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星惊艳之谜

2020-03-02 13:18: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解读三星惊艳之谜

三星电子因何而强大?把三星和索尼类比,按中国的思维方式,是有点“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期待在里面的。几年前的三星,还是索尼的追随者,而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为了三星电子的追随者。

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三星电子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的谜底是什么?

公司精神:孤注一掷

2003年8月中旬,北京,三星电子高层做了一件让中国人感觉惊世骇俗的事情。在三星显示器发布会上,三星电子中国总部社长李相铉致辞后,把与会的三星高层请上展台。担当解说的韩国高层,反复提及要给与会者和中国消费者“拜年”。正当台下数百位与会者懵然之际,

7、8个三星韩国高层已经齐齐跪倒在台上,五体投地叩头顿拜,赢得台下掌声雷动。

这场“商业秀”式的大礼反倒成了最大看点,以致于人们差点忘记发布会的主角显示器。有媒体如此形容道:尽管这一跪基于商业利益,但还是震撼了在场者的某根神经。事后,三星电子这一举动引起了媒体广泛的讨论。

事实上,把三星电子看作一个坚定的孤注一掷者,不仅会理解三星电子这种“惊世骇俗”的合理性,而且会对三星电子的隐性竞争力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理论,三星电子更象是“孤注一掷”策略的具体案例。“孤注一掷”(FustestwiththeMostest)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南部联邦骑兵将军的常用取胜战略。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家的目标是领导权,或是占领新市场,或新产业。彼得。杜拉克认为:“‘孤注一掷’的目标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个大企业,虽然这是它的最终目标。但是初始时它的目标是占据永久性的领导地位。”现在,三星电子“孤注一掷”的目标是“数字融合革命。”

坚定的孤注一掷

彼得。杜拉克看来,“孤注一掷”是一个高风险的战略,甚至,在所有企业家战略中,这个战略的赌博性最强。而且它不容许有失误,也不会给第二次机会。但是,一旦成功,孤注一掷的回报率却是惊人的。

回顾三星电子的发展历程,其最大的赌注莫过于发轫于1999年的“数字融合”战略。这个战略始于1999年,当时正值三星电子的30周年庆典活动,三星电子宣布了在未来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一个领导者”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公司开始了三星电子“数码战略”:“数码-电子公司”,以实现三星领导数字集成革命的目标。在这个数字融合时代中,消费电子、信息/电信产品、电视机和PC机以及在线和离线的世界都将融合在一起。由于三星电子在消费电子、电信和半导体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三星电子是推动这次数字革命的理想之选。

现在来看,三星电子的这一选择无疑是一非常成功的战略,但在当时,这绝对是一场豪赌,“孤注一掷”战略必须击中目的,否则所有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换一个说法,这有点类似于那个著名的神箭手的故事:如果神箭手第一次就射中了儿子头上的苹果,暴君就答应赦免他,如果失败了,不是儿子死,就是他被杀死。这正是三星电子采用“孤注一掷”战略时所处的境况,它没有“几乎成功”或“差不多失败”的情况,只有成功和失败。

三星电子给自己设立了一个雄伟的目标:超越索尼。三星希望在2005年以前把全球销售收入增长两倍,从而一举超过索尼,索尼2001年的销售收入为585亿美元,而三星电子2001年的销售收入为244亿美元。

在模拟技术时代,三星公司不过是一个追随者;而在数字技术时代,三星电子希望成为一个领导者。三星几乎不惜血本地投入了这场数字变革。三星在液晶显示器的外观和轻薄程度上不遗余力地进行创新,在通信领域,三星电子也在手机的工业设计、功能配置方面煞费苦心。

三星电子的“孤注一掷”战略独特之处在于:

第一,树立一个雄伟的目标。

第二,以颠覆旧规则的方式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第三,以“孤注一掷”的策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第四,“孤注一掷”的执行。

愿景:豪赌未来

“孤注一掷”战略必须有一个宏伟的愿景,占据市场或者行业的领导地位,或者控制市场或行业。

对三星电子而言,愿景可以告诉消费者为什么一个企业需要存在,这个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2002年1月,三星电子在四个相关的商业网络中进行了重塑自身的过程,主题仍然是数字融合。三星电子正在努力成为Digital-ECompany,Digital-ECompany有两个部分,第一是要清楚地知道数字化的生产不仅仅是数字化的产品,而是跨越整个公司的激发数字集成的产品。第二部分是采用E方法将研发、生产和对客户、合作伙伴的营销连接起来,用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其把价值带到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并通过ERP支持管理产品数据和客户关系。

