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03-03 03:4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民营企业经营外贸,不仅向全世界展示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性,而且能够促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民营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运作方式必须规范,经营策略和要求也必须认真研究。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重视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要在政策、制度、资源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促进其成长壮大,以便在应对国际金融风暴中从整体上创造我国的贸易优势,迎接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特点;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12-0026-04

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了对外贸易领域,并且在经营进出口业务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人担心这可能危及国有企业利益,给同类产品带来无序的竞争;也有人对此持积极态度,认为民营企业经营外贸,既可以通过合理竞争来激励国有企业发展,为中国外贸发展注入活力,也可以发挥其应变能力强的特点,扩大出口优势。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对外贸易低迷,民营外贸企业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从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与要求来看,民营外贸企业的作用不只是创造直接的贸易利益,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共同创造贸易优势,迎接机遇和挑战。因此,认真研究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特点和经营策略,并积极加以引导,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全面地进入国际市场。

一、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来,民营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据统计,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0.4亿美元,高于整体出口增幅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17%。2005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口和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1.4%和19.6%。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已占到全省出口的40%左右,超过国有及外商投资企业∞。

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困难形势下外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最受关注,但在民营外贸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浙江省,并未出现企业大规模倒闭的现象。由于政府的服务性作用突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先进,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敏锐。在全球外贸出口衰退的情况下,一些浙江的民营外贸企业却逆势上扬,达到最好水平。总体上,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发展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

1 借“船”出海,各显神通。我国现行政策允许一些生产性的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并逐步放开非生产性企业直接在流通领域内经营外贸。因此,一些所谓的民营外贸企业,实际上是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经营外贸业务。这种“船”或是打着“国有”的旗号,或是挂着“中外合资”的招牌,民营企业主则以挂靠、承包、租赁、合资等方式借得外贸经营权,直接操作对外贸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谓“挂靠”,就是在形式上请一家国有外贸企业作为代理,民营企业借“权”行事。这类民营企业主要是由国有外贸企业分离出来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原来在国有外贸企业中工作过,熟悉外贸业务,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自立门户、独立经营。由于这类外贸公司得不到政府核准,他们只好以挂靠的方式经营外贸。

有一些没有核准注册的民营企业则采取“租赁”方式获得外贸经营权。他们向国有外贸公司定期交纳一定的资金,承包某个部门,再利用该公司的有关条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经过如此“租船定舱”而扬帆出海,一个企业往往每年也有

三、五百万美元的进出口额。

还有一种公开的方式叫做“中外合资经营外贸”。因为国家提倡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少数民营外贸企业利用这一政策,与国外客户或者朋友成立名义上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合资企业获准的进出口权出口自己经营的商品。”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把产地生产的半成品或初加工产品运到企业所在地的口岸,经过深加工和包装再出口。与前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足:前者所借之“船”是“国有”字号,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民营”字号;前者采取隐蔽的方式运作,后者则采取公开的方式经营,两者的实质都是民营企业在经营外贸,两者形式上的差异便反映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必将名正言顺地经营外贸业务。

2 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不可替代性。由于民营企业不曾受国家计划经济的约束,他们一直采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因而市场化程度高。在民营企业内部,一般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具有完整的专业分工体系,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往往一专多能,从贸易洽谈、产品生产或收购,到运输、报关、收汇等等业务都要熟悉,有时还需要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不仅使从业人员较快地熟悉国际业务,而且增强了企业追随国际市场变化而发展业务的应变能力。

有关研究资料指出:有些风险大而且只有微利的业务,国有企业觉得不宜操作,民营企业却愿意尝试经营。例如,有些工艺品和鞋类的出口业务,外商要求以T/T方式付款,按照国有企业的制度则不允许,只好放弃。但是,民营企业的外贸人员经过研究,认为这种小批量的商品可以接受,还可以借此来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人甚至愿意通过集资来共同承担风险。此举果然产生积极效果。厦门市经营此类商品的民营企业,年进出口额已达

三、五百万美元。又如,某年,国家有关方面发出通知说日本某公司可能倒闭,国有外贸公司闻讯后,立即停止与该公司的业务往来,虽然有人觉得要经过认真分析后再作决定,但是,谁也不愿为此承担风险和责任。有家民营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则认为该日方公司一贯重承诺,守信用,便决定独自向日商发货,使得客户大为感动。该日商渡过难关后,便一直与我国这家企业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

