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5

2020-03-03 16:50: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爱人之心

云南考生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

沉稳,冷静,不凡的见解,入情入理的分析。读《变味的善良》,能使我们理性而理智地看待和处理某些事情,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让善举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不会烫伤别人的肉体和心灵。

文章所列举的三件事都很典型:领养孤儿、奥运热、汶川地震后某些人的“善举”。这些事为人们所关心,所熟悉,又是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人们就很容易将作者的推断和自己的认识进行对比、印证、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因此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考缜密,剖析深入。文章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人们的动机和后果都说得明白,分析得有理,使人不得不服。特别是领养孤儿的一段,说得在情在理,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的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结合得也很好。洗练,朴实,自然,不华丽,也不失雕琢,仿佛是在和你谈心,让你接受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文/姬鹏程

那些由浮云记录下来的花事,那些由花开装点过的浮云,都在这个漫长的夏天,成为了荒原的旱季。

这个夏天,又有一群人要离别,又有一些事不再被传唱,还有一些传奇无人知晓。像《夏至未至》里描述的一样,一罐可乐,没有一句离别,便作鸟兽散。

于是忧伤的感情席卷了我,想起了《夏至未至》,那个记载了传奇的地方,那些传奇中的事,曾发生在我的身边吗?那些传奇中的人,是我们吗?

我想起了那个教会我成长的男孩,想起教会我爱的女孩,想起曾经的夕阳和山坡上的绿草,想起香樟和香樟树下看画的人和画画的人,想起课桌上记下的玩笑,想起食堂里灿烂的笑,想起教室外面一群人踢毽子,想起广场上乱飞的纸飞机„„

曾经所有的快乐都在泪水中传说,曾经所有的忧伤都成为最甜蜜的回忆。

毕业了,离散了,夏天快要结束了。记忆中的那些温暖是我们留给彼此最好的礼物。单纯的怀念着,只是透过树叶的阳光时,心中就会有种莫名的疼痛,些许忧伤。

我们都这样消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那么用力的在一起。夏天那么近,近到触手可及的地方,却也最久远。

喜欢《夏至未至》,因为传奇中的人们像我们,喜欢《夏至未至》,因为传奇中的事就在我们身边,喜欢《夏至未至》,因为它让已经因离别而泪水干涸的我的双眼再次汹涌,喜欢《夏至未至》,因为那些微小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愁绪只有在独自捧着《夏至未至》的夜里才得以诉说。

作者把这本称之为小说的书写得很美,读起来,犹如在欣赏一部通篇优美的散文,那些使人安静的词语,旋律般流入心里,慢慢将现实与书中的盛夏融合在一起——午后慵懒而透明的阳光,群群簇簇而起的飞鸟,还有那些连片的香樟,简单安静,随风摇曳,恍惚却真实,一如书中那些深深爱着的男孩女孩。

可是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当我合上书时,发现,窗外夏日已尽„„

【点评】语言通顺、生动流畅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表现力,把作者内心的感情真实地展现出来,这份淡淡的哀怨和《夏至未至》的情感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人生三境

福建一考生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裴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郎朗正优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进军。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惟咖啡,苦甜参半,才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已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糅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是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双真正宠辱不惊的眼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点评:

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者,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这是作者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构思立意的视角。

新材料作文,虽然不强求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但本文开篇贴紧原材料,第一段从因果关系概叙材料,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设想”)。这样,文路清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内容上,难得该考生正值青少年,却对中年、老者的“滋味”也有一番心得;自然,这是作者从观察和阅读中得来。

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

好心?

云南考生

好心,也许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但也可以是抱薪救火,火上浇油。当你抱着柴木冲向火场时,请不要使用这个好听的借口,不要说你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背叛社会、振振有辞之时。

害人不浅的“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扬言要“拯救世人”,却不知让多少原本甜蜜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痛不欲生。*怀抱“解放西藏”的可笑梦想,策动一些人在“3·14”中为所欲为、打砸抢烧。在这血淋淋的现实之下,一切借口变得一文不值,—切行为变得肮脏而荒唐,就算百般说明其动机是出于“好心”,怕也没人会相信;这种“好心”,决不是好心。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违背规律、统治自然之时。

一个又一个马戏团,一位又一位“驯化师”„„小朋友们可以坐在老虎背上照相,大象可以投篮。从“驯化师”微笑的表情中,我看到的却是人类对自然的残酷统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听到的却是野生华南虎只能以个位计的噩耗。在这样的现状下,人类是好心才驯化老虎的解释似乎有些苍白。真正好心的人早起“放虎归山”,组建基金会开始了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当我们以为每天投食、动物们吃喝无忧就是好心时,却剥夺了它们野外生存的能力,这种“好心”,不要也罢。

所有那些类似于好心的“好心”,我想都是源于我们太过于高估自己,却低估了人心,低估了社会,低估了自然中的一切客观存在,也只有在有一天我们真正能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时,我们才不会“好心”办坏事,也才会好心得“名正言顺”。

点评:

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成就一篇高考优秀作丈的三个基本思维要素,也是本文成功的根本原因。

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句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准确到位,连“暴虎冯河”这样不大常用的成语也用得十分妥帖,其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值得称道。

中考满分作文5

全国卷满分作文5

初中满分作文5

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5

高考满分作文欣赏5

常州中考满分作文_5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季节)5

优秀中考满分作文欣赏5

中考满分作文日积月累800字5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5)

《满分作文5.doc》
满分作文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