在愿景规划中,描绘蓝图、形成共鸣至关重要。在三星看来,所谓蓝图就是企业发展的美好未来和公司要实现的目标。蓝图不应该是美好而不可实现的东西,而应该是既美好又可实现的。制定蓝图的时候应该考虑基于企业核心力量的选择与集中。制定蓝图是第一步,下一步应该是怎样让所有的员工一起产生共鸣。企业制定这个蓝图,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最后都会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而且这样的想法应该与每个员工形成共鸣才行。

这期间,企业的领导人应该以身作则,把这个蓝图说明给员工,让他们也共享这样的蓝图。而且这样的蓝图,不应该只是一个CEO想的,应该需要作为企业的参谋组织的企划部门的配合,如果需要的话,也要得到外面专门机构的帮助。

如何为公司提出发展蓝图呢?三星集团中国会长李亨道曾认为,提出蓝图很重要,但是如何把这样的发展蓝图让公司的每一个职员都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实现蓝图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现企业发展蓝图的过程中,总结起来又有采取选择与集中的战略,要大量的培育一流的人才,既要大胆地进行研发投资,又要建立信息平台,进行经营,并且把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发展成为企业的文化。另外,在现在的企业经营当中最重要的是速度,企业发展要有速度,企业的决策要有速度,这就要求我们简化企业决策的程序,简化组织结构,这一点在现代经营当中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进行革新和企业的组织调整。

在确定一个清晰的愿景时,三星的经验是重视团队和创新。李亨道认为,首先你个人要经过几天几夜不能睡觉这样一个过程去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而且你要和你一起工作的其他的领导人探讨,得到他们的共识,必要的时候还要接受外界的资讯甚至公司内部一些基层职员的一些意见,在这些的基础上,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研究,你才会知道一个比较正确的企业发展蓝图。

其次,这种公司的发展蓝图发展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公司得到发展,得到壮大,而且你要通过发展规划,给每一个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以梦想。他们认为实现了这个规划,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梦想的人生,而且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这个梦想,这种规划才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在确定这个发展规划之后,我们要做的初步工作是要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说明我们的规划,内容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规划。如果实现了这个规划,每一个员工的未来是怎样的。通过这个工作,使每个人都能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规划实现过程当中。在实现企业的目标当中,作为企业的领导人,要有实现这种目标的热情,使你的员工都能看到你在全身心的投入。

颠覆旧规则

颠覆旧规则,重建新规则。即如何在竞争中通过差异化方法做得更好。

三星电子CEO尹钟龙则喜欢用“生鱼片理论”来解释三星的竞争策略。尹钟龙说在把热销产品推入市场之前,就要先将产品变成“生鱼片”,这样才能使电子巨头售上高价。《商业周刊》曾详细介绍了他是如何运用其“生鱼片理论”来打下一片片江山的。

在竞争白热化的电子消费产品市场,今天还在热销的新产品,明日就变成了昔日黄花,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尹钟龙将三星的成功之道形象地比喻为“生鱼片理论”。其意思是说,当你第一天抓到高档鱼,在一流的日本餐馆里能卖个好价钱。如果一些鱼没卖完,等到第二天再卖,就只能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二流餐馆,到第三天,你就只能卖到四分之一的价格,如此以往。这就是“干鱼片。”因此,在电子消费产品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就是将最先进的产品在竞争爆发之前就摆上零售架。这样,你就可以在其它产品纷纷跟进、你的产品不再时尚之前获得一个好价格。他说:“在我们的商业中,如果你能缩短交货时间,你就可以赚。如果我将交货时间缩短一星期,这就大不相同。如果你两个月之后才入市,那就完蛋了。”

为了不让自己的产品变成隔夜生鱼片,三星电子的策略是不断重建新规则。

比如,在产品策略上,三星始终以最酷、最时尚的产品进驻全球市场,其移动电话、LCD电视、存储芯片和摄像机一直领先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使它某些产品在这一行业赢得了最高价。

三星电子在重建新规则上的一个经典案例是Anycall手机。1992年,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提出“新经营”思想,进行战略调整。那时的韩国手机产品还多为模拟技术。摩托罗拉手机的产品市场份额很大。李健熙提出“质量为上”的口号,三星手机因此曾将所有不良手机烧毁以表达重视质量的决心。三星电子经过分析认为,模拟技术靠经验,而数字技术靠的是创意和速度。因此,三星迅速改变发展方向,于1996年采用CDMA技术,正式走向数字技术之路。为了打造过硬的产品,抢占摩托罗拉的市场,三星手机进行了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严格测试,并将产品命名为Anycall手机,意思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通话的手机。