也许有人觉得这些小小的民营企业只不过借“壳”成神,没有多大作为,国有企业一旦机制活起来,很快就会运用巨大的资产将他们取而代之。应该看到,这类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机制灵活,即使在跨国公司林立的发达国家,他们仍能获得发展。正是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才使民营企业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抓住商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 企业规模小,经营问题多,但发展前景美好。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他们利用国家的“富民政策”,积极寻找市场,逐渐积累资金而发展起来。由于投资不足,缺少成熟的管理经验,内涵比较简单,制约着外延的扩展,除了极少数在开放特区兴起的较大型的民营企业之外,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未形成规模。那些借“船”出海的民营外贸企业,其经营规模更是小得很。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被排除在外贸经营计划之外,不能获得许可证和配额限制内的商品进出口权,只能主营一些非国家限制的商品,所以,这类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相当单一,基本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例如,服装、鞋帽、箱包、农副产品和工艺品等等。由于经营机制灵活,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并且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类企业的

经济效益良好,发展也比较快,有的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的支柱型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中电出现了一些经营高新技术产品的外向型企业,他们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虽然他们在经营外贸上还没有骄人的成绩,但是一旦让他们在流通领域获得外贸经营权,那么,高科技与灵活的机制相结合,就会使他们展示出蓬勃发展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经营外贸的作用与意义

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对国有经济是一种补充,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在经营外贸方面,民营企业主要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 能够促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民营企业经营外贸,能够比较平等地与国有企业展开市场竞争。首先,会触动国有企业机制的改革。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曾经长期委托国有企业代理他们从事进出口业务。现在,民营企业自己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了,这不仅使国有企业损失一笔可观的代理费收入,而且还要与国有企业争夺市场。这种合理的竞争将迫使国有企业作出思考:民营企业经营外贸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有多年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两相比较,国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扬长避短,下决心进行改革,转换机制。现在,对民营企业经营外贸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正逐步放宽,这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此外,人才的合理流动也会冲击国有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优势。国有外贸企业只有改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调整人才结构,才能增强竞争力。

外贸企业要改变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首先必须改变产业结构。具体地说,就是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率先作出典范,纺织行业曾经历的限产压锭就是一个很好例证。但由于眼前利益的驱动,一些拥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国有企业,仍然不愿放弃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他们觉得自己生产的传统产品目前在国外还有市场,而且,技术改造要伤筋动骨,必然会影响近期效益,只能慢慢来。现在,让民营企业来经营此类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挤占这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就可能迫使这些企业痛下决心,迅速作出发展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战略选择。

当然,民营企业本身也要进行技术改造,这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转移又是一种促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竞争,积极利用科技作动力抢占制高点,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各展所长,竞相发挥优势。民营企业可以将技术进步与我国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使某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品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转化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例如,美国的名牌产品“耐克”鞋,如果按它的生产线在我国进行生产,就需要一定规模的设备和厂房,相对来说成了一定的资本品。但是,民营企业却可以将它化整为零地利用劳动力资源进行分散生产,在我国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就分布着这类生产和加工企业。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应变能力就不及民营企业,他们除了集中力量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2 能够有效地发挥竞争优势,突破国外的贸易壁垒。现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强调各国削减关税,提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却高筑非关税壁垒,利用其贸易优势单边设限,并且推行“管理贸易”来处理贸易摩擦问题。其中有两个冠冕堂皇但却是最为严厉的措施:一个是反倾销,一个是技术贸易壁垒。

在国外对华商品反倾销中,有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一个企业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对我国同行业的所有产品都实施反倾销制裁。西方国家所亮出的一个“莫须有”理由是: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享受了政府补贴。如果我们用直接判断的方式来分析,就会觉得那些发达国家是在专找我们的“岔子”;如果我们在反驳对方的同时进行逆向思考,从问题的对立面上找原因,那就会问:我们的产品价格为什么会被别国认作存在政府补贴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我国的外贸经营主体比较单一。除了“三资”企业外,有一段时间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有外贸公司,这就很容易成为某些外国人进行贸易歧视的借口。让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经营外贸,国外反倾销中关于“政府补贴”的指控就难以成立了。至少,也不会发生“一人患病,全体吃药”的现象了。相反,我们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揭露所谓反倾销中的贸易保护和歧视的本质,维护我们的贸易权益。

除了反倾销之外,现行的非关税壁垒还有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产品质量认证、以及环保标准等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我国的产品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将受到同样的对待。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一些国有企业处之泰然,寄希望于国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民营企业则不然。因为,这些技术贸易壁垒时刻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他们如履薄冰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从自身做起。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调查:国有外贸企业收购农副产品是一车一车地验货,大致看看就行了;民营外贸企业的经营者则是一筐一筐地验货,就怕质量出问题,而人们所担心民营企业抬价收购、压价竞销的情况却没有发生。

也许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有限,对利益的盈亏很敏感,经营外贸的机会难得,才处事十分谨慎。现在,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地拥有经营外贸的机会和条件,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加快,还将有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外贸经营者,这迫使国有企业作出思考:如不迅速转变经营作风,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企业就会被国外的技术壁垒拒之门外。

