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家庭教育讲座稿

2020-03-02 15:4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为了明天家庭教育讲座最最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们! 大家好! 我是威远县四个文明家教讲座宣传员,名字同全国著名的演讲家,教育家魏书生差一个宇,叫魏群生,年纪不大,只有66岁。从38岁起就和大家一起喜怒哀乐,28个春夏秋冬,我跑遍了大西南46个市、区、县的山山水水,也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先后在7984所学校作过演讲,听众达四百多万人。

今天的六十分钟,我将和大家一起心心相印,希望南腔北调的演讲能赢得家长师生们热烈的掌声! 每位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愿望:让学生成才,让每一颗金子都能闪闪发光。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将来都能大有作为。

一国之希望在于人才,人才之根本在于教育,而教育水平之高低又与家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家庭教育、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最近四川省妇联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在全川甚至在全国都是一大难题,目前川内有90%的家庭不懂得和不完全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孩子因为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确造成逆反心理的情况极为普遍,调查同时显示:在所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中,打骂、惩罚、甚至体罚这三种形式乃是大多数家长采用最多,也是被多数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怪圈,专家认为:主要是家长没掌握好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懂得用合适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由于采取了不正确的手段和教育方式,至使很多孩子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教育方法不当的关键原因在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不能对症下药。

家庭不仅是成年人歇息的港湾,而且也是孩子的港湾,这个港湾虽然不大,但却有着母亲博大的胸怀,她能容纳孩子的成功与微笑,也能容纳孩子的过失和眼泪。

假使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的孩子,而你却不能,因为你必须欢迎他,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即使你的孩子犯了再大的错,你都不能说:“你给我滚出去!”因为家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地方,除了家,他再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孩子需要保护。”我们许多父母亲都忽略了这一点。

分析许多家庭孩子出走的案例,多数是因为受到了挫折,心理无法承受,或考试考砸了或犯了错,无法向父母交待。

他们真的滚出去了,结果如何呢?河北王虎案有两个初中生,因考试成绩差,不敢回家,浪迹街头,结果被坏人以招工名骗到一个地下血库,和其他几个孩子被逼去抽血,数日后,几个孩子面黄饥瘦,十分虚弱。幸好其中的一个孩子逃出来,喊来了大人才得救,出来时,几个孩子已奄奄一息,那些滚出去的孩子,许多人在心灵上,肉体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这此伤害,往往是我们一生都难以补救的。

由于我们只拥有一两个孩子,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产生了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她们就象母鸡一样,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宝贝,不知不觉步入了教育的误区。溺爱的结果使母爱变成了母害:溺爱主要表现有五种类型:

代替型: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到学校,他们怕孩子累着,亲自出马上阵。当有人问一位年轻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亲毫不含糊的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还让他做家务?”

孩子参加活动,家长陪伴的阵容十分吓人。某大报刊登一张某小学开运动会的照片,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照片题目是:是谁在比赛?

每天,孩子的书包,妈妈代替收拾,孩子的铅笔,妈妈代替削尖,孩子的钢笔,妈妈代替灌水。老师告诉孩子的事,妈妈全替孩子想着。有一天一位二年级班主任批评班上没带齐用具的学生,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叫“都怪爸爸没给我收拾好!”好象一切过错都是爸爸、妈妈的,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买电脑,买钢琴,请家教,还参加了各种特长班。有的家里还设了很多的奖,什么奖呢?爸爸妈妈奖,爷爷奶奶奖,外公外婆奖。不管干什么事都得发奖,成绩考得好,奖!作业完成得好,奖!家务干得好,奖!就连扫墓、上坟磕头作揖还得奖,这样奖,那样奖,奖出来的学生就成了温室里的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霜打,怕苦怕累怕挫折。饱不得饿不得,怕风怕雨怕冷又怕热,大事做不来小事还不愿意学,但还是学会了一样,挑吃挑穿,学会了潇潇洒洒高消费,大手大脚乱花钱,吃的要营养,穿的要名牌,玩的要高档。

