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

2020-03-03 07:19: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

------2010年我州就业促进回顾与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项永久性工作,人民群众都有了稳定的工作,才会安居,才能推进经济发展进步和社会和谐。2010年在解决就业、带动创业、转移劳动力等方面,我州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着重学习宣传、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教育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健全相应的配套机构,就业再就业取得较好成效。

一、2010年我州就业促进回顾

2010年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州城镇新增就业557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3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组织劳务输出1921人;就业型企业新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36人,其中,社区就业实体安置1158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975人;组织创业培训623人;全州失业保险参保50069人,新增扩面3023人;征收失业保险费2809.99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0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大力加强政策宣传,努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我州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州劳动保障信息网、州就业网等网站,采取专项宣传、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加强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和谐中国民生行”宣传、公共就业服务活动

宣传和创业典型宣传,努力扩大就业政策的知晓面,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努力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千方百计为企业招用人才和劳动者求职服务,根据我州当前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开展了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富士康成都项目群康科技人力资源招募宣传及现场招募等活动。

(1)开展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

为切实贯彻州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全州工业工作暨园区建设座谈会的精神,认真落实阿坝州灾后工业“北上”战略,举办“阿坝州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共收集提供3000余个岗位,涉及电工、钳工、焊工、统计、管理、机械操作、自动控制等26个工种。有36户企业发布用工信息,22家企业到现场开展招聘活动,吸引6400余人到现场求职。通过企业与求职者的现场对接,有1700余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

(2)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以“富民、惠民、为民办实事”为主线,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要内容,重点帮扶贫困家庭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失业人员和因灾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及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就业援助月期间,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发放如何申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怎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宣传资料共2万余份,使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知晓新一轮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3)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

组织开展以“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和谐”为主题的“服务进城务工,促进就近就业,鼓励返乡创业”的春风送岗位活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我

州农村富余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活动期间,全州共免费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3.5万余份,组织专场招聘会14场次,为7658人提供了免费服务,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226人,本地企业吸纳1082名农村劳动者就业,22人自主创业成功,组织393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945人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

(4)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共组织140余家州内外民营企业参加招聘周活动,提供岗位信息12300余个,涉及营销、技术、管理、普工、旅游、会计等多个行业、30余个工种。共有1340余名求职者通过现场、网络求职。包括高校毕业生330余人,进城和返乡农民工78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220人,其中,有1160余人签订了就业意向,317人签订了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4647份,为1600余人次提供维权及法律援助。

(5)组织开展富士康成都项目群康科技人力资源招募活动

通过细化目标、明确职责、广泛宣传、街头设点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共组织报名284人,经初审合格258人,面试合格95人,成功输送95人到富士康集团。

2、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 (1)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帮助受“双重冲击”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稳定了就业岗位,全州有264户企业制定了稳定企业职工队伍的措施,为336户困难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638.86万元,涉及20830名职工;为36户企业办理了缓缴失业保险费手续,缓缴失业保险费25.93万元,涉及2090名

职工;为264户困难企业办理了岗位补贴,补贴金额2439.13万元,涉及17261名职工。

(2)通过比选确定培训机构,着力开展职业培训

积极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比选,把州内外11家信誉好、培训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确定为定点培训机构,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州委、州政府“三百示范工程”建设,以打造“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为抓手,举办乡村旅游和厨师培训班,大力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效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全州共组织各类技能培训9011人,培训合格率达95%。

(3)建立健全基金内控制度,稳步推进失业保险

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坚持基金要情报告制度,认真开展内审工作,及时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确保了全州失业保险基金无违规违纪、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加大失业保险审计稽核力度,对全州41053名参保职工的缴费基数进行了稽核,稽核面达82%,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制定了《失业保险内部控制办法》和《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基金使用程序,规范了失业保险征缴、使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为全州失业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保障工作,为1301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96.2万元。

