哪些方面

教师要重视体育锻炼

写作要重视积淀

要重视党内统计工作

资源共享:企业文化要重视

《千万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doc》
千万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