重建新规则的另一个经典案例是百事可乐。1970年代,百事可乐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更喜欢轻便型包装,因此他们决定改用塑料瓶。当然,可口可乐可以完全模仿百事的做法,但在当时,可口可乐外形独特的玻璃瓶就是自己的标志,他们已为此用了数亿美元、几十年的时间宣传推广,如果再模仿百事是一件代价非常昂贵的事情。可以说,百事发起了一场可以为自己带来价值,同时破坏可口可乐价值的运动。

可以说,这种战略思考(也就是博弈中的前瞻行为)才是制定真正拥有持续优势战略的关键。

如何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三星电子的答案是:设计明天。

2003年9月底,记者参观三星电子位于韩国水原的“三星展示馆”时,感觉就像进入了《黑客帝国》中的明日世界。“三星展示馆”展示了三星电子制造的产品以及正在发明的产品,从最新型的LCD电视、旋转照相手机和家用电器到下一代的网络影院、清洁衣柜、脚踏式真空吸尘器和集线器,无不体现了简单易用的设计理念。

三星电子保持竞争优势的一大重心就是,不吝巨资投资研发和设计上,三星电子的产品所体现出来的科技、时尚、前卫的特点是为世人所公认的。

1970年,三星电子还在为三洋公司打杂,为其制造12英寸黑白电视机;5年前,三星还不得不从索尼或者松下公司购买芯片。然而现在的三星电子已是今非昔比,它已成为世界顶尖级的技术创新公司,它在众多的领域创造了一系列的尖端技术,包括移动电话、手持计算设备、平面显示器以及超薄笔记本电脑等。2003年,三星电子的专利数在全球排名第5,在美国取得了1450项专利,仅次于IBM、NEC、佳能和Micron公司,领先于松下、索尼、日立、三菱和富士通公司。

三星电子拥有64000名员工的研发队伍,其中将近1/4的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4家研发中心。在2001年,三星电子将总销售额的7.5%(相当于19.39亿美元)投入到研发工作中。他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6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和40英寸薄膜晶体管-液晶电视;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0.10微米4Gb动态随即存储器;开发了联合式DVD(数字化视频光盘)/VCRs、SPH-1300PDA(个人数字助理)电话和突破性的NEXiOS150无线手持电脑;制造了组合式CDMA20001X和WCDMA第三代网络设备和系统。

在2002年度,三星电子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工业设计奖(IndustrialDesignExcellenceAwards简称IDEA)的评选中共获得5项大奖,与美国的苹果公司平分秋色,同为本届工业设计奖中获奖最多的公司。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年度工业设计奖是全球工业设计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他们开发的众多实用性产品在德国获得了11项“iF产品设计奖品”,在日本获得了12项“工业设计优秀奖”,在全球各地获得了几十项其他奖励。

一些新的产品也不断给三星电子带来机会。例如,三星电子的新型DuoCam,这是一个带有内置数码照相头的便携式数字摄像机。对于那些希望能够拍摄高质量静态图片的,对数码便携式摄像机有着更高要求的客户来说,DuoCam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增值解决方案。再如,三星电子新一代照相手机集合了世界先进的TFT-LCD技术和用于多媒体通讯的高速数字传输技术,这些产品都体现了人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为了让用户体验到数字家庭的舒适和便利,三星电子推出了以TCP/IP为基础的数字家庭网络解决方案—HomeVita,该工程在韩国拥有100个实验室,并在汉城、香港设立多个体验中心,通过一个无线的Webpad(网络遥控器)或WAP移动电话或任何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对整个家居实现智能化、综合性的控制,把家庭自动化的理想提高了一个一个更高的层次。

获得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工业设计奖金奖的“家庭医生”充分表现了三星电子创造有品质的数码体验的理想:它是三星的家庭健康诊断工具箱的概念产品。人们吞下一个小小的可检查内部器官的高科技药丸,其他外部设备监测检测结果,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

《商业周刊》在一篇题为《全球最佳品牌》的文章中谈到:“三星在设计研发中的巨大投入为其在高端产品领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这些产品包括可以像油画一样悬挂于墙上的TFTLCD显示器和小巧的便携式DVD播放机。”今年,三星电子凭借彩屏手机业务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制造商。

现在,对三星电子而言,继续保持在个性化设计方面及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三星正全心致力于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这种设计将把统一的三星品牌形象融入到每一个产品中。从产品的内部到用户界面和表面装饰,以期使消费者更轻易地辨认出三星产品独特的介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之美。