(4)加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认真研究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竭力帮助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创业,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壮大了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全州新设县级担保基金530万元。大力宣传国家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小额

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建立了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运行机制。狠抓SIYB创业培训,帮助学员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本领,加强贷后跟踪服务,促进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良性发展,形成了“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好局面,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0万元,直接扶持228人创业,带动603人就业。

(5)重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着力开展就业援助

认真贯彻落实《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工作为重点,严格执行《阿坝州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标准,摒弃思想上的顾虑,按照“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严格条件和程序,全面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全州共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20人,其中,“4050”人员434人,残疾人员59人,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304人,征地和因灾失地且农转非人员18人,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105人。重点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援助,认真落实就业援助各项政策,帮助498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6)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认真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管好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促进就业的效益。全年支付社保补贴3075.6万元,帮助7778人灵活就业;支付岗位补贴8.89万元,帮助112人灵活就业;支付岗位补贴1941.4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5128个;支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354.25万元;支付职介补贴48.62万元,帮助3322人成功就业。在全州就业系统开展就业资金使用管理自查,拟定了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做到阳光作业,透明操作,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有待改变

大部分失业人员择业观念落后,拈轻怕重,小富即安,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等、靠、要”等守旧思想严重影响了就业现状;部分大中专高校毕生就业眼光高,他们只盯着事业单位等好的岗位,对于就业部门提供的民营企业等就业岗位不应聘。加之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高,从而导致岗位多,成交量小,求职成交率低的现状。

(二)各项管理有待规范

全州职介手段及行为不规范,劳动监察力度不足,私招乱雇时有发生,用工单位和企业不反馈用人信息、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更谈不上签订劳动合和办理社会保险。

(三)相关政策贯彻执行不力

贯彻执行援企稳岗政策全州参差不齐,没有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事业单位参保缴费积极性不高,部分县对失业保险重视不够,应纳入财政预算的保险费迟迟不纳入,造成失业保险产生新的欠费。

(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尚需完善

我州部分县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视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缺乏破难题,攻难关的信念和精神。还未形成有效的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部门之间协调、衔接配合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

三、推动我州就业再就业工作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发[2008]5号、川府发[2009]13号、川办发[2010]10号、阿府发[2009]15号及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四类群体人员”就业再就业。一是进一步做好援助对象、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的再就业工作。二是做好灵活

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工作。三是进一步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传。四是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力度,分轻重缓急,按分类指导的原则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

对失业人员而言,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州当前就业工作的优惠政策,深入分析陈旧观念存在的危害并说明目前就业困难的必然性和暂时性;在推荐就业过程中不断宣传和灌输新的择业观念,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再就业;坚持“用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群众”,积极树立和宣传就业典型,促进失业人员转变陈旧就业观念,尽快实现再就业。

对大中专毕业生而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我州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及农村基层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奋斗成才、艰苦创业的优秀事迹,帮助毕业生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自主创业意识,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上。确立“只要有用武之地,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无论是机关、事业或民营企业,照样能成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观念。

(三)着重开展职业介绍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制度和用工报告制度。组织力量、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深入辖区内各企业开展调查摸底,详细填写企业用工需求信息表,并逐步建立动态机制,健全空岗报告制度,为招用工工作提供第一手数据与信息。二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主导作用,规范企业招工行为,要求企业招工通过州、县人力资源市场,州、县人力资源市场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为缺工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将辖区企业用工

需求信息在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阿坝州就业服务网上长期发布。三是配合劳动监察及相关部门,规范我州人力资源市场。

(四)健全职业培训管理体制和稳步推进培训工作

尽快制定《阿坝州职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注重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积极检查教材、落实培训质量。依托我州确定的培训机构对州贫困家庭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失业人员和因灾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及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五)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开展分类指导。加强劳务合作,完善服务、培训、维权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促进异地转移就业;结合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返乡创业。

(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州具体情况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享受到创业指导服务、融资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进一步以创业带动就业。

力促就业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doc》
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