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给同学们当书童,小时候送你们到学校,接你们回家,还有给你们背书包,削铅笔,整理书本文具盒,长大了就放心了吗?还更不放心,就连上了中专大学还得全家人背着大包拧着小包把同学们送到校园去。今年八月下旬,成都各大专院校开校的时候,校园门口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凡,记者现场跟踪采访,发现在四川大学门口每个学生至少有2名以上的亲人陪同。有的甚至是众星捧月,前呼后拥,到学校报名缴费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在四川师范大学门口,送学生小轿车足足排了三公里长。青岛某大学一名刚刚跨进校园没多久的大学生,向家里打电话说他想吃妈妈亲手做的馄饨,妈妈听了很感动,急急忙忙亲手做了两大碗,专门乘飞机从福建的福州飞到了山东的青岛,把两大碗香喷喷的馄饨捧到儿子面前,看到儿子狼吞虎咽,妈妈感到无比欣慰。儿子感到理所当然。天下的父母宁愿吃尽天下千般苦,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不开心。可以说父母对你们是百分之百,有的同学对父母是一点感情都没得,稍不顺心都离家出走,挨点大骂干脆来个夜不归宿,有的父母说一句,有的同学起码要顶个十句八句,前不久一位年迈的父亲谈到他上大学的儿子,一年中给家里发回了4条手机短信,加起来还没有一封电报长,但每条手机短信都没离掉一个字,那就是钱!

青海省青都县有个农民叫陈邦顺,今年已经61岁,他长期来考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他先后伪造了六个献血证,夫妻二人轮流卖血,儿子上大学四年花了他六万四千元,儿子明明知道父母都是靠卖血来供他上大学,但他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根本不管父母是死是活,一而再再而三向家里要钱,一会要买电脑,一会要买衣服,一会要旅游,一会要拉关系,就连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花上了两千元,有一回他扯谎说他在学校偷电,被罚款3000元,他经常在同学中吹嘘说,他爹是包工头家里的钱用不完,他的钱拿到哪儿去了,全部送进了网吧游戏厅,他上大学四年毕业考试十门功课六门不及格,大学毕业证拿不到,得到的是一张退学通知书,他回到家以后父亲又在一次给他五千元去深圳打工。结果一去音信渺无。福建东南卫视,东南瞭望曾连播五期追踪报道,寻找儿子小良,中央电视台《聊天》栏目也把他的父亲请进了演播厅,他在电视里大声的哭喊:孩子你在哪儿?奶奶想你想得好苦啊!记者费尽千心万苦,跋涉万水千山,从深圳广州到上海最后在北京找到他的时候,他却对记者说他发誓永远不回家门,还提出要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这样的大学生为数很少,但影响极坏,希望同学们要引以为戒。

大家都能看得到一种普遍的想象,那就是老人的悲哀。穿得破旧是老人,吃得最差的是老人,房屋住得矮小的是老人,干活最累最苦最脏的还是老人。若是他们生了病,就只有小病拖大病挨,要死了才往医院里抬。

代替:究竟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孩子的懒惰与无能,也带来了父母的失望和悲哀!

满足型:

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有的家长没工夫去教育孩子,于是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花钱欲望。

一个北京小男孩,父母都在国外工作,把他寄养在朋友家里,每月零花钱花到了两三千,在班里,没有一个同学没喝过他花钱买的饮料;选中队干部没有一个人不投他的票。他平时很少做作业,谁帮他做一道题,做一次语文作业,给谁一块钱。远在国外的父母好象觉得,用钱可以弥补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给孩子太多的钱,是在害孩子,不是爱孩子。

一位女同学说:“我家的柜子里,枕头里都是钱,但是我们姐弟最不幸了,爸妈只为挣钱做生意,把我和弟弟关在家里,顿顿饭都要自己去买,有一天,我打开衣柜,发现里面的脏衣服乱成一团,都发霉了,洗干净时全都成了破洞,前不久《党员文摘》上曾报导过川东某中学有个高三的学生,他的妈妈是房地产商,家有资产几百万。父母为了祝贺他高中毕业,给了他“奖金”一万。过春节又给了他压岁钱十万,加上他存的私房钱四五万,一共有十五六万,这位同学想干什么呢,他想的是不花白不花,家里有的是钱,花光了还会来,一个人花太不好玩了,结果呢,他约了四个同班同学来到了成都花园小区租了一幢高档别墅,几个同学整天在里面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尽管有了十几万垫底,加上他的妈妈还不断给他寄钱去,也经不起几个哥们整天挥金如土,再向妈妈要钱,自己开不了口,时间也来不及,五个同学商商量量,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天晚上,五个同学合伙拦路抢劫的时候,都被当场抓获。一个月以后,五个同学都站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一个个失魂落魄,垂头丧气,泪流满面,悔恨交加,特别是有钱那位高三的同学更恨,恨谁呢,恨他的妈妈用金钱把他给害了。 前不久,教育导报上曾经报导过一个神童的故事,说的是东北有个小朋友,才三岁的时候就认得1000多个字,是全东北赫赫有名的神童。刚满十岁,神童上了初中,他的成绩果然非凡,科科第一。后来父母做生意,干起了废金属回收,赚了很多钱。父母为了赚钱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哪还有时间管孩子呢?他的妈妈总认为,现在有钱了,可以用金钱来满足他,让他自己管自己,那不更好吗。所以这位同学平时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特别逢年过节,他家来的不是大款就是富翁,给他的零花钱、压岁钱。少的五百、多的两千,先先后后加起来有两万三。他的妈妈说:“这些钱是客人给你的,你自己管,可以存到银行里,慢慢地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了妈妈的安排,这位同学能花钱,敢花钱,会花钱。