李健熙的第一主义

如何获得企业最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三星的“一等”主义,在所有领域都做第一位,最好的。这也是三星普遍认可的一个企业文化。三星的创始者李秉哲他在创立公司的时候就提出来,要追求第一主义。现在的三星会长李健熙在1993年也提出三星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要追求第一,成为这些领域的最先进、最好的企业。当时,李健熙提出了三星要进行“新经营”的理念,他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目前无限竞争的国际环境下,三星要从大量生产转为以质为主的经营。因为当时以追求量为主的企业文化在三星内部非常普及,为改变这种观念,他提出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号:除了老婆和孩子,其他所有都要换。当时这句话一度在韩国非常流行。

为了使李健熙新经营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当时三星生产的很多产品,一些认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手机都被堆到一个操场上,点火焚烧,三星的职员亲自目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追求第一品质的理念在三星内部变得十分深入人心。

此外,三星“一等”主义战略之所以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就是选择集中的战略。所谓选择集中就是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世界第一位,所以要充分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实力,选出能在世界上夺取第一的领域在这一领域进行集中的投资。三星把世界上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现在我们的企业在某些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我们称之为果树事业,就是目前我们可以获得成果的事业领域,我们要加强这一领域的投资;第二个是在五年之内有可能给公司创造利润的领域,我们称之为苗圃事业,它虽然是树木还很小,但在1~5年之内它会结出成果,为企业创造利润。第三个是在5年至10年之后能给公司创造利润的,我们称为种子事业,在这一方面的投资也是重要的。

高层铁三角

三星电子一个颇为人所称道的是其稳固的三角形框架结构设置:以指引经营方向和战略的李健熙会长为顶点;负责协助会长及总裁团实施战略决策的结构调整总部;指挥实际经营的总裁团形成三星电子经营班子“双轴”。

这个高层三方各司其职。会长李健熙作为铁三角的顶点,主要把握大方向远景,比如,在三星电子向半导体事业进军的问题、三星电子和三星半导体通信的整合(1988年)、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等大方向。结构调整总部与三星经济研究所共同合作制定总体蓝图(未来战略),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同时也起着在经营环境突变的时候及时发出警报的“早期警报器”的作用和调整各部门经营的“管制小组”作用。电子经营班子以结构调整总部的建议作为参考制定经营战略和方针。

三星电子的结构调整指挥部曾经为三星的机构变革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结构调整,三星电子不可能战胜九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严酷的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状况,成长为每年能创造以亿为单位的纯利润的一流企业。

结构调整总部在外汇危机以后主导结构调整,打下了包括电子在内的各个部门,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创造经济利益的基础。结构调整的细节计划和方法虽然是由三星电子制定,但基本方向是由结构调整总部提示的。经济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三星电子为了人力裁减问题而受到困扰。已经做了一次精兵简政,但结构调整总部认为危机会长时间持续,并打算再进一步精简。从电子经营者立场上看,一年内两次进行精简很不容易,但结构调整总部以李健熙的信任为后台,超高强度地推进了结构调整。电子通过大力分家和出售,把人员从4.7万名减少到3.8万名。这种“减肥”政策与今后手机以及半导体事业兴隆一起,成了使三星电子每年能够创出高利润的原动力。

三星手机的横空出世,也离不开结构调整总部的幕后支持。1996年,当上IOC(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李健熙提出了借助奥运会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构想。因为三星的电子产品在质量方面与日本产品相等但未能进入“世界一流产品”行列,所以打算通过奥运会改变低价位产品形象。

结构调整总部宣传小组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使三星电子加入本来由11个主办单位构成的1998年中野冬季奥运会公开赞助企业。三星品牌被世人公认为一流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后,三星电子也参与了悉尼(2000年夏季)、盐湖(2002年冬季)奥运会公开赞助企业,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结构调整总部还在每周星期三召开的社长团恳谈会和每月召开两次结构调整委员会会议,讨论并决定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各子公司企业的发展方向。

重视人力资本

三星的人才观与众不同,他们认为的人才不但是很有能力,而且可以把重任交给他的人。三星非常重视在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人才,让他们在企业里担当重任。

曾有人向三星中国会长李亨道提问:三星怎样克服金融危机的?李的回答是:“三星公司没有更多的秘诀,就是以培养人才作为企业重要的事情,让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栋梁”。文网:www.daodoc.com

来源:http://www.daodoc.com 推荐 臂力论

索尼的追随者因何而强大?解读三星惊艳之谜

解读三星

日本起源之谜解读

解读卖场操作之谜

解读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之谜(完整版)

三星党组织

三星(材料)

三星电子

三星求职信

三星策划案

《解读三星惊艳之谜.doc》
解读三星惊艳之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