’我国的外贸企业要同国际上各种类型的企业打交道,很显然,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不能只通过单一的国有企业来展示其竞争力,民营企业经营外贸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对着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不仅与国内同行竞争,而且要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的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的,都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竞争力,创造优势,整体推进。夜郎自大或者妄自菲薄,都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三、政府必须积极指导和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

民营外贸企业的出现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然而,民营外贸企业诞生的时间毕竟不长,企业自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例如,规模经营意识淡薄,固守自己的小领域独立经营,不愿与他人合作发展;为了获取企业的私利,不惜违法、违规行事,搅乱了正常的外贸秩序;那些挂靠在国有企业名下的民营外贸企业,对自己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不明确,只知道利用现有的进出口条件,不了解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打着“合资经营外贸”旗号的民营企业,有的人将所得资金转移到国外,削弱了外贸乘数效应等等。必须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其中,政府的政策和指导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搞好人员培训,指导市场开拓。民营企业的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经营外贸的经验,但他们是乘着“国有企业”或者“合资企业”的“大船”出海的,对于国际上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十分了解,对国际市场行情中的一些风云变幻的实质与对策也比较陌生。因此,要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市场准人的培训,有目的地讲解有关金融危机、电子商务、贸易摩擦等专题和案例。要采取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培训方式,对他们进行政策教育和后继管理工作,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觉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水平。对于那些准备参与外贸经营的民营企业来说,市场准入业务的培训更是先决条件。

政府要不断建立和健全面向民营外贸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商会、民营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对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作用,积极支持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活动,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把有关民营外贸企业的优惠政策和部门服务承诺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相关外贸和法律知识、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国内国际展览会和博览会等资讯通过互联网、报纸、专业性期刊杂志等渠道向社会公开,让企业及时了解各种有用信息。

政府有关机构应该在市场开拓、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应予以平等对待,并且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成立贸易调整支持中心之类的指导机构,帮助有关民营企业研究如何适应市场,分析企业运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在费用平摊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中心,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传输有关的信息,尽量减少出口品的交易费用。

2 在政府的指导下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民营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国门的,这些“小舢板”能否经受住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大风浪,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的措施。根据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会识别风险。政府管理或贸易指导部门应指导民营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帮助他们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要根据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出风险预测,以便随时调整运作方案。尤其要告诫他们,国际上出现的某种相似的“外部环境”,往往有着不同的实质,企业千万不可按国内的经验作出判断,不要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2)学会规避风险。通过预测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就应事先采取相应的回避措施,尽量减少损失,或者消除风险的侵害。例如,某进口国曾经对中国某种产品采取过反倾销措施,现在,民营企业打算向该国出口类似的商品,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防止进口国采取类似的歧视政策,未雨绸缪地准备好相应的对策,而不应该抱有任何幻想,误以为对方会“区别对待”。

(3)善于转移风险。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例如,保险、保值、转让、转租、联营、降价等等,有的在风险出现之前就作好安排,有的可作为风险出现时的应急措施。转移风险一般以获得最低利益或者求得平均利益为前提,其目的是让企业与外部的他方共同分担风险。在这方面,民营企业一定要放弃那种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的行为,善于从长远利益考虑来转移风险。

(4)注意分散风险。分散风险就是从企业内部减少风险,常用的方式有:融资方式多样化组合,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和结构多样化,实行经营门路多样化等等。例如,在融资方式中,可以利用出口信贷、发行债券,以及通过市场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其目的是将风险在不同领域里进行分散。

(5)及时控制风险。当风险已经发生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防止事态扩大,企业经营者应该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维护企业形象,以求将来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弱点之一是容易忽视无形的财富,不善于正确地对待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和风险。在这方面,政府应多加指导。

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制定风险防范的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经常考察企业的前景目标规划,考察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其反应能力,要把风险分析列为年度检查的内容,促使企业在风险中提高经营能力。

3 规范要求,一视同仁。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民营企业经营外贸也存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技术含量的问题,而且更为突出。我们不能因为民营企业的所有制不同而对他们放松要求,或者另眼相待,应该把他们当作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规范要求,从整体上推动他们进入国际市场。

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政策信息公开制度,努力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环境,使民营外贸企业在市场准入、贷款融资、土地使用、人才招聘、税赋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加大宣传,为民营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政府在海外展销产品时,应该邀请相关的民营企业参加,对于新兴市场上的动态,应及时地通报给民营企业,以便使他们能够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积极创造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从中学会如何面对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责任编辑:陈齐芳]

民营企业发展思考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发展(优秀)

促进企业发展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定稿)

《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促进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