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

2020-03-01 21:0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祥林嫂:是“反抗”还是“顺从”?——再探《祝福》的主旨

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发了读者的诸多思考,论者往往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逼死了祥林嫂,祥林嫂面对各种封建压迫,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她的反抗是孤独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作者寄予了极大的同情”①,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在他改编的电影《祝福》中添加了祥林嫂捐门槛后仍不能参加祭祀,于是怒砍土地庙门槛的情节,以此表明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②祥林嫂到底是反抗还是顺从?我们不妨从“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角度,探寻祥林嫂的“反抗”表象下的“顺从”本质,追寻《祝福》深刻而独特的主旨。

一、出逃与抗婚:追求“贞洁”的“时代精神”

在鲁四老爷看来,寡妇祥林嫂是一个“不祥”之人,四婶之所以能够留下祥林嫂来“试工”,不仅在于祥林嫂“手脚都壮大”,更因为“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作者再次强调“顺着眼”,这绝非偶然。两次“顺着眼”描写,突出她的“安分”,符合那个时代对下层妇女逆来顺受的规范要求,这也是鲁四老爷默许四婶留下她的深层原因。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并“满足”“有了笑影”,她要用身体的劳累换得精神上的安宁,其实质是保全名节。

从1920年《新青年》第七卷第三期上发表的周建人先生《绍兴的结婚风俗》一文可以得知:抢亲的风俗,在绍兴很盛,多在贫苦人家。寡妇的身体,极不自由,男子死后,公姑叔伯,甚至于毫不相干的人,都有管的权柄,甚至也有卖的权利,而娘家亦没有争执,因此寡妇就成了最为不幸的弱者。在鲁迅的笔下,这些弱者就是《**》中被七斤嫂辱骂“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③八一嫂,是《明天》里凄苦无助、饱受凌辱的寡妇单四嫂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处在像染缸一样的文化习俗中,众人的心灵不自觉地受到礼教的熏染,众生都要遵循“女子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礼教信条。“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由此可见,祥林嫂这么激烈地反抗再婚,不是贺老六的问题,也非留恋自由的生活,更不是抗议夫家卖掉她,只是为了“守节”。“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此后皇帝换过了几家,守节思想倒反发达。皇帝愈要臣子尽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节。”④祥林嫂为保卫“贞节”所进行的看似强烈的反抗,其思想的凭借,仍然是封建礼教,实质是苦苦挣扎的“顺从”。抗婚成功,她就成为封建文化所标榜的“贞妇”“烈女”。“时代精神”对其毒害之深,可见一斑。

二、捐门槛:为违背“风俗概况”而赎罪

再进鲁家,祥林嫂自我感到没有参与祭祀的资格“讪讪的缩了手”,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由“讪讪”到“坦然”,我们窥探出祥林嫂内心对礼教的认同:再嫁是不节的,无权参与祭祀;捐了门槛就是赎了罪,从此可以摆脱歧视、厄运,换来了有尊严的生活。礼教观念已经融入到她的血液中去了,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信条。当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因鲁四老爷同意她准备福礼,而“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因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觉得自己还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感到满足。当她再到鲁镇做工时,鲁家因她改嫁,并再次守寡,便鄙视她,不再让她插手福礼的事,尽管后来祥林嫂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仍然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她不仅没有了身份和地位,更没有了尊严,对于深受“风俗概况”影响的她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由此不难理解三次失去亲人的打击以及身体的折磨都没有压垮祥林嫂,而不让她参与祝福,她就“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

更不济了”。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深刻指出,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终在这两者之间浮沉,她一直在追求“做稳”礼教的奴隶。但事与愿违,封建宗法制度的夫权不许祥林嫂改嫁;族权否定了夫权,卖掉了祥林嫂;神权又否定了族权,认为她“不贞”,捐了门槛也没有获得参与“祝福”的权利。这一重又一重相互排斥的怪诞理论,轮番对一个贫苦妇人滥施淫威,祥林嫂虽然处处表现出顺从的态度,但还是被剥夺了做人的基本权利,死后还要荒谬地丧失做一个平安鬼的希望。

三、顺从:符合“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的必然选择

小说中前有撞香案后有捐门槛,这两处细节密切关联,捐门槛是为了完成撞香案未能完成的任务:殉节不成,所以赎罪。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绝非要使其成为反封建人物,相反,是要写出她既受吃人礼教和神权的迫害,偏又麻木地顺从而未能摆脱悲剧命运。对鲁镇政权来说,她驯服、勤劳、能干,无须以孔孟之道教化就甘于其奴隶地位,不存在颠覆政权的问题;对于封建族权而言,她尽管有逃婚的举动,但其意图只是为了守节,遵从正统的贞洁观念,而且最终还是屈从族权的淫威,也不可能对它构成现实的威胁;而对于夫权,她的再醮不但未受到贺老六的责难,反倒因此“交了好运”。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她虽然处处极力顺从,无所反抗,无力反抗,但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鄙视,被愚弄,被践踏,而最终成为“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可以说,作为封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⑤。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⑥在鲁迅看来,人的生命的无端丧失是最大的悲剧,如《狂人日记》中的小妹,《药》中的华小栓,还有《明天》中的宝儿。通过《祝福》,鲁迅要让读者认识到旧道德的虚伪、冷酷和陈腐,要唤醒被禁锢在封建传统思想和传统道德的铁屋子中的快要被闷死而又“几乎无事”的人们,他以一个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敏感力和一个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发现了平常中的不平常。鲁迅先生曾痛斥国人的麻木:“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⑦在封建文化的浸淫下,所有的人都难以脱离这个“染缸”而自我清白,立身、行事、说话都不自觉地带有“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的印记。