同学们!衣兜里有了钱,哪儿不能花呢?只要一出校门,台球桌上花,游戏厅里花,网吧里花,赌赙花,洒楼花,还花学完,社会上几个不三不四的青年把他盯上了,你花不完?来!我们帮你花。三花两花,两万多块钱不到一年就花个精光。没钱了又不敢向父母要,就只有去偷,反正家里有的是钱,偷个一千两千问题不大。偷了爸爸的,又偷妈妈的,先偷五

十、五百、再偷一千两千,一万两万,不到两年他在保险箱里偷走了二十余万才被父母发觉了。偷得家里倾家荡产,偷得父母愁眉苦脸,还把他无可奈何,只有好酒好菜往桌上一摆,边吃边教:“我的小祖宗,我的心肝宝贝,我求求你莫偷莫偷!”这位同学千保证万保证坚决不偷,谁知才过两周,家里钢材被盗五吨,公安局立案侦破,谁干的?还是这位同学和几个不三不四的青年合伙干的。

神童累教不改,一犯再犯,仅管他偷的是家里的钱和物,同样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收容劳教三年。

看管型:

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们寸步不离的看着,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许多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劳累一天,还要陪着读书、写作业、洗脸洗脚穿衣吃饭.......看孩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整天唠叨个没完没了,看得孩子很烦很烦,看得自己很累很累。

其结果呢?孩子觉得妈妈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父母觉得孩子太不听话,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是越来越深。

粗暴型:

家庭教育的简单化,专制化或采取惩办主义,都会激化父母子女的矛盾,促使青少年行为的恶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打出来的,“棍棒下面出好人”;“不打不成才”。这些家长用体罚作为教育的主要方法,要求子女绝对服人,根本不考虑子女的人格和心态。有的家长说:“我就是父母打出来的,一打就怕,一怕就乖,我就不信打不出来。 更有甚者,有少数家长宁愿把孩子打瘫打残、有的吊起打、用铁器打,有的不给饭吃,赶出家门,有的用铁链将孩子锁住,但是锁住手脚却锁不住心,有的家长平时不管教子女,不知道子女在想什么,干什么,也不与老师联系,当看到孩子考试不合格或惹出乱子,老师上门告状时,便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对孩子破口在骂,拳打脚踢、罚跪、罚饿,但过后孩子却依然如故。小惯偷先伟家住泸洲江阳区,今年只有14岁,但他偷盗的贼龄已达六年,他八岁开始偷盗,已作案1000余次,无数次被民警抓获,都因年龄太小被民警教育后放回,他就更加肆无忌惮,疯狂入室盗窃作案,被民警称之为“小贼王”,2009年4月20日以来,仅10天就将盗得的一万五仟元现金挥霍一空。

他8岁时就开始小偷不摸,因偷盗还没上完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开除,从此就流窜到社会上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在一起,以偷盗为生,开始父母想管他,抓回去十多次都是一阵拳头、脚尖、棍棒暴打,仍解决不了问题,有一次将铁链锁住,也被挣脱逃了出去,从此

三、四年不回家,六年来疯狂作案,盗得财物数十万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偷盗,其余时间都泡在网吧里,有时单在网吧消费一个月就达到

五、六千元之多,他在泸洲江阳区,龙马坛区派出所非常有名。 今年5.12大地震一周年的那一天,根据《刑法》第17条第4款,小惯偷先伟作案期间已满14岁,且家中无实际看管能力,警方决定对其收容劳教2年。

