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007 易色以贤贤(推荐)

2020-03-02 18:00: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语笔记007----易色以贤贤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以文学著称,晚年在魏国讲学,开创“西河学派”。

贤贤易色:这句的解释一直不够明确,是论语里比较不好理解的几句话之一。后世的注释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用追求良好道德的价值观替代爱好美色的价值观,或者说用爱好美色的动力来爱好道德。这种解释有点牵强,考录到后面的话都很直白,这种解释不是很合情理。

第二种解释是根据下面三句中的“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都是人伦方面的。所以,“贤贤易色”应该指夫妻伦理,并且因为夫妇为人伦之首,所以要先提出。因此,这句话就解释为:对妻子的德行的重视超过对容貌的重视。也就是“娶妻娶德”。这样解释也有问题,如果子夏在这里主要是谈论人伦,这段话里其实还缺少了兄弟一伦。并且所谓“五伦”的提法,是后世儒学中经常出现的,是为了传授方便而进行的归纳,并随着儒学的发展而逐渐呈现出的教条化的倾向。在论语里并不是经常对人伦做分类归纳,尤其是夫妇一伦,在论语中体现很少,后世经常提及的夫妇伦理实际是分封制结束后,社会结构渐渐趋向小家庭模式,夫妇伦理才经常充当君臣伦理这

一大纲常的细微延伸。并且,从下面的几句话的表达方式看,如果子夏要表达夫妇伦理,至少前面要加上“择妻”一类的话,也许是论语在传承过程中有文字脱漏。但即便是真有脱漏,也不太可能是讲娶妻方面的标准,因为在当时的婚姻还是由父母包办的多,做儿子的在娶妻方面,无论“德”还是“色”,自己是没什么权力选择的,也谈不上“学”还是“未学”。

第三种解释更贴近字面的直观意思,即:第一个贤是动词,第二个贤是指贤人,易色指改变态度。整句话是一个常见的倒装文言文形式,易色以贤贤----用庄重、谨慎的态度来尊敬贤人。

致:原始意义为送给,这里有主动奉献的意思,致其身即奉献全部。

子夏的这段话,除了“贤贤易色”不好理解外,其他的都很清晰,一如既往地秉承了儒家的教育观以及政治理念。后世的有些注释对于子夏的这段话是颇有微词的,只要能做到敬贤、忠孝、守信就是有学问,似乎把学问看得太轻了。会因其“抑扬太过”而导致人们轻视对儒学的学习。这样的批评尽管很微弱,但在各代对“论语”的注释中也是很少见的,一般的做法是对经典中语句极力美化。

究其根源,后世的儒生由于生在皇权社会,不具备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因为有天生的高贵等级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唯一能让自己“高贵”起来的条件就是自己的儒生身份,而这种身份是要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来确立的。但子夏把“学”定义的如此轻易,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后世儒生的自尊,会不会导致人们不爱学习其实倒在其次了。这种情

感在现代社会也是经常出现的,如果一个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被人看做是非常简单的学科甚至是没什么用的知识,也会产生被攻击的感觉。后世有些儒生敢于质疑子夏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孔子曾经批评过子夏不要做“小人儒”,这也给了他们批评子夏的勇气,如果这句话是颜回说的,估计就连一点点批评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尽管子夏的实际成就要比颜回高很多。

其实,仔细考察子夏的这段话,他对于敬贤、忠孝、守信等道德行为的归纳并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教育的目的,至少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当时儒家的教育内容,除了传授分封制社会中的贵族才能掌握的技能外,就是通过传授典籍来确立道德规范。而儒家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确立道德规范而完成改善社会的目标。

这种从个人道德到社会稳定的实施过程,儒家采用的是从家庭伦理通过直观外推到社会等级的维护系统。也就是通过“事父母,能竭其力”,推广到“事君,能致其身”。总体上讲,儒家始终无法脱离周朝政治理念的框架。尽管与后来的法家思想相比,儒家对于社会管理方面的认识显得浅白了一些,也不符合当时的发展趋势。但任何学说都无法脱离当时的历史坐标,对于当时还很强势的分封体制,儒家思想提倡这样的传统道德对于稳定当时的社会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也是儒家一直充当当时社会主流学派的原因。这点从子夏能够到魏国讲学以及整个战国时期儒家弟子的数量远超其他学派也可以看出来。

到了皇权官吏社会时,由于原有的分封制的社会结构逐渐弱化,

儒家通过家庭伦理外推至社会秩序的理念就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为这时的家庭不再充当社会基本的管理单元,仅仅是一个被管理的社会基本组织,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不再与社会管理职能挂钩。这样就产生了把阴阳五行学说融入到儒学中的动力,通过阴阳这种抽象的观念把父子、君臣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了社会结构的一元理论,也就是俗称的天理。在这种一元理论的涵盖下,夫妇伦理也自然跑不了,一并纳入理论体系中。并且,让巫术化的儒生欣喜的是,夫妇伦理对于阴阳理论似乎有更好契合性。这也许就是后世把“贤贤易色”解释成择偶标准的原因。

译文:子夏説:“尊敬贤人要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主,能奉献全部;与朋友交往,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是学习过的。”

贾冬

2010年9月25日

学习优秀教师心得体会 易贤伦

《兴贤》

贤媳妇

《尚贤》教案

古今贤文

警世贤文

王贤先进事迹

贤庠文化节

雍淑贤

金秀贤简介

《论语笔记007 易色以贤贤(推荐).doc》
论语笔记007 易色以贤贤(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