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2020-03-02 10:34:5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构成,分类。

2.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通过摩擦起电实验,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会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2.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可以再分吗?

二、新课: 活动:摩擦起电

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聪明的脑袋上多摩擦几下,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摩擦起电实验]:

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结论: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 活动:两种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两种电荷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得出:两种电荷:______________。

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电荷。 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丝绸带负电荷,玻璃棒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可以吸引小纸屑。 3.[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活动1:投影一盒碎纸屑,师出示一把塑料梳子,问:将这把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反复多梳几下);

活动2:如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去靠近刚刚梳过的头发,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①脱帽时头发飘起来②手触碰到静电球时头发会竖起来③云层碰撞时产生的闪电等等 提出问题: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 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书中P30,第二段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差就失去电子,反之就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数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并且互相摩擦的物体显示的电荷会不一样,一个显示正电荷,另一个就显示负电荷。

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使学生得出:[结论](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________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到另一个物体

三、小结: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四、课堂练习

1.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 ,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

3.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 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5.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 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 和带正电荷的 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6.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7.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 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9.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C.两小球互相靠近D.两小球互相排斥 10.关于电中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负电荷抵消 B.原子内正负电荷相等 C.正负电荷转移 D.得失电子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12.两个完全相同的极轻小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所发生的现象是( ).

A.带电小球向不带电小球靠近B.不带电小球向带电小球靠近C.两小球互相靠近D.两小球互相排斥

六、教学反思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说课稿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优秀]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二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doc》
《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