我曾经对100名犯罪少年作过调查,其中与粗暴家庭教育有关的就有52名,占52%。

教唆型:

这是一种最恶劣,危害最大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的家长自私自利,为人处事,偷奸取巧,对孩子小偷小摸予以支持,子女的错误由小变大,以至违法犯罪。极个别的家长教唆子女犯罪,表现在亲自传授技术,帮助窝脏、销脏,坐享其成,案发以后为其抵赖,隐瞒事实真相,如有人在赌博时,子女在旁围观,他便拿出十元钱给孩子:“你也找几个娃娃去赌。”“如果赌输了没关系,再拿20块钱去,把输的钱给老子赢回来。”有一个平时作风不正的妈妈,经常出去鬼混,还不知羞耻的对女儿说:“要想吃得好,穿得好,玩得舒服,就要象我这个样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长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是非观念,所爱所憎直接深入子女的灵魂。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他们出身于不同的贫民家庭,但小时候都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诚实,正派,如今当了良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六十多岁了,还保持这样的本色。 家长行为,说到底是社会行为,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感,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

孩子们最高兴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看见父母的言行和自己心中所希望的一样甚至更好,让孩子们伤心和难过的是父母说的和做的,不像自己想得那么好,因为孩子比成年人单纯天真得多,因而自尊心更强,对光荣耻辱更加敏感,父母作得好,孩子觉得特别光彩,自豪、有面子。父母作得不好,甚至出了差错,问题,孩子会特别觉得丢脸,甚至没法见人。无论每位家长有多少困难,受多少委屈,也无论吃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亏,都要行得直,坐得端,光光亮亮,堂堂正正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所有这一切,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都会给他们以无形地力量,引领孩了紧给父母走知荣明耻的人间正道。

我曾看到过江苏某县一名初一学生写的作文《打麻将的妈妈》:三万“、“八条”……妈妈又在客厅里打麻将了,此时的我已无心再做作业,一股无名的恨从我心中升起。我恨、恨她、恨这个爱打麻将的妈妈。

妈妈为了打麻将,竟然不顾我的学习,一次测验我得了个满分,我满心欢喜的把试卷带回了家,想让妈妈也高兴高兴。但当把试卷递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竟不屑一顾的说:“及格就行了,不要费那样多的劲去考满分,只要考及格妈妈也同样高兴。”妈妈随手递给我十元钱说:“这是我昨天打麻将赢的,给你个奖偿吧!”我气愤的把钱扔在地上,伤心的哭了……。

从城镇到乡村,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搓麻将的男女老少,。纵然是深更半夜,也会听到“哗啦、哗啦”搓麻将的声音,这些从小在麻将声中长大的孩子,明天会怎样?

一些夫妻吵架成风,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名不相让,互相谩骂,这种行为深深的刻进孩子的脑海,直接影响孩子地学业。

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丢果皮纸屑,抢坐位,跨栏杆,折花草……。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小就埋下了目无法纪,危害社会公德和扰乱社会秩序的“种子”。

有的父母不善于和领导和睦相处,常因小事耿耿于怀,指桑骂槐,恶语相对,有的还去伤害人家……,孩子慢慢就会上行下效,欺凌弱小,大耍无赖,养成霸气。

家庭是社会的细脆,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有各种条件因素和方式,但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那么这个家庭就是一个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那我们的社会就会祥和安定,那我们的国家就能繁荣昌盛。

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沧海一粟,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事业婚姻失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而对孩子的教育失败了,东山再起容易吗?成长只有一次孩子只会给你一次机会。孩子跟你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如果这些时间不教育,就抵消了学校的教育。

农民怎样种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长得好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做法就往往不同。

庄稼长势不好,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一些家长却一味指责孩子,根本没有想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好多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赞扬孩子。没有赏识,没有赞扬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的父母中有多少父母能真心的赏识、赞扬过自己的孩子呢? 我曾采访一个上初一的男孩,他说的几句话特别精彩:“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有多笨……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好了,干吗给我当爸爸。当时他的爸爸在场听儿子就这样的话,双眼一瞪,嘴张得老大,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流着泪水对我说:“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样冤枉我?”

