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 教学设计 雷雪锋

2020-03-02 02:56: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雷雪锋(旬阳县蜀河镇中心学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体会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法学法】观察法 实践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课件 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脑筋急转弯

(1)排队问题:昨天,雷老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2)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为什么?

2、揭示课题: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有趣的重复现象。 (板书:数学广角——集合)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悟重复现象。

(1) 调查本班学生测评情况。(选择一组学生15人左右)

游戏:画两个圈,一个圈内站语文90分以上的学生,一个圈内站数学90分以上的学生。 师问:即是语文90分以上,又是数学90分以上的学生,改怎么站? 引发问题,生想办法解决。

2、出示例题,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题。

师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初步分析:跳绳的有9人,踢毽的有8人,共17人。) 辨析:没有17人呀!(课件出示) 质疑: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来呢? 引入“韦恩图”,简介英国数学家韦恩。 小组合作完成韦恩图。师巡视。

展示学生成果。全班交流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解答问题:参加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1:9+8-3=14(人) 生2: 6+5+3=14(人)

3、实践应用,解决疑问。

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组的同学,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把他们填在集合图内。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生独立完成P105做一做第

1、2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知识延伸。

2、完成 P106第

1、2题。

教后反思: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4页例1。是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三年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复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在课堂上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课前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猜一个有重叠问题的脑筋急转弯为交流内容,这样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稍做改动,我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现场调查学生考试得分情况,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自己身边,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应该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交流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只参加跳绳,只踢毽,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含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部分的意思。。在探讨计算方法时,让学生比较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和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求出总人数。两种方法各个数表示什么。

4、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考试得分情况。老师在地上和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个集合图,让学生喜欢什么就站在哪个圈里,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圈里。这样通过站一站,自己画一画集合图,变式,再计算,进一步了解各部分意义,以及解题方法的优化。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关于重叠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还不够。

2.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了解不够透彻,在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不够充分。 3.在板书算式时出现了不能用两个等号的错误。

雷 锋

程雪锋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雷 锋 精 神

雷 锋 日 记

雷 锋 事 迹

雷 锋 故 事

雷 锋 的 事 迹

学 雷 锋(三年级作文)

雷 锋 的 事 迹

学 雷 锋 心 得

《集合 教学设计 雷雪锋.doc》
集合 教学设计 雷雪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