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议论文写法

2020-03-03 22:15: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送给初三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老生常谈,关键是自己去领悟.

1、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议论文结构、常见的议论文的写法、议论文的种类等。

2、思想准备:想清楚要写的内容。如果认识不清,你可看相关的书,《名人名言》《论点论据大全》可以说是个捷径。

平时要注意积累,如每天背诵两条名言,记一个故事。

这样,你就会写好议论文。不知你对议论文掌握的如何,不知下面的内容对你是否有帮助。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是等。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 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 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 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 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 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 “另一个故事”“ 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 “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初学写议论文,可学习模仿这个结构。

本文选的事例很典型。从不同角度选取了三个事例:包容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三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从古代文官到现代知识分子。三个事例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时又骨气的”之一中心论点。

你再写论文时,如果用两个以上的事例,也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

书店有卖《论点论据大全》的,你可以买来,选一个专题,写前想清楚,模仿着上面的结构,列好提纲再动笔写。开始可写短文,选一个事例,一条名言,连缀成文。

中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步骤/方法

11.学会分解分论点。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22.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33.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

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她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手心的一片爱的阳光, 是乞食者心中的一块甜美的奶酪,是冷淡者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无论你是经受着风吹雨打, 还是沐浴着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已攀上了顶峰,还是被困于巨谷深渊,生命的微笑都能感化 潮湿的心情,抹去不悦的色彩。

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的生命在黑暗里碰壁时,正是沙莉文老师那微微的一笑,使她感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祥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为了卡耐基的好朋友。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微笑不仅能让人驱走心灵的阴霾,还会让人变得友善。有一次,一位窘困不堪的乞食者将手伸到了屠格涅夫面前,但屠格涅夫找遍身上的每一个角落,什么也没有。于是他紧紧握住乞者的手,微笑地说:“兄弟,很抱歉,今天我忘记带了。”乞者眼里荡漾着异样的光芒,感动地说:“这个手心,这个微笑,就是周济!”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 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快快亮出你 的笑容吧!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是心腹,也应防他那未露的尖刀。不要再让西楚霸王 的头颅捧在故人吕马童的手中,不要再让李闯王的生命结束在心腹大将的刀下。《韩非子》

初三议论文怎么写

把握好结构是关键.第一段, 点名论题, 说明背景,可运用替换说法.接着提出论点, 说明你的观点是什么.中间段, 摆论据, 即解释你为什么提出或则个论点.说明原因.一个论据写一段, 每一段论据的第一句或两句为总括句简明说明.即总括句.接着解释细说, 可以举例子.

最后对本观点总结.结尾段, 重申你的论点 ,简明概括你的论据.

初三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

学贵有疑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质疑,质疑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清朝学者陈宪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的学者戴震,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为一个著名的思想家。

在学习上,怀疑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走向真理。我们求知的过程,也就是破旧立新,用真理替换荒谬的过程。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要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达尔文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 .文章开头一段谈了“学”、“问”、“疑”三者的逻辑关系,请按先后顺序列出来。

2.文题说“学贵有疑”。其“贵”在何处?请用文中的语句或者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文中第二段用戴震的事例,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述中心的?是从(

)角度来论述中心的: A . 大疑则大进

B.

敢于提问

C .善于质疑

.D.有效的疑问

4. 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引用名人名言,其作用是什么?

5 .文中除了用戴震的事例外,还运用了一个事例,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这一事例。并说明用典型事例的好处。

答.

答案:

1、疑-问-学

2、贵在敢于思考,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

3、C

4、作者这文章开头引用清朝学者陈宪章的话,既用它阐释题目,又用它充当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而在文章结尾引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话充当论据,从反面强调老中心论点的重要性,增强老文章的说服力。

5、达尔文凭借丰富的资料挑战“物种不变论”的事例,用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观点,更让人信服。

才能来自勤奋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的职员。就是在这七年时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想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生存法则一样。”

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相信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深刻说明:才能来自勤奋。

1.文章第3段的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说明作用?

答:

2.文中“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问题”一句中“许多”的语序位置不大恰当,请你将其调整到恰当的位置。

正确的说法是: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4.文章第2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文章没有列举事例,请你补充1—2个典型事例,概括回答。 答:

5.第2段和第3段的论述,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答:

6.第4段和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

7.除选文外, 你另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答

答案:

1、承上启下

2、对于装机许多不懂得的问题

3、才能来自勤奋

4、如宋朝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5、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6、第四段是第三段的补充,使论述的范围更广些,更有典型性。第五段进一步强化中心论点,又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7、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

天才出于勤奋 ********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过”就是“过火”“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马列主义者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实践的标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答: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论据?答:

3、这段文字分析最详的问题是(

) A、“过’”

B、“过”与“不及”

C、“不及”

D、“恰到好处”

4、读文后,你认为做到“恰到好处”的最好办法是(

) A、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

B、生病服药要讲究

议论文开头的写法

议论文开头的写法.

议论文的开头写法

议论文结尾的写法

语文议论文

议论文各种写法结构及

议论文分论点的写法

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

掌握议论文核心段落的写法

高考议论文写法指导八段论

《语文议论文写法.doc》
语文议论文写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