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密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0-03-02 18:45: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加强保密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才是保密事业兴替的决定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干部队伍是形势所迫也是现实所需。为全面了解县级保密干部队伍现状,推进保密工作深入开展,近日,我们对全县专兼职保密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走访调研。

一、基本现状

此次调研共调查40个乡镇和107个县直单位,调查在岗保密干部153人,其中专职保密干部4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身份级别情况。在被调查的人员中,男性66人,占43.1%,女性87人,占56.9%;公务员身份的75人,占49.0%,事业编制的66人,占43.1%,其他性质12人(主要为金融、电力等企业单位),占7.9%。专兼职保密干部队伍中,有正科级干部3人,副科级干部30人,占总数的21.6%。保密干部均由单位在岗在编人员担任,无临时借用人员。

二是政治面貌情况。在被调查对象中有共产党员126人,团员7人,党团员共占86.9%,除部分企业和政协机关以外,其他单位保密干部全部为党团员担任,政治素质较高。

三是年龄结构情况。在被调查的人员中,35岁以下的85人,占55.6%,35-50岁的58人,占37.9%,50岁以上的10人,占6.5%,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四是知识结构情况。在被调查的人员中,高中或中专学历的47人,占30.7%,专科学历的97人,占63.4%,本科学历的9人,占5.9%,其中有2/3以上是通过自考或函授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的,第一学历为本科者屈指可数。

二、存在的问题

1.人员流动不顺。专职保密干部流动不畅和兼职保密干部流动随意的问题并存。2005年以来,我县保密局调出1人(平调),调入2人,现在岗时间最长的达14年,在保密部门工作年限平均达6年,县级保密部门工作人员流动缓慢,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工作定位在“看门守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兼职保密干部的无序流动和随意流动。我县有乡镇和县直单位近150个,仅2005年年底就有30家单位对保密干部进行了调整,调整面达五分之一,有的保密干部刚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又被调走从事其他工作,造成工作上的断层。近几年,我县每年保密干部队伍调整都在20人以上,有的单位甚至年年都是新面孔,给保密部门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岗位责任不明。一人多岗的现象十分突出,没有做到专岗专责。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保密干部全部为兼职人员,除了从事保密工作以外还兼有办公室值班、档案文件、后勤财务、政工人事等方面的工作,基层保密员至少兼职两项以上,多的达到

四、五项,根本无暇顾及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无形之中成了“搭头”和“摆设”。如县政府办保密干部兰伟超,一人负责机要、保密、文件、档案、印信、办文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各项工作要面面俱到,确实分身无术。

3.业务能力不强。保密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或者中途改行,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有的对保密法规、规定一问三不知,使得单位保密工作漏洞百出,保密责任无法落实;有的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连电脑、传真等日常办公设施都不会运用,更谈不上对这些现代办公用品进行保密技术检查和提高其防范能力。2005年以来,我县组织参加市级以上保密学习培训15人次,县内每年都举办了保密干部培训班,三年来培训对象达500余人次,但是由于兼职保密干部流动随意,每年调整的面很大,有的刚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又被调整到其他岗位,整体业务能力还是没有得到较大提高。

4.激励手段不够。一是领导认识有偏差。不少单位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密可保、保密无用”的论调大行其道,致使保密人员和保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极大地制约了保密事业的发展。二是激励机制有问题。由于没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尽管保密干部在工作中为保守国家秘密沤心沥血,任劳任怨,但在评价工作绩效时,绝大部分单位往往忽视保密工作,保密干部的劳动成果得不到承认和认可,保密干部辛辛苦苦干一年,不谈物质奖励就连精神鼓励也没有,其得到的回报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代价存在很大的落差。三是社会地位有影响。县级保密部门机构不健全、社会知名度不高,保密干部成了干部队伍中的弱势群体,保密工作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部分保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思迁不思变、思调不思干。

三、对策及建议

当前保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促进保密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解决保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县国家保密局作为县级保密工作管理机构应单独设置,编制不得少于3人,提高保密部门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县委保密委,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具体领导保密工作的作用。各县直单位和各乡镇要建立健全保密组织,成立保密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保密干部,保密工作要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选调一批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保密干部队伍,从而优化保密队伍结构。各级各部门要安排足够的保密工作专项经费,保证保密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管理,大胆创新,完善制度和办法。针对兼职保密干部随意流动、难以管理的的问题,探索建立在新形势下兼职保密干部队伍管理的一系列新办法。一是建立保密干部备案审查制度。保密岗位人员异动,属单位内部人员调整的,必须征得保密部门同意;属组织调动的,征求保密部门的意见。二是建立保密岗位从业资格证制度。探索建立与会计、档案、卫生等专业技术行业相类似的从业资格证制度。新任保密员,必须经过学习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以后方可上岗,否则按规定进行处理。三是建立保密干部双重管理制度。保密干部由所在单位和保密部门双重管理,对保密干部的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和保密部门双重考核,对保密干部的提拔任用组织人事部门要征求保密部门的意见。

3.加强培训,学习强能,提高素质和能力。学习培训是提高保密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为此,要把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保密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定期地组织保密干部到党校、外地参观学习,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专业和理论培训班,不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结合工作实际,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和业务研讨讲座,提高保密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拓宽学习领域。不但要学习保密传统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协调处事、科技、经济、管理、现代化办公等与保密工作有关的知识,努力使保密人员成为“多面手”。三是扩大培训覆盖面。每年办好一次全县保密干部培训班,并开展专题课题座谈,力争全县涉密人员受训比例达到90%以上,切实做到张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干、上机能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激励,营造环境,凝聚人心和士气。各地各单位要关心爱护保密干部,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保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可参照机要、纪检、档案等部门和外省市的做法,设立保密干部岗位津贴,解决专兼职保密干部待遇低的问题。为了鼓励工作人员扎根保密行业,可建立一整套保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从事保密工作同样可以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享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保密工作大会,对保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优秀保密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

加强人武部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保密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加强保密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