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2020-03-03 04:48: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田家庵区是淮南市中心区,面积256平方公里,人口51.6万人。辖5个乡镇,42个村、19个社区,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农村劳动力7.5万人;农村土地总面积21.4万亩,其中农业耕地13.7万亩、林地2.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7万亩。

近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73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1%。现将我区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情况。突出抓好重点镇、村建设规划。根据省新农办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指导意见,我区安排曹庵镇及15个示范村作为全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试点,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指导示范镇村编制完成经济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此发挥在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协调平衡发展。

2、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情况。实施并完成曹庵镇李桥农民新村170户农房改造工程。该工程是淮南市2011年农房建设与改造示范工程。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目前已完工。完成修缮整治120户,拆除扩 1

建44户,拆除新建6户。修建环村主干道和下水工程1500米,休闲文化广场1处,对道路、绿化、照明、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安成镇连岗村230户农房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将于年底前完工。

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科学谋划,精心实施。近年来,先后完成姚皋、毛洼、泉山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新建扩建当家塘87口,拦水坝7座,新增蓄水量355万立方米,完成灌区桥、涵、闸配套工程37处,清淤加固灌渠37.6公里,疏浚排涝沟52公里。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0.7万亩,占耕地面积78%。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整修安成镇中心路、曹庵镇桃花园路、史院乡卢岗路等46条乡村公路100.5公里,修建“村村通”道路198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7—2010年,建成供水工程51处,其中打井提水工程30处,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21处,解决5个乡镇35个村6.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一绿二清五改”工程,完成曹庵镇曹庵村和史院乡瓦杨村2个绿色小康村创建,清理农村排水沟153.8公里、违章搭建137处,修建大中型沼气及配套工程5处,完成改水1600户、改厕528户,改厨430户。示范镇村开展了便民服务中心、培训中心、警务室、医务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事业项目。

5、卫生环境整治情况。我区于2010年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区政府出台《田家庵区“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制度的意见》。目前,我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达到30个,其中史院乡9个村实现全覆盖,各示范村按照《意见》要求,落实保洁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5个乡镇均成立环卫管理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建立农村环卫管理和督查制度。各示范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日常保洁制度和工作职责,并聘用保洁员,购置垃圾清运车。修建垃圾池212处,聘用保洁员124名,购置保洁车66辆、转运车30辆。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每日清扫,按时清运的日常保洁管理目标,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6、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为载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全区涌现了一大批两个文明建设示范村镇、示范户。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明素质。

7、民主管理情况。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氛围浓厚。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和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乡镇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模式,服务农村农民。全区省市级示范村建立了村民理事会,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民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结合阳光村务公开活动,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村民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农村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二、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与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形成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我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共投入23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建设公益性设施、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等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专项补助资金管理要求。对资金使用范围、项目管理、操作程序、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作了详细规定,通过项目实施和管理,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有了较大提高。

3、发展优势产业。2010年,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田家庵区加快草莓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采取政府投入、项目补贴的方式,对基础设施每平方米补贴25元,每个标准大棚补贴2000元。方案出台后,我区先后建设了一批草莓现代化育苗、生产基地,共建设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3200亩,推动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4、强化督查考评。区委区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督查,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党政领导工作目标,实行年度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主要依据。区新农办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梳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也分别结合实际,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内容,定期开

展调度和重点督查,推进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村级规划建设水平较低,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村虽有规划,但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有的没有完全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等现象,影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仍然落后,城乡差别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与财政实际投入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发展不平衡。各乡镇之间、各示范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真正形成特色、干出亮点的不多,辐射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四是整合力度不够,机制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缺乏长久有效的新农村建设合力推进机制。五是农村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快,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宽、难度较大。

四、下步工作计划

1、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稻麦、蔬菜、草莓、西瓜、优质桃、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2、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成果,以30个示范村为典型,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村数,2012年实现“农

村清洁工程”全覆盖。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制度,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

3、加快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和失地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结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新农村理事会建设,建立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进村务民主管理的规范代和制度化,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日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新农村可行性研究报告

淮南市田家庵区邮编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报告.

《漫水湾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项目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

《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doc》
田家庵区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