我对他说:“你爱你的孩子,可是你的孩子并不知道,你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赏识,你赏识和赞扬的只是别人的孩子,所以你的孩子并不爱你。

有这种烦恼的孩子和家长,为数不少,在座的也有很多。 因为,现在好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心里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赞扬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有的父母几乎成了非常贪婪的人,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永远不满足。

有位小学生曾委屈的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当过干部,好容易当上了小队长,当我兴高彩列跑回家告诉妈妈时,妈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歪说:“小队长有什么可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可是她不知道孩子当上小队长有多么不容易。 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别高兴,谁知回家给妈妈一说,我妈妈当时就问我大队长的候选人有你吗?你说我妈妈多么不知足。”

我看这样的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必要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赞扬他,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赏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尊敬上帝一样去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赞扬和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挨骂而活着。

不要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一道工作,谁都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坚挑眼的人一起共事。

孩子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在这个单位不被赏识干得不顺心,可以换个单位去工作,而孩子不被赏识,就没地方去了。

所以说学会赏识和赞扬,应当是每位家长的座右铭。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 一位老师在班上布置过一篇作文,题目是《夸夸我的爸和妈》,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寥寥数语,有的学生一字未写,一字未写的学生说:“老师,这篇作文我确实写不出来,他们没有事业心,成天打麻将,粗话连篇,不管家务,不管我的学习,动不动就教训我,我是他们的出气筒,我夸他们什么呵。”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点太多、看优点太少、批评太多、激励太少、训斥太多、表扬太少。宋庆龄有一句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国家需要全体孩子都具有很好的素质。

实际上,要让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心态,关键是父母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心态。

现在,许许多多父母的心态不是太好了,而是太糟了,整天对孩子这也满意,那也看不上,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有了缺点,往往自己气败坏,多是指责,训斥;他们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孩子失败,只告诉孩子要去和别人竞争,要比别人强,却不告诉孩子竞争的结果会有输有赢。一个人一生中失败要比成功多得多,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过八个如果: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孩子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如果孩子生活在苦难中,他就会学会百折不挠,通信勇敢顽强。

美国最优秀教师对家长提出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云努力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以挥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了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制定家庭学习制度,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避免缺课的情况发生。 世界上学制最长,专业性最强的学科是“父母专业”没有一个专业能与“父母专业“的学制比长度,作父母的都必须学习这个专业,它可以陪伴你们一生,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科的创始人就是四川自贡一中的家教老师刘乾跃,一位有着近30年教龄的老师,两个优秀孩子的母亲,她曾经在各地=举办过上千场家庭教育报告会,并提出了她的个人主张,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家庭教育,老师永远也代替不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的老师只管幼儿园,小学的老师只管小学,中学的老师只管中学,大学的老师只管大学,而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没有哪一个老师会管你孩子一辈子。学校老师不合格要误人子弟,难道父母不合格不误自己的孩子。

任何事业的成功无法弥补你教育孩子的失败。 一个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是绝对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位优秀的家长胜过100名教师。 一位优秀的家长就是一位教育家。 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就会有一个成功的孩子,好的习惯能造就你的孩子,坏的习惯也能毁掉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你的天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文分高低之分,更没有忙与不忙之分,只有顾与不顾的观念认识。如果你认为教育管理孩子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哪怕你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与孩子一起探讨学习,再累也有精力管理教育孩子。

家长错误的行为会误导孩子,错误的观念同样会影响孩子,一些家长把学校当成了保险箱,总认为孩子上学自己出了钱,因此孩子在学校出了事一概应由学校负责,我认为出了点问题就找学校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这也是大多数学校不敢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的原因,因为安全事故是架在学校头上的一把刀。而作为家长非常希望老师能经常带孩子外出,而不是把孩子整天关在封闭式的校园里,服刑人员宁可出去做繁重劳动,也不愿整天呆在牢房,这是为什么?教育不仅是让孩子读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责任,家长才是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要孩子一出事,就不分青经皂白的找学校,这样下去以后谁敢当老师。有家长问:什么样的孩子可以成功?我认为凡是孩子都可以成功,就看如何去教育,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紧密配合,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我希望在座家长的孩子都能成功!

最后祝愿每位家长和老师,分分秒秒都平安,时时刻刻都开心,日日夜夜都快东,岁岁越活越年轻

为了明天家庭教育讲座稿

家庭教育讲座稿

家庭教育讲座稿

家庭教育讲座稿

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演讲稿

为了明天作文

《为了明天》观后感

家庭教育讲座

家庭教育讲座

《为了明天家庭教育讲座稿.doc》
为了明天家庭教育讲座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