透过祥林嫂“反抗”的表象读《祝福》,我们会发现别样的深意,祥林嫂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反抗过,祥林嫂的“反抗”本质上是一种“顺从”:祥林嫂从自愿顺从儒家礼教而守节,到被迫顺从族权而改嫁,再到自愿顺从佛教而捐门槛,最终却被吞噬。《祝福》旨在通过祥林嫂不断“顺从”的故事,揭露儒、道、佛、巫鬼文化主宰下的残酷、虚伪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罪恶之源,并以此抵达对封建文化“原罪”的犀利批判与彻底否定。

祥林嫂的反抗

过去的老教参上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祥林嫂没有明显的反抗性格,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根据有三。一是出逃打工,用劳动换取饭碗。尽管被奴役盘剥,却“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只是她的“不幸”,看不出有什么反抗性格来。二是被卖改嫁,哭也好,嚎也好,撞头也好,这不是对旧社会的反抗。这是她深受封建伦理贞节观念的毒害的结果。她的“反抗”恰恰是对封建礼教的维护。三是她对灵魂有无问题的疑惑,根本谈不上对鬼神的否定。“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才是祥林嫂对鬼神疑惑的含义。希望其有是为了与亲人团聚,希望其无,是怕死后被锯分身。这种疑惑是她欲活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的反映。这是封建思想对

其毒害摧残折磨的结果,谈不上反抗。第二种看法是祥林嫂是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其根据是:

一、祥林嫂在神权氛围最浓郁祝福大典之际,向“我”提出三个问题。这表现其对封建礼教封建神权思想的“无视”。二是祥林嫂选择在这个时候死去,表明了她的反抗。这正好印证有些人认为祥林嫂是自杀的推断。第三种看法认为祥林嫂对封建社会所给予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曾进行了不间断的抗争,不过这种抗争是自发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实质是她倔强、不屈从的性格的反映。她对自身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带有很浓重的封建伦理和迷信色彩,她不但没有认识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而且还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这样就决定其抗争的结果不是跳出苦海,而是犹如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反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最后的疑惑虽可以说是对命运的反抗,但是她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种看法是当时的主导看法。

现在的教参上说的简单。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这首先要看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反抗意识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搞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

这点看法学生手头的同步训练上也有,并且比教参上还要详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念教参肯定不行,按照过去老教参上去讲,又太复杂,且没有什么的新的角度。想来想去,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吧。正好讲到提到这个问题时,快下课了。我就把这个问题留成了课下作业,说我们下节课讨论。

说是讨论,我心里并没有底,因为我心里除了教参上的那点认识,自己的确没有什么浅见。可是明天还得给学生个交待。

想来想去,结合一些资料,我初步打算这么来讲。

第一,把祥林嫂看作是(其实她就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摧残被愚弄的封建妇女,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道锁链联合绞死的。看祥林嫂到底反抗了没有,就从她是否反抗这四条“锁链”角度谈。

对于以鲁四老爷代表的封建“政权”来说,祥林嫂是“顺着眼”,从没有反抗,即便遭受呵斥,也没有表现出反抗来。她只想做一个顺民,做一个奴隶。

对于代表族权的婆婆、堂伯,祥林嫂是有限度的反抗,对婆婆逼她改嫁是被动的源于维护自己贞节的反抗。

夫权和族权密不可分,在某种意义上,夫权也表现为封建贞节观念。在这点上,祥林嫂在着实没有反抗。

对代表神权的鬼魂和神灵,祥林嫂也很难说反抗。

综上所述,祥林嫂的所谓反抗是极其微弱的,是被动的不自觉的反抗。这一点很难说是真正的对封建礼教封建神权的反抗。

第二,从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来看。

祥林嫂是个正常的人,有着生存的本能。从追求生存权利角度来看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与挣扎。谁不希望自己活的体面光彩一些,谁愿意让人家在背后指指点点。在这一点上祥林嫂是主动的、自觉地,她的反抗是强烈的,那真是在和命运抗争。这一点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像这样的一个不像命运抗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女人,本应该更有资本活着,可是在那个时代却被扼杀了。还原祥林嫂生存时代,这个人物反封建的主题不也很明确吗?

祥林嫂

祥林嫂小传

《祥林嫂》读后感

祥林嫂学案

祥林嫂申诉状

《祝福》祥林嫂专题

祥林嫂的眼睛

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

祥林嫂续写

祥林嫂人物分析

《祥林嫂.doc》
祥林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